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郁达夫小说颓废感伤风格的形成和他对唯美主义的审美选择有着内在的关系.他的小说表现了理想人生和理想人性的扭曲、失落,是对现实世界的诅咒和隐忍抗争.  相似文献   

2.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散观念的变化,散艺术的开放,当代各种艺术信息的渗透,散审美风格也由过去的单一模式向多元化转变。从作家的个人化写作到社会化写作的变化过程,作家的审美主体意识进一步增强。表现出不同作家对不同的审美艺术的追求与开拓,形成了斑斓多姿的散审美风格,这种审美风格主要体现在语言风格上。散的语言怎样才能体现其独特的风格美?需要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要提高运用语言的功力。力求语言的个性化;二是要贴近生活,贴近作家的本色和个性,力求语言的自然之美;三是要避熟就生,力求语言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3.
白先勇小说的语言,总是透着一层淡淡的哀愁。作家屡屡使用含有凄婉、哀怨和衰颓内蕴等冷色调词语,表现了语言风格的冷峻和凄美。小说吸收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善于将审丑纳入审美创造之中;通过一些丑陋的、面目可憎的语言,揭示生活和人性中阴暗灰色的东西,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审美意蕴。丰厚的象征意义,形成了作品内涵的多向度意义,构成了作品的苍凉诗境,从而诠释了生命情感的美好。  相似文献   

4.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5.
孙犁的小说以风格独特著称,这种独特风格源自他独特的审美取向。他审美的基点是朴质纯情的乡土气息,以朴质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了不同历史时期农村丰富的斗争生活,他倾心于美好,崇尚纯洁朴直,真切地关注时代和现实,在忠实于真实的同时,又用浪漫诗情致力于表现美的极致,给小说带来诗意的抒情和浪漫的气息,写出了他所期望的美好的事物,使美和感情得到升华。以孙犁不同时期的若干作品为例,从三方面分析了对其审美创造起导向和升华作用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6.
爱是学永恒的命题,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城、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有不同的表现。本比较分析了两篇标题都为《爱是不能忘记的》作品,认为这两篇作品在内容、人物性格、审美风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同一主题下,作品的表现方式存在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山地回忆》发表于1949年12月,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时光已跨跃了半个多世纪,但每读此文,都有一种亲切感和愉悦感。孙犁是一位追求美、表现美的作家。在这个短篇里,孙犁先生独特的文学理想和审美追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意境创造更是为人所称道,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8.
爱是文学永恒的母题 ,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作家的作品中有着不同的表现。本文比较分析了两篇标题都为《爱是不能忘记的》作品 ,认为这两篇作品在内容、人物性格、审美风格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在同一主题下 ,作品的表现方式存在多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一部文学作品所蕴涵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与作家的精神个性、审美形式的独特性和谐地结合着的。他们在文学作品里呈现出的特殊艺术风貌渗透着审美理想与审美形式相融合的审美特性。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鲜明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与特定审美意蕴相契合的艺术形式和技巧,离不开作家富于个性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方式。具有美感魅力的作品能使欣赏者体悟到其中的节奏和诗意,而文学作品的优美在于恰如其分的、明晰的、透彻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0.
论池莉小说的审美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其小说创作注重对凡俗人生的如实描写,具有生活流式的叙事结构和朴实平易的世俗化语言,表现出自然,悲婉的审美风格,在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四川网络小说拓展了审美的领域,审美风尚与整个世俗社会生活保持了一定距离,由现实转向神奇,使大千世界呈现不一样的景致,亦真亦幻中道出了世俗社会的真情,作家的激情和自由的想象,形成作品强大的张力;作品呈现的巴蜀文化的神奇浪漫,使作品审美更为丰富,有别样的精彩。四川网络小说在审美上侧重对人和事进行奇异性书写,表现其神秘、神奇、历史底蕴;对现实生活的书写,融入时代元素,打上了地域标签。无论是描写想象的世界,还是书写现实的世界,皆有独特的审美体验,融入了作家的奇思妙想,审美趣味和格调打上了巴蜀人的印记,拓展了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2.
汪曾祺是一位对语言有理论的自觉追求,并用作品践行的作家。其"融奇崛于平淡"[1]的审美追求,表现出来的散文风格就是"平淡"而"有味"。这两种风格看似互不相融,却没有在汪曾祺的笔下互相消解,而是达到了一种新的平衡。基于这种对立统一,笔者选取《昆明的雨》一文,尝试采用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矛盾分析方法,剖析作品内蕴的主观与客观、当下与过去、含蓄与深情种种矛盾,揭示文章平淡叙述中的文本张力,分析文章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3.
《山地回忆》发表于1949年12月,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虽然时光已跨跃了半个多世纪,但每读此文,都有一种亲切感和愉悦感。孙犁是一位追求美、表现美的作家。在这个短篇里,孙犁先生独特的文学理想和审美追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尤其是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语言风格和意境创造更是为人所称道,给读者以丰富的审美享受。  相似文献   

