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孔宪丽 《资源科学》2010,32(10):1380-1388
本文在建立我国煤炭消费协整方程的基础上,利用状态空间模型技术进一步建立了我国煤炭消费的变参数模型,对1978年-2007年间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及其它影响因素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动态分析,以揭示我国煤炭消费与经济增长相关关系的时变规律。本文在实证分析中不仅考虑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技术改造、煤炭价格及运输成本对我国煤炭消费的影响,而且还借鉴了Gately(1992)开发的技术,对我国煤炭消费变动的非对称价格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经济的持续增长和重工业比重的增加是拉动煤炭消费增长的主要原因,并且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在逐步减弱,而产业结构特别是工业结构对煤炭消费的影响作用逐步增强。煤炭价格对煤炭消费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效应,但煤炭消费对煤炭价格变动的敏感性显著弱于运输成本,并且差距呈逐步增加态势。  相似文献   

2.
刘畅  高铁梅 《资源科学》2011,33(1):169-177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电力消费需求快速下降,而宏观经济却保持正增长,这一现象使人们怀疑数据的真实性。本文使用景气分析方法建立了电力行业景气指数,分析了2000年以来电力行业的周期波动特征,并使用月度数据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研究了影响电力行业波动的长期经济因素和短期动态调整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电力行业景气与宏观经济波动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但波动幅度不同;工业经济增长、高耗电行业结构、库存及电力需求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工业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重型化是影响电力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库存与电力需求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从金融危机时期电力行业波动的谷底来看,工业经济下滑和高耗电行业结构变化是电力行业周期波动出现深谷的主要原因,特别地,由于市场需求变化引起的库存调整能够导致电力需求更剧烈的波动;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电价对电力需求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彭薇  熊科  唐华 《科研管理》2023,(4):77-84
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凸显动能转换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基于2006—2017年我国30个省份动态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技术创新对我国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1)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核心,技术创新对两类消费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效率越高,越有助于促进我国居民从温饱型消费向发展型和享乐型消费过渡;(2)消费升级存在时间黏性,当期消费会受到往期消费水平的正向影响,而技术升级有助于打破这种黏性,助推消费升级;(3)产业结构升级在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之间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体现了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对拉动内需的“引擎”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能源消费碳排放变化的因素分解及实证分析   总被引:60,自引:16,他引:60  
朱勤  彭希哲  陆志明  吴开亚 《资源科学》2009,31(12):2072-2079
本文综合考量经济产出规模、人口规模、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及能源效率等因素对碳排放的影响,基于扩展的Kaya恒等式建立因素分解模型,应用LMDI分解方法对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因素分解。应用该模型对中国1980年~2007年的能源消费碳排放进行分解分析,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并量化其贡献率。研究结果表明,经济产出效应对我国该阶段能源消费碳排放的贡献率最大,达到152.73%,其他各影响因素按贡献率绝对值大小依次是:能源强度效应为-79.93%,人口规模效应为20.20%,产业结构效应为7.78%,能源结构效应为-0.77%。研究认为,产业结构整体变化对该阶段碳排放增长未能表现出负效应,其主要原因是产业规模占GDP近半的第二产业的碳排放呈现长期增长态势,其贡献率抵消了第一、三产业对碳排放增长的负效应。目前我国节能减排的重点在于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及提高能源效率。针对实证结果,提出了相应的节能减排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利用1996—2012年中国电力生产和消费数据,基于电力从生产到消费的全过程,建立电力碳排放驱动因素分解模型,并通过LMDI分解方法测算这些因素对碳排放影响的程度和方向。结果表明,1996—2012年,正向驱动因素主要有经济规模、生活消费、人口规模,贡献率分别109.51%、14.63%、7.92%;负向驱动因素主要是转换效率和电力强度,贡献率分别为-19.32%、-13.24%。经济规模效应是使得电力碳排放增加的最主要因素,而转换效率效应则是减少碳排放的最大力量。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节能减排影响因素及其效应比较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王迪  聂锐 《资源科学》2010,32(7):1252-1258
文章以江苏省为考察对象,研究了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变动、能源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对能源消费的CO2排放的影响,采用Laspeyres指数完全分解技术对江苏省6部门终端能源消费及其CO2排放的变动情况进行分解。结果显示:①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是能源消费及CO2排放逐年增长的主要原因,占68.92%;②产业结构变动的节能减排作用相对较小,且呈阶段性变化的特征,1995年-2002年间,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节能减排的作用,而其后起反向作用,其根源在于高耗能产业投资效应与前期能源投入的提前透支及其滞后影响;③高能源依赖的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与CO2排放起到推动作用,产业结构的节能减排效应弱化;④技术进步与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调整对节能减排起到了主导作用,节能减排贡献度分别达到了-15.1%、-12.3%,其中高耗能工业部门结构比重与能源效率的微弱变动都对整体节能减排产生很大的影响;⑤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技术进步、能源结构优化和投资结构控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基于2008—2020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全面考察经济结构调整的多维因素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机理及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经济结构调整、城市经济韧性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性,呈现“一荣俱荣”的空间特征。(2)产业结构调整、要素结构调整以及消费结构调整对本地城市经济韧性产生“结构红利”,即对本地经济韧性具有显著增促作用;人口结构调整与本地城市经济韧性呈“倒U”型关系。(3)产业结构调整与消费结构调整对空间关联地区经济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间接效应;归咎于竞争效应,要素结构调整对相邻地区经济韧性产生消极影响;人口结构调整与空间关联地区经济韧性呈“U”型关系。最后,在建立区域协作机制、挖掘经济转型发展“结构红利”、构建“中心-周边”联系网络等方面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力消费强度与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力短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阐明电力消费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相关机理及变化趋势对于科学制定国家能源战略,建设节约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依据1985-2007年的统计数据,分析了我国电力消费强度的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的计算方法,对我国电力消费强度变化中的结构份额和效率份额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985-2007年间,我国电力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各产业电力使用效率的提供,其中工业电力消费强度的下降是总体电力消费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本文构建了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与能源消费的PVAR模型,研究中国30个省份2004—2016年全部区域、高碳区域和低碳区域的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能源消耗间的传导机制,并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作用。结果显示:技术创新指导下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减少能源消耗存在正向效应,技术创新和高效的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现经济增长有正向脉冲的影响响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有效性对能源消耗具有较高的约束效应。  相似文献   

