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年来新华通讯社考虑到适 应多方面读者的需要,也发一些知识性趣味的稿子。于是,某日,一只“特大蝴蝶”“飞’”到了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的案头。 这是一篇关于特大蝴蝶的消息稿。稿子说,在美国,发现了一只“特大蝴蝶”,其翅膀有一米多长, 很像一架直升飞机。 南振中是怎么市处此稿的呢? 一、他看稿以后,立即和自己身边保存的资料(他很可能有一个自备的“微型百科资料库”)核对。二、嘱有关人员即向中国科学院昆虫专 家请教。对方的反馈意见是:蝴蝶属昆虫纲,鳞翅目,其体形大小因品种而异。最小的蝴蝶展翅后只有1.6厘米长,…  相似文献   

2.
我的“剪刀加浆糊”陈芳烈过去,听得有人说编辑的工作不过是“剪刀加浆糊”,我很是不平。心想,这些人真是太不了解编辑了。编辑的辛苦,编辑劳动的创造性,哪能是“剪刀加浆糊”所能涵盖得了的呢!我虽不赞成把编辑的工作说成是“剪刀加浆糊”,但对“剪刀加浆糊”却无...  相似文献   

3.
新闻稿件最讲究时效,时间一过就没有了价值。有些故事性较强的新闻素材如果不及时变成铅字,总会为采写者留下遗憾。这时,我们不妨多从可读性和故事性上下功夫,换个体裁写一写,或许“死鱼”也能变“佳肴”。我在支队参加报务员培训时,台长赵湘平给我讲了他妻子帮他戒烟的事。原来赵台长爱抽烟,妻子为了帮他戒烟,给他立下了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只要赵台长再抽烟,她就剪短自己的头发。嫂子长得漂亮,那头披肩秀发更是好看,这头秀发也成了嫂子最大的骄傲。一次,赵台长回家后情不自禁地又掏出烟来抽,嫂子看到后马上拿起剪刀剪掉一大截…  相似文献   

4.
产品生命周期区分为引进期、成长期、成熟期及衰退期已被大家耳熟能详,“石头、布、剪刀”战略,就是对应产品生命周期的战略。对应“引进期”的战略是“石头”,对应“成长期”的战略是“布”,而对应“成熟期”的战略是“剪刀”。现将此战略的原则分述如下,并举实例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克隆”,简单的解释就是复制。细观“克隆”新闻,手法种种,常见之技有以下几种:“东拼西凑法”。这些多冠以“大透视”、“大扫描”、“大揭秘”、“面面观”之类的新闻,地名是代号“S”、“X”……人物是代号“A”、“B”、“C”……从东北到海南,从江浙到西藏,俨然作者足迹遍布全国。其实呢,是剪刀加浆糊,寻找一个主题,把各地新闻拼凑起来的“大拼盘”。“照本宣科法”。有些地方的报纸登载了一条可读性较强的新闻,被相距十万八千里的文抄公发现了,于是将这条新闻原文复制一下,然后投向全国性报刊。这种新闻真是得来全不…  相似文献   

6.
我熟识一位老裁缝,每次上街都得到他店里坐一会儿。最近,我请他给我做了一件春装,尺寸已经量好了,他忽然想起了去年曾给我做过一件秋装,硬是让我回家取来穿给他看一看,经过他仔细地对照反复修改尺寸之后才放心。我说做件衣服怎么这样麻烦。他说“七次量衣一次裁嘛。”尺寸量好了再看他操起剪刀,只听得一阵卡嚓卡嚓的声音,一件衣服三剪两裁就成了,真是游刃有余。我们搞新闻报道,不也同老裁缝师傅一样吗?应该把功夫用在下笔之前。诗人陆游“功夫在诗外”与老裁缝“七次量衣一次裁”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实“七次量衣一次裁”就是老裁…  相似文献   

7.
他戏称自己是“闻字”的记。他先后采访了包括杨成武、王光美、邓朴方、巩俐、赵薇、冯巩、桑兰等500多位社会名流和演艺界明星,在全国6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了250多万字的名人访谈和纪实作品。而面对如此传奇的他,朋友们却把他称作“咱北京的袖珍老爷儿们”,他就是建国以来残疾人中采访名人最多的记——张骥良。  相似文献   

8.
“两脚书橱”胡道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时代不同了。七十小弟弟,八十多来兮,九十不稀奇。胡道静先生于2003年11月5日逝世,享年九十。九十岁,对于这位当年柳亚子先生创办的上海通志馆最后一名馆员、南社最后一名社员、国务院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顾问说来是很不稀奇的,因为在他坎坷苦难的一生中,死神曾经三次和他擦肩而过,他都死里逃生。俗语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胡先生的“福”不是官运亨通,发家致富。他始终是一介书生,自称是“两脚书橱”。在他的追悼会上有人撰一副挽联:“九曲不阿,操行交誉土人;百折无悔,著述永垂学界。”他的“福”是著作等身,造福学界。  相似文献   

9.
“天稿”和“地稿”杨尚德我们在今年举办的“我与经济日报”征文中,收到了读者的许多宝贵的批评、建议和意见。其中有一位读者的意见是最令我难忘的,他肯定当前报纸的舆论导向是正确的,但却存在着“三多三少”,这就是:“黑脸稿多,笑脸稿少”(严肃有余,活泼不足)...  相似文献   