14.
和谐既是作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也是艺术上的独特表现。汪曾祺小说的和谐美,体现了对生活理想化的追忆和叙述,对人生本质的深刻把握与揭示,与此相适应的是作品内蕴的乐观、文风的平淡及语言的自然。  相似文献   

15.
"沉郁顿挫"这个词用来评杜甫诗的风格和周邦彦词之风格是恰当的.但"沉郁顿挫"在两位诗人、词人的作品中却有不同表现一是由于人格、审美理想的不同造成杜诗在沉郁中包含更多的是对于国家与人民的忧患,而清真词的沉郁则更多的是对个人坎坷遭遇的感伤;二是杜诗的沉郁顿挫给人以警醒、深厚,清真词中的沉郁顿挫给人以失落、缠绵.由此可见,两人诗词中的沉郁顿挫之风格与人格有密切的关系,"文如其人"谓之不虚.  相似文献   

16.
浪漫主义文学创作一般出于两种心理机制;一是昂扬,一是感伤。前者是在国力强盛、繁荣昌盛的社会条件下或个体情感追求得到满足的炮涨情绪状态下形成的。在这种精神的感召下,作者对前途充满了美好的憧憬,产生了愉悦的审美心态,当他(她)以这种审美心理机制去感知和反映现实生活时,便以宏丽的笔调描绘出理想的幻境,来表现激耘于心灵中的兴奋的感情。后者是在政治腐败、民生艰难的社会条件下或个体的情频追求受到极度的压抑时形成的。在这种精神的趋动下,作者的理想与现实发生尖锐的矛盾冲突,有着强烈的抑郁感产生了感伤的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7.
作家的美学追求是其作品生命力之所在。作家的审美意识,决定着其作品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贾平凹作为当代中国富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其散文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审美风格,表现出鲜明的归真意识。  相似文献   

18.
刘嘉铭 《现代语文》2007,(11):49-51
徐打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作家,是浪漫、神秘、忧郁、傲骨的矛盾体。从创作风格方面而言,徐打继承了西方现代主义风格,并将其中国化,作为心理学者的徐哥,显然在小说中注入了许多弗洛伊德的观点,更使作品显得神秘莫测;从哲学性格方面而言,是一位立志于追求完美的作家,然而梦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导致其迷失自我,忧郁、焦虑;从正义人格方面而言,不失为一位拥有民族气节的正义之士,作品中的爱国情感虽隐藏较深,却真实可信。在岁月的长河中,徐哥是一颗闪烁的明星。  相似文献   

19.
《滁州学院学报》2018,(4):46-49
中日韩"小人物"电影审美各具特色,由于中日韩文化的差异等原因,有各自的特点,形成了不同的审美风格。简言之,日本电影用情感小故事来串联全篇,形成了温情的审美风格;韩国电影则是直面现实和人生,对人性进行赤裸裸的、毫不拖泥带水的揭示和拷问;中国电影用的则是戏谑的手法,故事整体风格呈现黑色幽默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风格的形成是作家成熟的标志。独特而鲜明的语言风格常常是优秀作家的标识。文学语言风格主要包括作家运用语言时所体现出来的独特的审美风范和文学文本的语言风格两个层面。所谓文学文本的语言风格,是指具体的文学作品中语言表现的综合性特征,它是作家语言风格的具体呈现。杨志军小说想象天马行空、狂放不羁、自由驰骋,其语言浑融、恣肆、嶙峋、精微,充满荒诞的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