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练读、演读,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古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读古典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那么古典诗歌阅读教学中唤起学生审美直觉的方法是什么呢?是诵读。诵读是“变文字符号为可感的视觉和听觉最有效的办法”。要想使学生品得其中真味,这就要求教师教读古诗词应在指导学生咀嚼、体会、感悟和创新上下功夫,放手让学生自主诵读,  相似文献   

3.
诵读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十分重要。如何把诵读这一环节真正落实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1.要加大诵读的训练量。语文课应是先读后讲,多读少讲,多背精讲,学生在朗读中感悟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讲解为辅。一些自读课文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感悟,对  相似文献   

4.
设计意图本设计意在抓住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突出四点:一是重视读的训练。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潜能,引导学生以自己感悟为基础,采取自由读、轻声读、默读、个人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5.
古诗,语言精练.意境悠远.或咏物寄情,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在令人叫绝的文字背后.往往寄托着诗人当时的故事与情感。小学阶段选用的古诗都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三分诗,七分读。”在古诗词教学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诵读.在诵读中有所感悟.体味古诗词中的韵味.品味古诗词的意境.  相似文献   

6.
国学经典因为语言表达模式与当下有着巨大差异,其教学过程应该定位于诵读,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原生态的诵读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经典、品味经典,从而内化经典。 一、朗读积累式 低年级学生语言积累还不够丰厚,对于国学经典中的内容尚不能完全理解。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这个年龄段记忆力强的特点,采用朗读背诵的方式让学生在充分的朗读过程中以读代讲,读中感悟。在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从国学经典的内容出发,为学生创设有效的真实情景,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接着教师可采用示范朗读的方式将经典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得学生形成初步体验,形成感性认知;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自读,促进学生对经典的感悟,直至达到熟读成诵的程度。  相似文献   

7.
语文的四种基本能力:"读、写、听、说",读占首位,可见读对于形成语文基本能力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引领学生运用科学的诵读方法充分感悟语文魅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当前,阅读教学中虽然能听到学生书声琅琅,但许多却停留在较浅的层次上,教师有读无导,学生有读无效。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中感悟、读悟结合、读导结合。在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读中理解、读中品悟、读中体验情感,读中掌握技巧,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  相似文献   

9.
<正>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是学好古诗文最有效的途径。诵读教学,在古诗文教学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以上的认识,我校开展了经典诗文诵读的课题研究活动。几年来,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对古诗诵读教学有了较深刻的认识。下面就结合古诗文的教学案例,从三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初读,读准字音,感悟诗韵由于几千年的时空距离,造成了古诗文与现代学生之间的隔膜。要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近古诗文,学好古诗文,首先就要把诗句读准、读通,初步感悟诗的韵味。  相似文献   

10.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结合我在教学《一路花香》过程中的感受,浅述了在读的过程中,以读为本,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抓住重点词、句用心品读文本,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本文从以下几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1.初读课文,整体感悟。2.抓关键词、句进行感悟、体验。3.精品细读,升华情感。  相似文献   

11.
语文重感悟积累,而诵读是通往积累感悟的一座桥梁。诗歌要读,散文要读,小说要读,而其中的文言文更需要读。因为学习文言文,既有语言障碍,又有时代因素,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以教师串讲为主要方式,认为只要老师逐个讲解,学生认真听,作笔记,就能消除语言障碍,缩短时代差距,进而学好文言文。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而有效的朗读教学,能使学生从中感受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做呢? 一、创设情境朗读 1.在意境中朗读 真正的阅读是使学生融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中,自己去发现、去求索,从而获得经验的积累和人生的感悟.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引导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与文本产生共鸣,获得情感的熏陶,从而深入了解文本所表达的深刻内涵。生进行诵读,能激发学生的情感,真正实现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不高,学生能力不强,是一直困扰小学语文教学的老大难.笔者认为,要解决这个老大难,应从"读"抓起.众所周知,语文能力主要包括读、写、听、说四方面.其中,读是基础,读能使学生增长知识,能使学生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中运用.  相似文献   

15.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章的情感不足外在的东西.不是教师三言两语就能强加给学生的,而诵读是学生受到情感熏陶的最佳途径。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视学生的诵读.不能很随意地读读就了事.而要用情感去读。  相似文献   

16.
白银 《文教资料》2009,(20):60-61
古诗文在普通高中语文教学中是难点,培养学生读语感,读情感,读美感,读好感是提高学生古诗文朗读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注重古诗文教学的"读",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性,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课程阶段目标 7— 9年级“阅读”部分提高了要求 :“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见对于古诗文 ,诵读是最基本的学习方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将做学问分为三种境界 ,笔者认为阅读古诗文也应达到“三境”,以提高对古代作品的欣赏品位 ,让学生真正做到熟读成诵 ,美读成习 ,以读为嗜。第一境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教师要让学生在“自读”中读准字音、…  相似文献   

18.
"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有效手段.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而"读"的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理解课文内容要靠读,感受课文情感要靠读,积累语言文字更要靠读,<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相似文献   

19.
对词的比较、揣摩,是学生感悟语言、培养语感的主要方式。比较读是品句感悟的常用方法,能让学生领会和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读是引导学生领略课文中蕴涵情感的极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诗的特点是语言凝练,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对于小学生来说,古诗难学,对于教师来说,古诗难教,讲多了,破坏了古诗的整体意境美;讲少了,学生们又难以理解。在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爱学、会学,是教学中需要探究的难点。我认为在古诗教学中应强化以下几点:一、反复诵读,感悟诗意古人有七分诗三分读的说法,可见在学习古诗时朗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