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罗丹有句名言: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乏发现。是的,平时结识的通讯员中,有的经常埋怨无米下锅,无新闻可写。其实,这是一种偏见。常言道:处处留心皆学问。用我在平时写稿中的体会来说:处处留心皆新闻。1986年初,我去湖南省张家界旅游,在风景区被一家土家族风情酒店给吸引了。初到一地,一切皆新这是很自然的,然而作为一名通讯员,好奇心和新鲜敏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留心这家酒店,并当了一天义务招待,同店主和中外游客交谈。了解到这家酒店不仅有浓郁的民族特色,而且店老板是  相似文献   

2.
采访,除了事先了解到线索而后有目的的去调查访问之外,很多时候要靠处处留心,在平常中发现不平常,随时抓住报道线索就随时采访。常给报刊写稿的同志都会有这样的体会:文章或报道的题目,是记者、通讯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眼、耳、鼻、脑等各个器官的功能,事事留神的结果。写稿人的眼睛要特别明亮,力争做到眼观六路,视野广阔。一般人不注意看的,他要注意看;一般人看不清的,他要看清看透;一般人看了容易溜掉的,他要能抓得住。1982年3月,当时尚在辽宁日报工作的范敬宜同志夜宿辽宁省康平县两家子公社秘书办公室,发现从就寝到清晨,没有来过一次电话,也没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我刚开始写新闻稿时,总觉得自己的活动天地太小,找不到可写的人和事。有时看到报纸上、听到广播里报道的消息与自己周围发生的事相似,就后悔自己当初为啥不动笔去写。这证明不是自己周围没啥可写,而是不能发现和判断它的新闻价值。有时我也听到不少新鲜事儿,但因为自己不善于发掘这些新鲜事儿的潜在价值,它就被埋没了。我们每天不知要接触到多少人和事,有顺心的,也有不顺心的,顺心的令人高兴和振奋,不顺心的则使人生气和烦恼。但如果稍加留心,从这些人和事中也不难发现新闻。那是1979年秋天的一个  相似文献   

4.
刘玮 《新闻前哨》2002,(9):44-44
俗话说:“鼓要敲在点上.笛要按在眼上。”我们搞新闻报道的着眼点,也应该放在抓报道点子上。如果问题抓得准,真正抓到点子上了,我们的新闻宣传就会有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性,就会收到“一石千层浪,一呼百山应”的效果。相反,问题抓得不准,没切准“脉”,没对住“症”,写的新闻报道无论文字怎样花枝招展,也仍属“老和尚的帽子——平铺沓。” 新闻报道到底要抓什么样的点子呢?为了讲清这个问题,不妨先把抓点子存在的糊涂认识摆一摆。一是怕抓不住点子,写稿“大而全”,把矛盾“上交”给  相似文献   

5.
常常听到一些新报人叹息道:“我怎么总是遇不到什么可写的新闻呢?而好些发生在身边的新闻,为什么老新闻人能捕捉到,偏偏又从我们身旁溜走呢”。  相似文献   

6.
张学法 《记者摇篮》2000,(11):30-30
初学写稿的人往往不知写什么,写稿时间较长的人,往往出现还有什么可写的困惑,那么解决这个问题有什么妙法呢?我的体会是拓宽视野,处处留心。由此及彼觅新闻在采访“此”新闻时,我们只要留心,往往会发现新的新闻线索,你若是个有心人,就会通过这个新线索写出“彼”新闻来。1996年5月,我去建设局采访该局举办的“爱我城建”晚  相似文献   

7.
留心处处皆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9.
古话说:处处留心皆学问。几年来的采访生活,使我深深地感受到,处处留心观察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是做好记者工作的一个条件。记得有一回,即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后的第一天,我们工人日报驻武汉的两位记者,在公共汽车上,无意中见到一位老大娘,自言自语着:“这个鬼天气,说变就变,要不是有了大桥,怎么得了!”这两位记者一听,便想:今天的天气,和大桥有什么关系?老大娘又为什么语重情长地把天气、大桥和自己紧紧连在一起?他们马上就向老大娘求教。这才弄清楚:当天武汉那样突然袭来的寒潮,是历史上少有的。由于长江狂风巨浪,迫使波江的轮船抛了锚,木船停了渡。而这位老大娘,家住汉口,女儿在江对岸的武昌,正要分娩,急等她去照料,不巧赶上个坏天气,若在往日,除非插翅飞过江去,而现在,有了长江大桥,那怕它巨浪封江,车辆行人,照样南来北往。难怪这位大娘深有感触。这时,车上还有武汉钢铁公司某工地的两位女打  相似文献   

