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真理标准讨论”是中国本世纪的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是我们开创新时代的序幕和思想先导,也是我们取得更大胜利的思想保障,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但是,人们对“真理标准”的表述不确切,理解不深刻,把“真理标准讨论”仅局限于认识论范畴.“真理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基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真理标准的深化和具体化.纪念真理标准讨论二十周年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弘扬真理标准讨论的精神,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相似文献   

2.
从学术视角看,逻辑论证也可以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一种手段。逻辑论证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尺度,也是由以往千百万次实践所确证了的。许多人不能从对“两个凡是”的反思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往往就是因为没有从理性与非理性的相互关系上去思考,反而把二者对立起来。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把握真理与价值的统一,把实践理解为人的存在方式,认为实践与认识都不是价值中立的。怎样检验实践结果,关键在于如何对社会的进步进行评价,而不是对单个人的实践结果给予评估的  相似文献   

3.
《上海教育》2008,(15):11-11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唯一的标准。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判断的理解,一直就存有分歧.可以认为,该判断从形式逻辑上讲就是实践、真理、标准、检验等四个范畴之间的关系,是真判断.在“检验真理”这一特定语境中,如果这一判断可以简化为“实践是(唯一)标准”,且“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标准是先在物”;那么,从逻辑上不难得出“实践是先在物”,这与“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的大前提相矛盾.可见,应该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手段”的内涵回归性理解.  相似文献   

5.
“实践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活动”这一观点并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实践一般本质的正确理解。所以,现行哲学教科书以这一观点为前提对真理标准所作的论证存有严重的理论问题:其一,从逻辑上必然否定真理标准的客观性观点;其二,难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主义的立场上说明包括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在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系列观点。要解决上述理论问题,必须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立场对认识的对象和实践的一般本质重新理解,把认识的对象理解为实践,把实践的本质理解为客观物质活动,这样,才能正确地论证说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命题  相似文献   

6.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是由《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直接引发的。真理标准问题之所以被媒体作为一个历史性重大课题推向公众视野,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媒体的成功之处在于把关人所具有的前瞻性眼光,它源于对大局把握的高度、对新闻价值认识的深度和娴熟的运作技巧,在新闻学上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二十年前进行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和“两个凡是”的争论,已经比较明确地解决了我们的思想路线问题,重新恢复和发展了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实现了  相似文献   

8.
“风险很大,弄不好要坐牢,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1978年5月11日,在几经修改后,《光明日报》以“特约评论员”名义发表了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展开了,并由此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遍及全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相似文献   

9.
“符合真理论”否定真理包含人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因素,存在诸多缺陷,阻碍着实践探索。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真理是基于实践的人的创造力量的理性化,是人对一定客观条件的肯定和超越;真理固然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但它同时也包含着基于实践的思维创造和价值追求。确立“实践真理论”对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实践怎样检验真理?实践检验真理的过程是一个包含着多种矛盾的过程,我们应当正确分析成功和失败与正确和错误的矛盾,特殊和普遍的矛盾,主观和客观的矛盾,绝对和相对的矛盾。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科学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把科学教育片面理解为传播科学知识的教育,而忽视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教育,这与新时代的要求极不相适应。文章指出,必须全面理解科学教育的内涵,要充分认识到在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过程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比之单纯传授科学知识的教育起着更为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历史实践意义就在于为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也为20年来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开创、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供了前提。这场大讨论的理论价值就在于从理论上冲击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本本主义、教条主义,也冲击了传统的经学思维方式,并为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实践思维方式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林霞 《茂名学院学报》2007,17(5):53-55,59
科学界定"党的执政"涵义是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前提。要科学把握这个概念,必须明确党的执政的直接主体,正确理清"党的执政"与"党的领导"的边界,科学认识党的执政能力主体,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5.
对时代相关概念的区分是正确理解马克思时代观理论的前提。从马克思对时代论述的"文本背景"出发才能科学理解马克思的时代观,马克思按照生产方式的不同把人类发展历史划分为五个基本形态,不仅具有科学理论意义、实践革命意义,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就业为导向”是现在及今后高等职业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基本方向;但“以就业为导向”在许多高职院校的实际工作中简单化了、庸俗化了,偏离了“以就业为导向”本身科学内涵所规制的价值轨道,由此导致的实践危害虽然是潜在的却是久远的和严重的,需要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律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运用科学分析方法,融合世界其他国家的实践经验,对其做出科学诠释。  相似文献   

17.
"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教育领域的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把"育人为本"落到实处,既要对它进行整体把握,也要对它进行深入剖析。文章紧扣"人""本""育"三个字,深入分析其丰富的内涵,为我们从理论到实践全面落实"育人为本"的重要理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文章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 ,分析得出“三个代表”是我党面对新世纪进一步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怎样建设党”的理论纲领 ,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
劳动价值论是在深刻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基础上提出的科学理论,是劳动者追求自身解放和自由发展的理论武器和依据。价值是由劳动者创造的,理应归劳动者所拥有,这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所在。不仅如此,劳动价值论还是对按要素分配的科学否定,是按劳动分配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对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根本性和全局性的重大影响。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师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授科学发展观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职责。高校思政理论教师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