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厘清高校“最牛考研宿舍”现象的形成机制,通过对访谈资料的分析,以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最牛考研宿舍”现象进行了解读。在这一框架下,高校“最牛考研宿舍”的形成是宿舍学生“惯习”生产的历史。学生的“惯习”受到考研宿舍“场域”的形塑,考研宿舍“场域”的形成则又是学生的“惯习”长期建构、塑造的结果。研究发现,考研宿舍“场域”对“惯习”的形塑是通过“压力互给”和“支持互给”机制实现的。同时,考研宿舍“场域”的形成是全体宿舍成员长期共同建构的过程,在这个建构过程中,少数优秀考研室友的“惯习”发挥着“示范”“引导”“动员”等作用。但是,考研宿舍“场域”的建构可能受到宿舍成员同质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对高校宿舍管理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三结合”既是理念也是方法。“三结合”教学法的内容包括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相结合、与学生考研及公务员考试相结合、与学生的生活学习实际相结合。通过“三结合”教学法的自觉运用,切实提高高校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我是一位带着孩子读研的“妈妈”研究生。其实读研倒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过考研时我真是很迷茫并且吃了不少苦头。我想每个考研人都有自己考研的理由,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我目前生活在自己以前曾苦苦追求的环境当中,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其中感觉真可谓“苦尽甘来”。在2003年考研序幕拉开之际,谨以小文为全国考研朋友鼓劲加油!考研的日子好象是“好久好久以前”的故事了,只是看见校园里到处张贴的考研的海报以及忙忙碌碌的考研人,那番甜酸苦辣的感觉又会回来,只不过“时过境迁”,那“逝去的早已成为可爱”,苦味却渐…  相似文献   

4.
在考研日益火爆的当下,考研已不仅是一种教育现象,而更多的是一种社会现象。考研正日渐失去其“做学问”的本真内涵,而表现为一种功利驱动的行为。在考研日益失去其真理追求本意的情形下,考研的“盲从”和读研的“虚”等弊端就凸显出来,这对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震撼,甚至误导。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考研的实质。笔者着重对考研给研究生和本科生教育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了分析,并试图用一种新的求学思维来指导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改善当前在考研热影响下的学习指导上恶性循环的现状。  相似文献   

5.
眼下,准备考研的同学正在紧张复习,为了帮助大家备考,我们特约考研指导专家、中国人民大学汪云生老师组织撰写和编制了《备考要有的放矢》及《2002年考研“形势与政策”模拟练习题》,供同学们学习时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考研成了一个“时髦”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蔚为壮观的考研大军之中。各种考研辅导班风靡一时,各种考研复习资料铺天盖地。也一度出现了像“考研保姆”这样的职业。而研究生导师也由以前只带1、2个学生发展到现在带4、5个学生,更有甚者,一个计算机研究生导师竟然带了  相似文献   

7.
我是一名在读的硕士研究生。在重知识重能力的市场经济年代,“硕士研究生”之类的字眼是令人羡慕的,我也为我能有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而备感欣慰。但艰辛与成功相伴,作为一个在职人员,以专科学历报考的同等学历生,从经济专业转到法律专业的考研生,与在校的法律专业本科生考研相比,我在考研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  相似文献   

8.
师范类本科生考研意向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某师范大学三年级本科生共计13个专业542名学生,就考开意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师范类本科生的考研积极性很高,这一点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无论是来自农村的学生还是来自城镇及其以上地区的学生是一样的;(2)社会因素是目前促使师范类本科生考研的首要因素,如“就业压力大,分配形势不乐观”,“社会需要高层次人才”;(3)作为具有较高化水平的大学生,他们能够用理性指导行动,合理规划经济开支,正确处理考研与专业学习等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一些大学对“考研率”的狂热追求,导致“最牛考研班”、“考研基地”等现象蔓延,最终引发大学教学以考研为目标,以考试为手段,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泛滥。其实,“考研率”高肯定是不错的,但如果大学把“考研率”作为教育目标来追求,那就是大错而特错的。追求“考研 率”,催生了以考试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偏离了教育目标,使学生成为“考试机器”,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此,国家要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社会要转变单一人才观,大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学生要端正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10.
李雅轩 《求学》2023,(5):30-31
<正>都说考研是一场与自己的战斗,是一场和时间的赛跑,没有结果便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而我更愿意称考研为“时光前行路”,是为实现自己18岁时未完成的梦想而孤注一掷。若高考如懵懂幼童被人推向光明,那么考研就是自己拿着青春与热血之剑在黑暗中劈出一片坦途。  相似文献   

