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是内蒙古科委“人口、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及其对策”课题报告之一,阐述了自治区的人口增长与耕地、粮食的发展问题,提示人们要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保护现有耕地,大力发展农业,为内蒙古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2.
据开罗今年五月下旬世界粮食理事会农业部长级会议提供的信息,到1989年底,世界遭受饥饿的人数将达到5.6亿人。而在占世界7%的耕地养着占世界22%的人口的中国,究竟有多少人在挨饿,有多少人营养不良,笔者尚不得其详。不过,1988年又出生了2262万个孩子,粮食比1987年又减少了880多万吨,并且从1984年以来连续四年粮食产量未能上升,1988年比1984年减产133亿公斤,人口却净增6139万,人均占粮从393.5公斤降至359公斤;耕地以每年800多万亩的速度锐减,这是有案可稽的。实事上,由于人口爆炸,土地锐减和退化,农业“降温”使粮食徊徘而引起的“粮食安全”问题,即“人口、土地、粮食三联症”仍然是压在中国人民心头的忧患。对此,很有必要作一番沉思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河西地区位于乌鞘岭以西至甘新交界处,南以祁连山与青海省相接,北以北山山系与内蒙古毗邻,西北部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为一东西约长1000km,南北平均宽270km的条形地带。该区行政上包括武威、张掖、酒泉三个地区和金昌、嘉峪关两市,共19个县、市。1985年统计全区人口为380.54万,区内人口密度14人/km~2。  相似文献   

4.
5.
6.
一、历史和现状在人口问题上,人均粮食不足,人均资源不足,工业化资金受限制,生态平衡遭破坏……都是人口众多的苦果。人口的爆炸膨胀,使国家处于超负荷运转的被动状态。万县从1949——1984年的36年间,总人口从733,251人增加到1,194,346人,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按这个  相似文献   

7.
人口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十分密切。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高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衣、食、住、行问题,更证实了人口和自然环境息息相关。人和其它生物一样都离不开自然环境,人必须从自然环境取得其赖以生活的资源,同时,又施一定影响于自然环境。人口必须生活在自然环境之中,并且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的过程中发展、提高。  相似文献   

8.
人口与住房     
住房的数量要与人口的变动相适应。人口数量的增长,必须要求有更多的住房提供给人们居住。住房不是的问题,在世界各国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而且许多国家都把它作为重要的城市问题加以对待。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面临着严重的房荒:大约有四百二十万户,即当时的家族数的四分之一以上的居民处于住房绝对不足状态。战后经过三十年的大规模住宅建设,基本上改变  相似文献   

9.
人口与能源     
当前世界各国都面临着重大的社会问题,持别在本世纪最近三十多年中,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工农业生产的相应发展,能源和资源大量消耗,从而带来对环境的污染。如不加以规划和控制,将形成恶性循环,对人类未来社会和经济发展带来危害性冲击。我国亦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方面的压力和挑战。为了确保现代化建设能顺利进  相似文献   

10.
粮食安全是事关国家发展与稳定、独立与自主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我国的粮食安全理念和体系脱胎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当前的国内外形势中面临一定挑战。面对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对传统的粮食安全观进行改革,树立新时期粮食安全观,用于指导和助推粮食供给侧改革。文章尝试汇总当前阶段我国粮食供给侧和需求侧的主要形势和面临的问题,阐明当前供给侧改革是树立新时期粮食安全观的重要机遇,应该从理顺政府和市场关系、树立全球视野和双底线思维以及倡导健康与绿色生活方式等方面着眼,为我国粮食安全问题的出路提供科学合理的视角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1.
粮食是世界上储藏量最大的食品,粮食上带有种类繁多的微生物,一旦条件合适,粮食中的微生物就会活动,严重影响人类食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正土豆(又称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水稻和玉米。早在2015年,中国就已经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可见土豆对我们的重要性。土豆在人类历史上有重要作用,今天我们有这么多人口,离不开土豆的功劳。土豆曾被打上“有毒”的标签土豆原产于南美洲,最早由印第安人种植并食用,与另一原产作物玉米合称为“并蒂开放的印第安古文明之花”。话虽如此,但相较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中国人口转变进入新阶段,即劳动年龄人口停止增长、人口抚养比停止下降,过去30余年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人口红利即将消失,亟待创造必要的制度条件来获得以全要素生产率为主要驱动力的、更加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源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形成新型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关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获得可持续经济增长源泉的关键。本文探讨了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提出改善这一生产率来源的政策建议。同时,还针对中国"未富先老"的特点,从人力资本培养、应对老龄化和调整生育政策等角度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人口结构与技术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强技术创新供给能力是新时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本文在深入分析人口结构对技术创新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64个国家1996-2015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两者关系的若干假说。研究发现:人口结构对技术创新具有“倒U型”的影响,即少年人口比重与老年人口比重的提升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劳动年龄人口比重的提升能够显著促进技术创新;人口老龄化与技术创新之间显著存在基于创新条件的异质性门槛效应,在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水平、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门槛区间,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差异,调整上述创新条件变量能够有效弱化甚至规避人口老龄化对技术创新的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体育人口与小康生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着北京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和2001年第21届世界大学生、全国第9届运动会的成功召开,各大中城市的全民健身活动热潮如火如荼。其实,不论双休日还是平日,你只要稍加留心,即可在各体育场馆、街心公园、立交桥头、甚至是胡同里的便道上看到操练“拳、功、操、舞”的人群。中国体育人口知多少?据国家体育总局科研所理论室主任、李力研研究员介绍:“每周身体活动频度为3次以上(含3  相似文献   

17.
蕾切尔·卡逊于1962年出版的《寂静的春天》描绘了人类生存环境中的春天没有鸟语花香,并因此让人类警惕杀虫剂和化学药品污染可能改变人类和自然生态的命运。近50年后人们的担心更多了,例如,虫媒的减少使得人类可能拥有“没有蜜蜂的春天”。而在以蜜蜂为代表的传粉昆虫大量减少背后的更大忧虑是,人类赖于裹腹生存的食粮会不会大幅减少,全球的粮食危机会不会因此而变本加厉?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东省粮食经营管理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前进,特别是“七五”期间改革步伐加快,推动了粮食商品经济的发展,扩大了经营规模,繁荣了市场,增强了企业活力,搞活经营,随着改革的深化,从1992年4月1日起,按照“计划指导,放开价格,加强调控、搞活经营”的原则,对粮食购销管理体制作了进一步的改革。它对全省粮食生产,推动国营粮食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提高经济效益,减轻财政负担,将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我国封建社会人口发展和变迁的总体趋势,即随着时间的演进呈现出螺旋式上升、总量性扩大的趋势;人口的区域分布也随战争地点的变化而变化,随经济政治重心的转移而转移,总体上是从北方向南方、从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从内陆向东南沿海转移。  相似文献   

20.
根据联合国最新的人口预测,按中等发展预测方案,世界人口将从1950年的25亿增加到200年的61亿,2050年为94亿,2000~2050年期间世界人口净增33亿。21世纪中叶,为90亿人口提供所需的粮食,将是人类文明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一、技术进步促使20世纪农业大发展 20世纪是世界农业大发展的世纪。耕畜大部分被拖拉机所取代,普通玉米、小麦和水稻被高产品种取代,本世纪以来,世界灌溉面积扩大了6倍,化肥的施用约使世界粮食产量增长40%,技术进步使世界农田生产率提高3倍,粮食产量从1900年的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