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入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在本册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种角度认识和描述,本单元将进一步培养学生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本课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安排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给物体分类,研究固体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第二课时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引导学生探索固…  相似文献   

2.
背景分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固体和液体》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是以生活中常见的固体和液体为切人点,进一步研究物质世界..在本册第二单元《土壤与生命》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初步学习了对一个事物进行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种角度认识和描述,本单元将进一步培养学生多种感官、多种方法、多种角度全面地认识事物的能力。本课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安排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通过给物体分类,研究固体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第二课时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引导学生探索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略)。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分析《固体混合以后》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固体和液体》中《认识固体》的第二课时,我把此课取名为《固体混合以后》。《认识固体》一课教学的活动围绕“认识固体的常见性质”展开。通过给物体分类、观察固体的性质、研究固体的混合与分离等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固体在颜色、形状、轻重、软硬等方面的性质变化及固体混合前后重量、体积的变化,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能力。第一课时,教师安排了把生活中的物体按固体、液体分类及用多种方法和多种感官认识固体的性质等活动。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包括…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分析 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教材四年级《热》单元的内容,前三课分别是《冷与热》、《温度计》、《热往哪里传》,本课以这三课为基础,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证明固体、液体、气体都能热胀冷缩,进而认识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自然》第七册“热学单元”的内容而设计的。教材中“热学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有: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及测量物体温度等部分组成,其核心内容是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及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温度计的原理是利用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是“热学单元”中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6.
《物体的热胀冷缩(一)》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自然(人教版)第六册中的教材,它与《物体的热胀冷缩(二)》、《温度计》、《测定物体的温度》三课构成第六册教材的“热”教学单元。本课的课型从教材内容分析,是属于认识自然变化规律的中心内容的课型。在教学中,应着重把握好以下三点:①在知识方面,要指导学生认识液体、固体在冷热条件下的变化规律;②在能力方面,重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③在科学自然观方面,要使学生体会到自然界的物体是在不断变化的,并且变化是有规律的。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1 观看…  相似文献   

7.
《观察水》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设计:水随处可见,是一种很平常的物质,但如果深入研究却会发现它有许多奇妙的性质.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对水的观察,认识水的基本性质.在教材上,本人进行了筛选、整合,将本课内容分成三部分: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官辨别5种液体分别是什么,并找出哪杯是水;引导学生观察杯子中的水,认识水有什么样的性质;安排学生猜一猜一元钱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本课也是学习后面两课的基础,目的是在学生大胆猜想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引领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9.
白志江 《科学课》2009,(7):36-37
本课是大象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水和盐的故事》第一个主题活动。本册教材的目标之一是对学生“猜想与假设”能力进行综合训练,本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对实验现象产生的条件进行猜想”的能力训练。本课也是学习后面两课的基础,目的是在学生大胆猜想并实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溶解现象,并引领学生对“加快溶解的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教学分析本课为湘版《科学》教材六年级《宇宙探索》单元中的第一课。本单元由《太阳与太阳系》《浩瀚宇宙》《灿烂星空》和《宇宙畅想曲》四课组成。从知识层次上看,是从太阳到太阳系再到宇宙,引导学生由近及远地认识;从学生思维的发展来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学生探究的难度来看,从观察太阳、金星,  相似文献   

11.
【教材分析】《认识水》一课是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水的科学中的第一课。本课是探究水的起始课。学生对水都不陌生,但水的性质,他们大部分都没有认真观察过,本课通过各种观察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利用感官认识事物的重要性,并合理利用感官观察水,让学生认识水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过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水在自然界中的分布情况以及水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2.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固体和液体》。由于本单元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都是围绕固体和液体多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开的。与其将固体和液体分散教学,还不如将两者整合起来进行比较学习。如把《认识固体》、《认识液体》整合在一起,变成《认识固体和液体》,这样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的开始阶段,  相似文献   

13.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冀人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9课内容。本课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本单元所学知识、能力,尝试探究“雨是怎样形成的”。  相似文献   

14.
《空气》一课,教材编排在《水》单元之后。与前面认识过的固体、液体不同,空气由于其看不见、摸不着,往往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怎样激发学生对空气的研究兴趣,是教师在新课导入时需考虑的问题;再者,本课与《水》这一课有着密切的联系,前已学到的有关知识,如对物体形态的感  相似文献   

15.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自然》第七册“热学单元”的内容而设计的。教材中“热学单元”涉及到的内容有:液体的热胀冷缩、固体的热胀冷缩、气体的热胀冷缩、温度计及测量物体温度等部分组成,其核心内容是探究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及学生学会使用温度计。温度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巧妙的结构》是《风格各异的建筑》单元中的第二课。本课在观察、认识常见建筑物的形状和结构的基础上,以探究典型物体的结构与力的关系为线索,按照“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实验观察、得出结论”的顺序,引导学生认识建筑物的结构与承受力之间的巧妙关系,同时使学生对自然界的奇妙结构与仿生建筑有初步了解。  相似文献   

17.
小学自然《物体的热胀冷缩(一)》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认识液体和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教材以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为主,先认识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接着引导学生发现煤油、酒精等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由此推想出“液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这是由个别性知识的前提推出一般性知识的结论,属于归纳推理。而固体的热胀冷缩性质,教材主要通过一插图,示范了铜球热胀冷缩实验过程。教学时,我根据教学情况逐步改进这一实验,出现了3次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在变化》中的第2课,学习内容主要有认识铁与铁锈的不同,研究铁生锈的原因以及防锈的方法,是学生认识了“蜡烛燃烧”的物质变化之后的又一生活中常见物质变化的探究学习,本课教学重点是通过引导学生设计铁生锈实验方案、材料的选择和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分析、总结,提升对铁生锈原...  相似文献   

19.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是《固体和液体》。由于本单元涉及到的知识比较多,都是围绕固体和液体多方面的特点以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开的。与其将固体和液体分散教学,还不如将两者整合起来进行比较学习。如把《认识固体》、《认识液体》整合在一起,变成《认识固体和液体》,这样学生在本单元学习的开始阶段,就能很好了解和掌握固体和液体这两个概念,为后面的学习作好铺垫工作。接着再把固体和液体在水中的沉浮、溶解整合在一起,把它们的混合和分离整合在一起,把它们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整合在一起等等。这样整个单元形成了一个…  相似文献   

20.
教学分析 鸭与鸡都是学生很熟悉的家禽,也是常见的鸟。《鸭与鸡》是鄂教版《科学》三年级《家养小动物》单元的第二课。学习本课,学生容易进入情境和角色。本单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涉及到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