10.
初次和他相识,是我出差归队后的第一天,一见面他就很坦诚地与我握手并自我介绍:“我叫季文豪,从某团宣传股刚调来,以后和你在一块儿工作,还请多关照!”季文豪,一个自命不凡的名字,听起来好熟悉!当我问及他是否与我常在报刊上见到的季文豪是同一个人时,他憨憨一笑说:“那不值得一提,习惯了,手中的笔闲不住”。好一个“习惯了,闲不住”!当翻开他的剪报本时,首先映眼的是扉页上的三句话:“两眼多看,脑袋多想,腿脚多跑。”从这三句话及那厚厚的剪报本中,我领悟到了他“闲不住”的执著追求。1983年,他来到胶东半岛服役。半…  相似文献   

11.
“亮”红灯     
“这稿子不能发!”小李写了篇关干制配连举行“党在我心中”庆“七一”文艺晚会的稿子。不曾想,在发稿时碰上了部长姚明林亮出的“红灯”:“这稿不能发!”原来,小李认为“七一”、“八一”之类的应景稿,等过后再写,十有八九是马后炮,只有提前写,待稿子寄到报社,正好编辑部需要这类稿子。于是,“六一”才过不几天,“七一”的稿子他就写出来了。姚部长像是瞧出了他的心事,说:“这样写稿不好,稿子见了报,官兵有意见。你看这样写行不行?”最后,姚部长帮他定了一篇言论稿。“这假不能批”小于写稿写了半年多,稿子寄走近百篇,…  相似文献   

12.
提起河南省孟津县人武部政委李忠国,熟悉他的报道员们都习惯地称他为“第一编辑”。李忠国今年45岁,在武装战线上战斗了26个春秋。五年来,他通过改、审、选稿的形式,传帮带了一批报道员,经他看、审、修过的稿子就有800余篇。报道员们说起他当“第一编辑”的故事,个个如数家珍。报道员张文说——“李政委看稿真细心’我刚当报道员那会儿,由于基础差,不懂新闻的ABC,写出的稿子句子不通顺,错别字多,李政委总是不厌其烦地修改。几年来,经他修改过的稿子就有百余篇之多,可以说他是我从事新闻报道的启蒙教师。去年8月15日,我写了…  相似文献   

13.
侯宜中最近的身份比较多。有人叫他环保“深喉”,也有人叫他叛徒,在环保界他是多事的“大老虎”,但惟独很少有人关心他当初的那个身份,仪征环保局书记。  相似文献   

14.
“向报道员传达上级的指示精神色”、“向报道员汇报线索急”、“解决报道员的实际问题急”——这是某师报道人员给政治部副主任王志强重视抓好报道工作总结的_:大特与,故称他为“三急”副主*。自他上任以来,经他审阅的上h篇稿件,无一篇掺有水分。大、<那说,这应归于“三急”副主任的“慢三步”。慢一步———形成事实再写稿有些报道员在写迎接节日之类的应景稿时,往往节日还差十多天,活动计划安排刚刚列出,稿子就写了出突。报道员说,安排好的活补.巴协部要搞,提前把稿子写好,邮j收辑部,这算不上失实。若是Hg邓天搞完活动…  相似文献   

15.
我的第一篇稿子之所以能变成铅字,得益于我“初生牛犊不怕虎”。1993年暑假回家,我去县城时,看到东高庄村南有一高大壮观的“工”字楼,一问才知是东高毛纺织厂捐资130万元建成的一所县办厂助学校。我学新闻报道半年多,剪贴本上仍是空白,何不去碰碰运气呢,于是,我改道去采访厂总经理宋永恒。他是农民企业家,(人民日报》曾刊登过展示他商场风采的文章——《谈判桌上的较量》。他热心于教育事业,曾多次捐资助教。走到他办公室的门口,我又犹豫了:人家是大经理,事务又多,能理睬我这个报道员吗?转而又想,一不做二不休,搬倒葫芦…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1997,(8)
“兵记者”赵山学文/王贺龙熊振华通讯员园地在驻陕某部官兵眼里,赵山学可谓是一位了不起的“兵记者”。三本厚厚的用稿剪贴、10多个获奖证书及优秀通讯员证书,足以证明他的军旅生活非常充实。写作成了他最痴的梦。刚踏上新闻报道这块“责任田”时,一连投了百余篇稿...  相似文献   

17.
《新闻界》1994,(6)
“情景记者”的“情景新闻”新华社著名军事记者阎吾被人们称为“情景记者”,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直到中越边境自卫反击战,他采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新闻名篇。这些作品大都是他亲临火线实地采访和观察的结果,因而情景交融成为他作品的一个鲜明特点,“情景记者”的美名...  相似文献   

18.
何谓“职称论文”,以晋升职称为惟一真实目的,靠剪刀胶水拼装的、内容平庸几无一己心得的、无传播借鉴价值的论文是也。 “职称论文”通常有这样一些特点: 或刊发于报刊的“专辑”、“特辑”中,或现身于某名头吓人的大部头书籍“汇编”、“选编”、“文丛”中;“职称论文”全部  相似文献   

19.
(一)1993年10月,一位初学报道工作的战士小张,找到我抱怨说:“不认识编辑就是上不了稿,真没办法,要是像你认识那么多编辑就好啦。”我问他“因何发这样的感慨?”他说“7月初,我团战士柳青在长途汽车上抓住了七个掏包歹徒,这么好的新闻,我邮给了六家报纸,居然一家都没用,你说这不是因为没关系么?”原来,小张是在8月初投的稿,他只是简单地写了一下抓歹徒的过程和结果。我给他解释说,别怨天尤人,你这篇稿子写作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来抓歹徒的事迹就经常见诸报端,你又把它变成了“旧闻”,当然见报的可能性就小了。并不是编辑…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母亲、女儿和妻子,贝娜齐尔·布托以其出色的政治才能,两度入主巴基斯坦总理府,成为巴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人称“铁蝴蝶”。然而,这位“铁蝴蝶”在2007年12月27日遇刺,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