11.
对于很多考生来说,考研像一阵“烟”!飘忽不定,无从掌握,看不清楚通往成功的道路方向。一切皆在虚无飘渺中,而成功只在幸运女神格外垂青时才会降临。但对于有志者来说,考研便浓缩为一个“严”字!三伏酷暑,三九寒冬,一切都是在学习。可以“天资愚笨”,我“笨鸟先飞”;可以“基础薄弱”,我“以勤补拙”;可以“任务繁重”,我“惜时如金”;可以“不擅记忆”,我“持之以恒”!倾我全力———考研,再战“黑色一月”!考研,再战“黑色一月”!@冯锡忠  相似文献   

12.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一句中,作为地名,作者之所以周“青枫”弃“双枫”,是因为“青”作为颜色是事物最鲜明显著、最富于感性直观的特征,能给人极强烈的视觉刺激并迅速引起人的美感,与此相反,“双”诉诸理性,而审美活动恰是一个自觉、联想的过程,是模糊思维中最典型的范式。  相似文献   

13.
“没办法,家里太穷了,我无法去考研!”——一个“穷”字道出了所有贫困学子的无奈和辛酸!当考研深造正成为一种趋势和毕业生的一种毕业选择,对大多数贫困生来讲,这却是一个近乎奢侈的想法。毕业了,他们只有“华山一条道”——就业。  相似文献   

14.
杭佳楣 《江苏教育》2023,(46):79-81
江苏省常州市第五中学在“美的教育——为了每个生命的美好生长”的理念基础上提出了“主导自觉、主体自觉和支持自觉”的“融美·自觉”课堂五步三学教学范式,并通过重点聚焦大单元教学设计研究、专业性教研活动展开、“融美·自觉”课堂范式提炼、“高品质”作业设计与管理、“融美·自觉”教学形态中教学练评一致性评价体系的创构等一系列探索,推进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赋能师生成长,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质,实现“三新”背景下教与学的转型。  相似文献   

15.
“还算比较满意吧,总算可以给家人、给自己一个交待了。”“我在等我的成绩,感觉突然间度日如年……”“即使现在考上了那么三年过后我又将面对的是什么”这是去年3月,正是考研初试成绩陆续公布的时间,网上的考友、身边的朋友,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空气似乎在考研的世界中弥漫。社会舆论对考研降温纷纷表态,一时间诧异声、支持声四起,但2007年的考研市场依然按部就班地履行着日程表,也丝毫没有降低考生对考上研究生的期待。  相似文献   

16.
“考研吗?”“哪所学校?”跨进大四的学生,这是相互之间最流行的问候语。在考研的路上,我们各怀梦想,由此呈现的心态也千姿百态。面对各种心态,相应的应对法则不可或缺。一、初始准备阶段为什么要考研?原因可能有N种,但大多数考生的心态是浮躁的,存在着种种问题。1.信息缺失型斯蒂格利茨提出信息的缺失程度与决策的正确与否紧密相关,由此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一位同学要考M大学刑法研究生,准备了将近半年;临近考研报名时,才知道该专业只招收2人。迫不得已,他不仅换了学校还换了专业,这就是对考研基本信息掌握不足导致的…  相似文献   

17.
王宵 《求学》2023,(5):28-29
<正>从高考到考研,我慢慢领悟到,若想做成人生的大事,大体离不开标题里的这几样,然后一步一步走下去就是了。希望我的经验能给正在路上的你一些借鉴。动力:关于为什么考研在考研报名前,我认为应该要先想好自己为什么考研,禁跟风随大流,禁“爸妈让我考”、禁“不想工作,考个研究生再在学校里赖几年”这些想法,如果因为这些想法去考研,那考上的概率不会很大。  相似文献   

18.
毕业一年间     
宁潇潇 《成长》2006,(10):28-30
2004年春天,我开始准备考研,跨专业考法硕。虽然学长们都告诉我“考研的战线不要拉得太长,否则坚持不下来”,但我还是比其他同学提前了半年开始准备,结果到冬天的时候我已经没有力气再学了,看见书就想吐。很显然,我是典型的“后劲不足”。结果可想而知,考研分数少得吓人,连我仅存的调剂的希望也破灭了。  相似文献   

19.
当前,校本管理已在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行,成为一个研究热点。有学者认为,“走向校本”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世纪走向之一。①校本管理作为“校本”的有机组成部分,已逐渐纳入理论研究者和中小学管理者的视野。一些中小学管理者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校本管理的某些思想和原则来管理学校。然而,到目前为止,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校本管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使得中小学校在践行校本管理思想时,遇到了不少的困难。本文将在分析校本管理涵义的基础上,探究我国的中小学实施校本管理的策略和注意点,以期为上述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又到了考研报名的时节,院系的考研动员会上,书记那语重心长的话如犹在耳,校园里考研辅导班的广告铺天盖地,学校图书馆里忙着查阅考研资料的学生人满为患,教室里、宿舍外到处都是谈论考研的人,下课了,老师被同学们团团围住,要求给出报考建议,拿不定主意的女生给家里的电话打了一个又一个,“我到底考哪个学校呢?”种种迹象表明,考研来了,来得如此猛烈,如此汹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