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在报纸媒体中有一种“新闻漫画疲软”的说法。仔细一想,近几年新闻漫画在报纸上日渐稀少的状况,确实令人堪忧。过去,从中央级报纸到地方报纸上的漫画专版、专栏多而活跃。为弘扬不畏艰难勇于改革的正气,批评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各大小报纸竞相开辟出了“讽刺与幽默”、“酸枣刺”、“刺玫瑰”、“五味子”、“多棱镜”等漫画专版和栏目。  相似文献   

2.
报纸是以刊载新闻为主的出版物,新闻是报纸的主体,新闻版理所当然成为报纸的主力军。而副刊却与新闻版有所不同,它是以刊登文艺作品、学术论文、知识小品等文章为主的专版,一方面,它是整张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必然与新闻密不可分;另一方面,它又是有别于新闻版的一种特殊版面,在内容、形式、做法上都与新闻版有所不同,有自己的独特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就使得副刊具有“动势”与“静态”。  相似文献   

3.
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于1994年10月23日至10月31日在福州举行。会议就1990年8月银川会议、1992年11月韶关会议的两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所研讨的报纸应该加强形象新闻的地位与作用,实现蒋齐生、穆青同志提出的报纸、通讯社工作要“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闻思想,4年来中国报纸在加强新闻摄影地位作用方面取得的新认识、新成就、新经验,摄影报道如何跟上新形势,高扬主旋律,拿出无愧于伟大时代的得意之作,进一步提高摄影报道质量与新闻摄影队伍素质,更好地完成新闻摄影反映现实、推动现实、保留现实的独特社会功能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研讨。会议期间,进行了第三次全国报纸要闻版运用照片好版面评选与“摄影一日赛”。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媒体间新闻竞争的加剧,以“新闻热线”、“报料热线”、“读者热线”等为代表的互动性新闻栏目频繁见诸各地报端,大大提高了报纸新闻的时效性和竞争力,实现了报纸与受众从单向传播到双向传播的有效转型,报纸与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在互动传播手段上的比较劣势得到根本扭转。《威海日报》作为一家地市级党报,在探索互动性新闻栏目的创建与经营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各报社在这方面的先进经验,响亮提出了“让平面媒体动起来”的办报理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互动性新闻栏目。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在报界有“新闻漫画疲软”的说法,乍一听觉得不可思议,可细一回想近几年新闻漫画在报纸上日渐稀少的发表情况,的确令人堪忧。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值十年动乱后改革开放时期,从中央到地方报纸上的漫画专版、专栏多而活跃,为弘扬不畏艰难勇于改革的正气,批评官僚主义等不正之风,各大、小报纸竞相辟出“讽刺与幽默”、“酸枣刺”、“刺儿梅”、“刺玫瑰”、“五味子”、“多棱镜”等漫画专版和栏目。为了把这些专版、栏目办好,不少报纸还开展各种名目的新闻漫画大奖赛,吸引了很多漫画老前辈和漫画新秀们踊跃投稿。一时间,全国报纸上的新…  相似文献   

6.
丁莹 《新闻三昧》2001,(11):28-29
解释性新闻也称分析性新闻或背景新闻,是深度报道的主要表现方式。在我国,报纸上常见的“新闻分析”、“新闻述评”、“新闻综述”、“观察与思考”、“瞭望”及“平民观察”等栏目都属于解释性新闻。对什么是解释性新闻有多种说法。综合各家意见,解释性新闻是介乎纯新闻与调查性新闻和新闻评论之  相似文献   

7.
消息是新闻的主要形式,通常人们把消息称为新闻,是报纸上常见的一种文字体裁。它在我国目前的报纸上刊登时,一般都冠以“新华社×月×日电(讯)”或“本报讯”、“本报专电”等字样。一些比较简短的新闻,也有不带这些字头的。自从有近代报纸以来,传播新闻,就是报纸的首要职责。正如胡乔木同志所指出的:“报纸本是新闻纸”。起初,报纸上的新闻,每条只有几十个字,没有标题。后来,“其题目均为四字成语,逐日更  相似文献   