10.
苗荷芳 《新闻三昧》2007,(10):25-26
在编辑工作中,经常会听到一些基层通讯员或刚刚从事新闻工作的记者这样问:老师,你说这件事可不可以写成稿件?你认为这件事有新闻价值吗?也就是说,他们不知道什么事件可以写成稿件,不知道新闻在哪里。对于一个熟悉新闻  相似文献   

11.
当兵第三年的一天,连队文书将全班新兵的邮件交给我,我这个新兵班长发现新战士叶凤德家里的包裹单内装何物一栏写“新华词典”。我找小叶了解,才知小叶的文化基础不牢,母亲为了使儿子尽快提高文化水平,便寄来一本“新华词典”,并在字典的扉页上附着一首“知儿文化低,字典寄给你;愿你随身带,常拜无言师”。我凭着自己平时看报积累的一点敏感,认为临近春节,父母给千里之外的儿女南吃穿的多,而小叶的母亲却奇来一本“无言老师”,多么鲜明的对比。于是,我立即写了一篇《一件“特殊”的包裹》的稿子。寄出不到10天,《福建日报》、…  相似文献   

12.
记者生活是丰富多采的,丰富多采的生活饱含着许许多多的新闻背景,下面记述的留心“几例”绝非奇遇、偶得,而是我的日常生活写照,也是我新闻生涯的点点足迹。晨炼我的睡眠时间不多,每天早晨都醒得很早,一觉醒来就不愿再睡,所以养成了个早晨长跑、打球的习惯。星期天、节假日从不间断,就连农历大年初一也未停止过。下  相似文献   

13.
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言论写作的题目,需要留心部队建设发展、工作推进中的问题,留心大家习以为常、其实并不正常的现象,留心众人议论纷纷、其实似是而非的话题,留心影视作品、体育比赛引发的感触思考。  相似文献   

14.
说起来不怕你见笑,我的第一篇是由打扑克“打”出来的。这篇题为《扑克新打法——“双抠”》的稿件竟上了《解放军报》周末版。那是1991年5月,几位老同学从内地来疆出差,在招待所寒喧时,他们提出要打扑克。可在打法上各持己见。我说就入乡随俗,按照新疆的玩法打“双抠”。几个老同学头一道听“双抠”,于是乎都傻了眼。我说“我当教练,保你10分钟学会”。按照我介绍的规则,先“实习”了两把,到第三把他们便全部入门了,而且兴趣很大,那一夜竟然“抠”到了凌晨五点。临散摊,一位老同学说回去后要宣传推广这一新玩法。“对呀!何不…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有句行话叫“留心处处有新闻”。回顾自己多年当通讯员的经历,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所谓留心,就是对自己喜欢的、有兴趣的东西特别注意,特别容易懂,特别容易记,特别容易联想。具体到通讯员,就是对写稿有兴趣,由开始当成任务来完成到逐渐变成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凡是与写稿有关系的,别人不当事,看过、听过、走过、错过,自己却很当回事,观察、思考、琢磨、研究;别人熟视无睹,自己却要抓住不放。有了这股劲,对“留心”才算悟出了一点“真谛”。  相似文献   

16.
我的第一篇见报新闻稿是在投了几十篇稿件后,被《解放军报》刊登在三版一个不起眼位置上的。虽然这篇稿子不足500字,但由于它说的是一位服役满5年的战士为了改转志愿兵向群众拉选票的事。此事在当时还非常少见,被官兵看做是一件"新鲜事”,具有较强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我当通讯员时间不长,但有一点感触最深,那就是:处处留心有新闻。有一次我在矿收发室闲聊中得知:矿上购买了一台“懒汉”高节能生活茶炉并已投入使用。我觉得这件事很有报道意义,因为我矿原来使用的是普通茶炉,不仅耗煤量大,劳动强度也很大,工作人员添  相似文献   

18.
我和王清平同志一样,也是一位农村业余通讯员。关于贫困地区有无新闻这个问题,我也曾怀疑过。但4年多的实践告诉我,贫困地区不但有新闻,而且新闻还多着呢!那么怎样才能发现这些新闻呢?我的体会是唯有留心生  相似文献   

19.
20.
常听到一些通讯员抱怨没有新闻可写,尤其是听完会议报告、与采访单位的领导座谈之后,总觉得还是老一套。其实,许多好新闻并不都是在正式的采访场合得到的。我曾有过这方面的体会。1989年7月中旬,我和一名同事到全国著名的劳动模范耿长锁的家乡衡水地区饶阳县五公村采访,完成采访任务后,在五公村旁的公路边等候着回单位的长途汽车,旁边一位开饭店的吴大嫂看我们是外地来的,搬出了两把椅子让我们坐下等候。出于礼貌,我随意问了几句:“吴大嫂,今年生意如何?”这位吴大嫂是位爽快人,我的一句话,打开了吴大嫂的话匣子,她告诉我说:“俺五公在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