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中英语中有许多单词形态相似。学生分不清楚,常常混淆它们。笔者把这些易混词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的发展、学生的变化,传统的政教方法已经相对滞后于现代教育。为了让学生知错能改,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健康快乐地完成高中三年的学业,我们每一位老师必须与时俱进、转换思维、更新方法,从全新的视  相似文献   

3.
陈振东 《中学文科》2005,(10):66-66
“能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句话揭示了素质教育的真谛,但怎样去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却不是一件易事。我们不妨尝试用心理换位去激活学生情感,从而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赵锋 《上海教育》2006,(6B):16-19
6月是高考季节,上海今年又有11.38万名考生走进各自的考场,接受知识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相似文献   

5.
黄承基 《课外阅读》2011,(2):193-193
象是用来表意的,而语言文字是用来显象的。象最能圆满地表意,而语言文学最能圆满地显象。意象和反讽若能在构思布局上和遣词造句方面狠下功夫,是不朽的。  相似文献   

6.
7.
从隐现和替换看“关于”、“对于”的语义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秉震 《中国语文》2012,(2):139-148,192
"关于"、"对于"的隐现是由话题句内部话题和述题之间的语义关系决定的,当话题和述题之间语义关系密切时,"关于"、"对于"倾向于不使用,当语义关系不明确时,二者必须使用。"关于"、"对于"的替换由述题中的动词和名词性成分的语义小类决定,"关于"倾向与言说动词、内容义名词、言说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对于"倾向与心理动词、心理名词及心理动词的小句宾语共现。当述题中的动词或名词兼有言说义和心理义时,二者可以互换。  相似文献   

8.
9.
本文以费尔默框架语义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框架网络(FrameNet)中感情框架识别方法,对比分析了许渊冲译《宋词三百首》中情感框架词“愁”的英译策略。研究表明,宋词中情感框架词“愁”的英译策略包括框架保留、框架部分转移和框架重构三种。其中,采用框架部分转移策略较多,而采用框架保留和框架重构策略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10.
卢爱龙 《中学生电脑》2006,(10):I0002-I0003
动词时态是考试中必测内容之一。许多考生虽然掌握了各种时态的基本结构和用途,但由于缺乏科学的解题方法,而出现功亏一篑的现象。考生如掌握巧解该类题的“三步曲”——一找二看三注意,应试时定会马到成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12.
13.
李海 《中学文科》2006,(3):56-56
高考结束以后,很多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埋头做了大量的练习题,但考场解题效果仍然不理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在考前复习中片面追求解题的数量而不重视解题的质量;只重视解题的结果而不重视解题的过程;注重了解题的过程却又忽视了解题后的反思。因此,对于想重新复习准备来年冉战的考生或即将进入高三复习阶段的考生来说,必须在“反思”这一关键环节上下工夫。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我在我校校级公开课比赛活动中进行的一节高中英语“主语从句”复习课做了几点思考,提出了令我受益匪浅的体会,希望能与广大一线教师分享。  相似文献   

15.
情感教育在当今教育学领域被广泛的诠释。现今,在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的驱动下,对于情感教育在研究教育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策略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突破,但是在以学生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中,对两类学生,即"阳光型"学生和"消沉型"学生的内心情感变动的特点,受到情感驱动的过程以及情感变动的规律等问题,则很少有学者关注。这两类学生内心情感的不同,也引发了他们对现状、求知、未来的不同反映与感受。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中的激励作用与关怀行动,分别对这两类学生的内心变化进行调节,可以从中引导其身心健康发展,也为现代的情感教育提供一些理论蓝图。  相似文献   

16.
“情”这个生活中永恒的主题,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讴歌它、赞美它。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没有感情的文章是难以打动读者的。怎样反映真实情感呢?  相似文献   

17.
十几岁正是情感初绽的年龄。走在中学的校园里,总有那么一双双迷惑的眼睛在渴望,在探询。什么是感情,什么是不变的承诺,怎样对待这朦胧的"好感",如何面对那毫无准备的失落,一个个问号在年轻的心里徘徊,构成了春天里独特的风景。这是一个迷茫的女生和心理老师的情感对话,家长也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18.
一、情感是促进学生乐学的动力之一德国的教育学家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极力呼唤、鼓励学生,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主动,怎么能唤醒沉醉的人;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他的话突出指明了教师劳动艺术性的特点,而艺术的魅力在于感染,感染性是感情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倾注丰富的情感,以此引起学生情绪的波澜。唤起学生情感的愉悦和美的体验,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兴趣,并成为学生整个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刘晓华 《学语文》2004,(5):22-22,2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教法”的意义特别显著。一方面,教学者面对的是有情感的教学对象;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活动正是在以情感丰富的课文为载体、以师生情感互动交流为基础的过程中完成的。没有情感的教学,是空洞的教学;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更是如嚼蜡般乏味,毫无意义。那么,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如何实施“情感教法”,让“情感教法”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发挥作用呢?下面,我谈几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