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童谣是一种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为小学生所喜爱、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有特定节奏的韵文,它具有游戏性、教育性和生活性等特征。童谣所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德育游戏化的必要前提。童谣游戏所体现的德育主体性.所呈现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及其所反映德育的目的性都为小学德育纳入童谣游戏成为可能,也是德育游戏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2.
沈惠玲 《福建教育》2005,(5A):20-20
健康童谣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行为习惯、文明礼仪等,是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好伙伴。对少年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我们开设了“校园童谣课”,通过学习童谣、吟诵童谣、展示童谣、创编童谣“四部曲”,让孩子们唱响“校园新童谣”。  相似文献   

3.
我国传统的德育重灌输,脱离实际生活,而有效的道德教育必须立足于生活。现在学生当中流传着各种各样的校园童谣。校园德育童谣因具有生活性、可传唱性、内容广泛性、体裁多样性等特点,成为学生品德与心理健康成长的有效载体。基于现实生活的德育童谣内容应包括文明礼貌、安全自护、诚实守信、勤奋守纪、劳动卫生、尊老爱幼、爱国爱校、心理健康等,学校可采用多种途径组织学唱童谣、创编童谣、传诵童瑶、征集童谣、汇编童谣,以确保学校童谣的有效开发与实施。  相似文献   

4.
5.
校园绿色童谣是一种适应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需求,为小学生所喜爱、易于被他们接受的有特定节奏的韵文,它具有游戏性、教育性和生活性等特征.绿色童谣所蕴含丰富的德育资源,是德育游戏化的必要前提.童谣游戏所体现的德育主体性,所呈现德育形式的多样性及其所反映德育的目的性都为小学德育纳入童谣游戏成为可能,也是德育游戏化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6.
德育对社会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社会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存在?社会存在的必要性在那里?社会的现实是一个什么样子?这包括社会的结构、社会的制度、社会的规则、社会的主导价值、社会发展的前景等,也包括社会发展中的国家在世界范围内的位置和发展态势。德育对人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的本质和人的本性是什么?人的需要和人的追求是什么?人在宇宙和社会中的位置,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及人与人的关系,人发展的现状和人发展的未来。德育对人生的解读是要告诉人们:人生是什么?人生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人生的价值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学科德育融合童谣教学即将各学科中隐匿的道德内容以童谣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不仅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符合道德教育的要求。因为童谣不仅能够唤醒隐匿的道德教育,还能够与各学科教学完美结合。在学科德育融合童谣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童谣适时切入,此外,还应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以达到道德品质的体验内化。  相似文献   

8.
邵琪 《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10,(12):125-126,129
所谓阳光童谣,就是内容积极、健康、向上,对儿童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良好导向作用的童谣。它以其自身的快乐性、生活性、闲暇性、多样性等特点天然地成为小学德育的新路径。因此,应以阳光童谣为载体进行小学德育,并构建阳光童谣所寓含的小学德育内容。在实施方面,具体可以采用使阳光童谣课程化,开设阳光童谣校本课程;将阳光童谣融于学科教学之中;组织丰富多彩的阳光童谣活动,巩固德育成效;创建阳光童谣氛围,形成校园文化等多种途径来实施基于阳光童谣的小学德育。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以"阳光童谣"抑制"灰色童谣"。  相似文献   

9.
童谣能够外化为美的形象,又蕴含着丰富的道德实质,激发自由想象,是美术教学渗透德育的一种媒介。基于童谣的美术课德育渗透模式,是以童谣为载体,在悟童谣、画童画、品童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教育的操作模式。具体操作程序包括:诵读童谣、理解童谣、构思绘画、指导技法、欣赏评价、交流感悟。在实施基于童谣的美术课德育渗透模式时应遵循德育目标的隐匿化、童谣选材的生活化、绘画创作的自由化、审美过程的情感化原则。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中小学校园里已很少听得到那些童趣盎然的歌谣了。时下“另类”童谣在校园内异常流行.随便拉上一个孩子,他能一口气说上好几个。诸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没有钱。”“太阳当空照。天天不起早.日日不洗脚.要问为什么.蚊子不盯臭虫不咬。”……在这些流行的“另类”童谣中.有很多内容是涉及学校和教师的。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童谣不是歌颂学校或教师,而大多是对学校和教师充满了“敌意”。  相似文献   

11.
基于童谣的小学渗透性德育,是发挥童谣中的德育因素,将其融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环境创设,让学生在童谣氛围中潜移默化地进行道德认知,养成道德行为。其具体策略包括:通过选择合适童谣寻找德育渗透点,通过丰富童谣形式优化德育渗透途径,融童谣于生活从而扩大德育渗透范围,记童谣于心间从而加强德育渗透实效。在实施过程中,应遵循潜隐性、广泛性、灵活性和持久性原则。  相似文献   

12.
论德育个性化价值取向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树 《教育探索》2003,(11):82-84
在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德育个性化价值取向出现了一系列缺失现象,并由此产生了负面影响。纠正德育个性化的缺失行为,必须做到:更新观念,形成尊重学生道德个性的意识;植根生活,寻找学生形成个性的源头;加强实践,拓宽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引导自我教育,实现学生个性的建构和完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及各项活动之中。”因此我们本着“着眼点高,起点线低,注意渗透,培养感情”的原则,多途径选择德育内容,探索、创新出一条实施幼儿德育的新路,归纳了几种有效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绿色校园童谣对学生优良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学校德育的重要资源.校园绿色童谣中包含着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手段、道德评价等道德教育要素.为了更好地发挥绿色童谣的德育价值,必须遵守无灌输原则、无意识原则,渗透式原则、自然化和情境化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15.
德育目标,即德育的预期结果。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约着整个德育活动的开展。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指导,不仅会造成学校德育实践的盲目,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在结合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中小学德育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德育目标的价值维度进行理性的思考,改正现行德育目标存在的问题,对减少德育工作的盲目性、增强中小学德育的实效都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童谣这个不花钱的“玩具”,曾是孩子童年时期最弥足珍贵的礼物。在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变迁后,它从侧重描写生活变迁、道德训诫到被进行灰色的建构。逐渐失去教育价值和生命活力。但是,童谣中所包含的生产生活技能、文化内涵、道德规训、思维方式及行为方式,有助于儿童的德育、智育、美育、文学表达以及人际交往。在此情形下,探究童谣的当代教育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深入、系统地研究,将其纳入到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发中,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终身学习就是指人的一生通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活动求得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变化,不断提高本身的文化修养、社会经验和从业能力的过程。它既包括人的整个一生,也包括整个社会。因此,改革现行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必须放眼社会,放眼未来。作为人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包括道德品质、人生观、价值观等诸多内容的德育,亦必须融人其中。一、终身学习的德育价值含量 终身学习要解决“学会关心”、“学会负责”、“学会合作”的问题,这三方面都集中解决如何学会做人的问题。尽管如何学会做人的内涵丰富,但德育的成份蕴含其中则不言而喻,其德育价…  相似文献   

18.
社会的变革和和谐发展需要构建新的德育体系,遵循新的德育规律,提高德育效果。为此,提出德育目标要突出时代性和现实性,德育内容要强调适应性和超越性,德育方法要体现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德育评价要坚持客观性和科学性,以体现出德育体系的现代化特征。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的德育思想是其整个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本文从德育的重要性、德育的内涵以及实施德育的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阐述其现代价值,以期为当今的教育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构筑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道德体系时,必须贯通古今,融合中西,继承借鉴,发展创新,以适应我国进入国际化经济轨道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