10.
通过构建劳动生产率和TFP增长的分解方程,强调了结构转变通过劳动在不同部门间的重新配置以及不同部门间资本深化的效率差别对生产率的影响,重新考察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结构转变与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无论以劳动生产率还是TFP作为生产率的度量指标,我国的三次产业结构转变并没有导致显著的"结构红利假说"现象,生产率的增长主要来自产业内部的资本深化;要素再配置效率的下降,尤其是差别资本深化效应为负是造成结构转变效应逐期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李虹  王帅  李晨光  陈挺 《资源科学》2022,44(1):156-168
近年来中国电价的普遍性、连续性下调可能诱导资源向高耗能产业聚集,不利于产业结构优化.本文使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分别在电价管制和电价市场化两类情景下分析电价调整对高耗能产业及新动能产业的影响.研究发现:①对国民经济各行业的"普遍性降电价"会导致高耗能产业增加值占比出现较大幅度上升,而仅对新动能产业的"精准性降电...  相似文献   

12.
孟思琦  孙仁金  郭风 《资源科学》2021,43(8):1562-1573
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研究表明,风能和太阳能发电份额的增加对市场化电价有显著的影响。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市场已形成较完善的市场化电价机制,研究德国电价的运作机理有利于推动中国可再生能源市场化电价机制改革。本文通过建立分位数回归模型,估算了不同电价分位数的优序效应,主要分析了风能和太阳能对德国电力市场现货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风能和太阳能发电量的增加均能带来电价的降低。当考虑以电价中位数的四分位距衡量的电价波动时,对于中等负荷水平,风能发电对平均高峰价格的影响明显大于太阳能发电;在其他情况下,太阳能发电对平均高峰价格的影响更大。②用电需求水平较低时,风能发电份额的增加会增加电价波动性;用电需求水平较高时,风能发电份额的增加会降低电价的波动性;用电需求水平中等时,太阳能发电降低电力价格的波动性。③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整合的政策应在风能和太阳能之间寻求平衡,即形成合理的太阳能、风能的发电份额组合。本文研究了发展较成熟的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市场化运行机理,对中国可在生能源市场化改革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李庆如 《科教文汇》2014,(21):227-228
随着社会的进步,电能的应用愈加广泛,电能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能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产品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利于促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是也因此增加了电能消耗,同时,触电事故也相应增多,加剧了对周围环境的污染。因此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电、安全用电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自从人类应用电力一百多年以来,电能的输送是电力系统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输电"是"发电"和"用电"的中间环节。现代输电工程中输电方式以交流输电和直流输电两种方式为主,两种方式各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同时使用它们,可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柔性交流输电技术是交流输电的新技术,正在试验和试行阶段。  相似文献   