8.
10月下旬在福州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上,来自中央和省市级42家报纸的总编辑、摄影部主任、新闻摄影专家,就加强报纸形象新闻的地位与作用,实现“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新闻思想,进行了专题研讨,并交流了近年来中国报纸在这方面取得的  相似文献   

9.
报纸,又称“新闻纸”。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对此,报人无一不明。今天,本文再“老生常谈”,也许有人说多余,其实:非也! “杂志化”倾向种种 由于职责所在、业务所需,笔者经常翻阅和浏览各种报纸。从中发现不少报纸特别是机关报,十分注意突出新闻这个主体,并在新闻二字上大做文章。从版面总量上看,大多数机关报的新闻占60%-70%;从新闻栏目看,更是品种繁多:要闻、综合新闻、专题新闻、社会新闻、焦点新闻、区域新闻、体育新闻、娱乐新闻等,应有尽有。有的报纸新闻栏目有10多个,有的多达20个。由于这些报纸抓住新闻…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新闻”?日本《广辞苑》的解释一是广义的,指新的见闻、消息;二是狭义的,指的就是报纸,如《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等。日本各大报纸,都称以“新闻”。所谓“新闻学”,就是将“以报纸为中心的大众传播媒介作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科学,是关于报纸、广播、电视等信息传播过程的学问”。由于日文中的  相似文献   

11.
当代报纸传媒的立足与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新闻策划。一方面,从阅读兴趣看,由于受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广泛,除了报纸、电台、电视台和通讯社等媒体外,现代互联网络媒体提供了即时信息服务。受众除了关心一些突发性的新闻信息外,更关注新闻的“背后”。另一方面,从报纸媒体的特点看,以文字描述为主要手段的报纸新闻信息发布,必须要求通过分析性报道获取受众的关注。因此,在信息开放时代,报纸作为一种媒体的优势,已不能简单地在“独家最早发布新闻信息”的传统要求里,而应该更显著地体现在对“新闻信息的深入挖掘之中”。新闻报道的策划,就成为深入挖掘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在报业发展、新闻改革的浪潮中,专版、专刊和副刊像报纸的正刊一样,同样经历了大幅度、甚至是脱胎换骨式的改革和扩张。可以说,专副刊这一不属于新闻范畴,但却是新闻的延伸和深化,并带有某种新闻的视角和“气质”,与新闻版面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的“特殊新闻”,在满足读者对报纸多方面的信息需求、审美需求和服务需求,在组织、引导社会舆论,指导、影响群众生活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今报纸的副刊已成为报纸分层次、分特点吸引受众的特色手段。专副刊作为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新闻版不可替代的特性和作用,具有其它新闻版无可比拟的自身优势。”(江作苏:《办好专副刊是我们光荣的使命》)正因为专副刊在报纸中有着这样重要的地位,所以,专副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报纸的主体,它集中体现着一张报纸的风格与特点。报纸间的相互竞争,主要表现为新闻竞争。当人们评价某张报纸时,最主要的,也是看它的新闻办得如何。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新闻,是当今市场环境中报纸用以竞争及定位的有力武器。 那么,该怎样认识新时期晚报新闻的特点呢? 晚报的直接竞争者是各种机关报、综合报、团体报、行业报、军队报等组成的“早报集团”(以下简称“日报”),我们首先以这类报纸作参照加以对比研究。 1、日晚报新闻之比较  相似文献   

14.
《青年记者》1995年第一期刊载童兵教授文章《报纸由谁唱主角》,读来颇多启发。童教授的文章侧重于探讨当前的报纸杂志化的问题,但我以为,在注意报纸各种专栏、专版增多,防止报纸杂志化的同时,也应当关注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中的非新闻倾向。翻开我们的报纸新闻版,特别是要闻版,头题、二题、三题稿件极少昨日讯(除了会议消息、领导人活动等),甚至本周、本月的新闻都很少,常见的时间要素是“几年来”、“近年来”、“去年以来”、“年初以来”……。占据新闻版的大部分稿件是生产报道、经验报道、典型报道以及会议动态、讲话摘要等等,其中大多数稿件很难与杂志报道区别开来,有的甚至难以区别于工作报告和总结。新闻版的非新闻倾向,主要源于将新闻与宣传对立起来。这使得新闻版甚至是“要闻版”缺乏较强的新闻性。报纸,特别是各级党委的机关报要不  相似文献   

15.
新闻漫画与报纸有着特殊的密切关系,它的繁荣和发展离不开报纸这块沃土,而报纸的发展同样也需要新闻漫画。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了紧跟时代需要和扩大报纸版面的竞争力,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各级报纸。相继推出了“漫画”报,如《讽刺与幽默》、《漫画世界》报等和“漫画阵地”、  相似文献   

16.
李慎波 《青年记者》2004,(10):66-67
一何谓“黄色新闻”?我国部分学者认为:黄色新闻是19世纪末美国纽约两大黄色报纸——《世界报》和《纽约新闻报》惯用的煽情主义手法,它是那些为了迎合低层读者的情趣,以犯罪、凶杀、色情、小说连载等刺激性、消遣性文章和漫画为内容的“黄色报纸”经常使用的一种新闻报道手法。美国新闻学者则认为:黄色新闻是“一种没有灵魂的新式新闻思潮”。它是1890年代中期,在美国兴起的、报纸主编为取悦读者而将煽情主义与“更大的标题、更可读的故事、照片和颜色的点缀”等技巧结合起来编辑新  相似文献   

17.
张琪 《新闻与写作》2004,(7):24-24,27
“新闻链接”、“关键词”、“新闻闪回”等词语在报纸媒体上的频繁出现,映证着网络链接时代报纸新闻背景的新变化。在社会变化纷繁复杂、传播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报纸新闻背景的应用也呈现出新的问题与矛盾。20世纪30年代,随着社会政治经济事物复杂化,就事论事的纯新闻报道已不能向读者完整地展现新闻所描述的历史。再加上科技向人们生活渗透力的加强,也使得科技新闻报道越来越不是少数专家的阅读专利。于是在美国,出现了需要提供大量背景材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1991年第11期发表的《“怪胎新闻”》一文,把报纸报道新闻竞赛评选结果,往往只提本报获奖情况的现象,称为“怪胎新闻”。笔者认为,这个看法有失偏颇。上述现象大部分属于“正常胎儿”,是新闻的“接近性”使然所谓新闻的“接近性”,是指读者(受众)对在地域等方面越接近自己的新闻信息,越感兴趣,反之亦然一张报纸,大致有相对稳定的读者群。读者对自己经常看的报纸,自然而然地有一种亲近感,对这些报纸在新闻竞赛中的得奖情  相似文献   

19.
如今纸媒已进入了“读图时代”,“图文并茂”成为当今报纸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图片新闻是报纸这一特殊商品中重要的包装元素和商品要素,被称为报纸的“眼睛”。要让报纸的“眼睛”亮起来,新闻图片要“善于说话”,要能通过图片给读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最大限度满足读者对新闻信息的需求。突发事件报道以其自身灾难性、不可预知性、现场性等...  相似文献   

20.
发行期间,一些报纸言必称“主流”:什么读者定位面向“主流人群”啦,什么以刊登“主流新闻”“主流资讯”为主啦,什么在本区域发行量、影响力等具有无可替代的“主流地位”啦。一时间,大大小小的报纸似乎一下子全都变身“主流”或正在向“主流”迈进。其实,很多报纸对“主流”的认识还很模糊,甚至一些报纸标榜的所谓“主流”,让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不敢苟同。比如一家宣称自己是某某省发行量、广告收入“双龙头”的“主流媒体”的晚报,居然在网站打出了这样的新闻“热线”启示:本报“以社会新闻为主,侧重车祸、火灾、爆炸、跳楼自杀等突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