15.
刘晓光 《预测》2005,24(1):19-24,13
当前电力批发市场的主要的竞价机制包括单一价格单向拍卖、多种价格单向拍卖、单一价格双向拍卖和多种价格双向拍卖四种类型。针对我国电力批发市场的机制选择问题,本文通过模拟实验的方法,分别对"单一购买者"和竞争性市场两种情况进行了讨论。我们发现,在"单一购买者"条件下,单一价格单向拍卖机制具有最高的市场效率;而在竞争性市场环境下,单一价格双向拍卖则要优于其它几种竞价机制。  相似文献   

16.
Entity linking (EL), the task of automatically matching mentions in text to concepts in a target knowledge base, remains under-explored when it comes to the food domain, despite its many potential applications, e.g., finding the nutritional value of ingredients in databases. In this paper, we describe the creation of new resources supporting the development of EL methods applied to the food domain: the E.Care Knowledge Base (E.Care KB) which contains 664 food concepts and the E.Care dataset, a corpus of 468 cooking recipes where ingredient names have been manually linked to corresponding concepts in the E.Care KB. We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different methods for EL, namely, deep learning-based approaches underpinned by Siamese networks trained under a few-shot learning setting, traditional machine learning-based approaches underpinned by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SVMs) and unsupervised approaches based on string matching algorithms. Combining the strengths of each of these approaches, we built a hybrid model for food EL that balances the trade-offs between performance and inference speed. Specifically, our hybrid model obtains 89.40% accuracy and links mentions at an average speed of 0.24 seconds per mention, whereas our best deep learning-based model, SVM model and unsupervised model obtain accuracies of 86.99%, 87.19% and 87.43% at inference speeds of 0.007, 0.66 and 0.02 seconds per menti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17.
王风云  丛龙园 《资源科学》2021,43(9):1743-1751
庞大的电价累计补贴缺口对可再生能源行业和财政支出造成巨大压力,研究中国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收支平衡问题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在电价补贴退出背景下,本文以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3类可再生能源为研究对象,利用灰色模型GM(1, 1)预测第二、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用电量,核算可再生能源电价理论补贴和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分析电价补贴收支平衡情况。结果表明:①2025年可完成电价累计补贴缺口的偿还,可再生能源电价补贴达到收支平衡,并有253.47亿元的补贴盈余,之后电价补贴盈余不断增大;②从2026年开始逐步下调电价附加征收标准,2026—2030年可每年下调电价附加征收标准0.002元/kW·h,2031—2038年每年下调电价附加征收标准0.001元/kW·h,直至2039年取消电价附加征收;③中国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漏出严重,征收率低,应尽快提升征收率直至足额征收,促进电价补贴提前实现收支平衡。最后,从调整电价附加征收标准、提高电价附加收入征收率、募集补贴资金等方面提出促进可再生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美国、欧盟、中国绿色电力产业政策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矿物能源资源的有限性和全球环境压力的增加,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提高了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重要性的认识,出台了不少新的政策和措施促进绿色电力的发展。本文通过对美国和欧盟国家绿色电力产业政策的系统描述,探寻其成功的经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我国绿色电力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通过收集整理广东省电力生产分品种燃料消费量和排放因子,计算得到2005—2016年全省电力CO_2排放量,探析电力生产CO_2排放特征,结合Tapio脱钩理论量化其与电力消费、经济发展及火力发电量的同期变化情况,并分析单位发电碳排放量与单位用电产出经济效益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2005—2016年间,广东省电力生产活动CO_2排放量与火力发电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先波动上升后缓慢下降态势;煤炭消耗仍是电力生产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主要来源。因此,广东省应从机组改造、优化能源结构和落后产能淘汰等环节入手控制电力生产CO_2排放。  相似文献   

20.
竞争性电力市场中有效电价的形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冰 《中国软科学》2004,1(8):136-144
本文给出了一个竞争性的电力市场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报价的批发电价的形成机制,进而讨论了蕴涵于有效批发电价之中的输配电价矩阵以及相关的金融输电权和物理输电权,最后分析了零售电价的形成。本文的研究表明,由于电力需求的不稳定性,批发电价、输配电价和零售电价都应当是实时波动的,在长期内固定不变的电价不符合经济效率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