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0年4月14日,重庆市公安局原副局长、司法局原局长文强在重庆市第五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被判处死刑。此前,文强收受赃物曾公开展示,除堆成小山的钞票之外,还有数以百计的名烟名酒、36件现代工艺品、9件文物、69幅字画。但比起其他落马官员来,文强所接受的"雅贿",只能算是"小巫见大巫"。当年"远华案"的始作俑者赖昌星,其贿赂官员的惯常手段即是"雅贿",且数额令人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2.
这两年,黄花梨家具、古琴、茅台酒、葡萄酒和中国邮票等等这些符合中国藏家趣味的物件先后成为拍卖市场涨幅最高的几类。而它们的买家常常秘而不宣,更没有人知道,这些进入"亿元俱乐部"的中国传统收藏拍卖中有多少精品流向"雅贿"的江湖  相似文献   

3.
《全国新书目》2013,(8):50-51
20种开头:横空出世鸣世间 “天涯远不远?”“不远!”“人就在天涯.天涯怎么会远?”“明月是什么颜色?”“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明月在哪?”“就在他的心,他的心就是明月。”“刀呢?”“刀就在他手!”  相似文献   

4.
书稿中难免存在或多或少的错误和不足。哪些可以“过而存之”,哪些非要订正不可,这是很考编辑“手艺”的。当然,可供编辑判断取舍的尺度还是那四个字:多就少改。问题在于,该“就”而未“就”是不对的,该“改”而未“改”则更不对。窃以为,“勇于批判”与“多就少改”,应当并行不悖。  相似文献   

5.
1.缺乏“进得去,出得来”的“两栖”式作者与编辑科普本身必须具有知识性和通俗性两大特征。如果没有一定的知识性。就无法称它为“科”,反之,没有一定的通俗性,就无法达到知识的有效传播,就谈不上“普”。这就要求从事科普工作的作者与编辑必须具备“进得去,出得来”的“两栖”式才能。所谓“进得去”,就是能够深  相似文献   

6.
谈“修饰”     
张文英 《大观周刊》2011,(17):100-101
在如今的语言运用中,谈起“修饰”,也就不可避免地用“限制”来表示其定义或者用它来与修饰联系。但是随着学术界中的众多研究,“修饰”和“限制”的本质区别和必然联系也随之浮出水面。然而,在语言不断多样化的过程中,“修饰”本身也就给读者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本文就从现代语言运用中来谈论“修饰”除“限制”层面以外的意义和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新闻摄影永恒的催化剂,是“酶”。没有这个“酶”,新闻照片就无“情”无“味”,就无法打动读者,打动老百姓。  相似文献   

8.
我是1990年开始学着写小消息、小言论、小杂文的。根据自己近几年的写作实践,谈谈提高中稿率的问题。 一是找“窍门”。找“窍门”就是选好文章的主题。有些问题粗看没有什么新意,但从另一个侧面入手,就可以使要写的内容翻“新”。1990年,国务院第二次在全国范围内清理企业“三角债”,我就在“第二次”上寻找“新”的突破口,当时我想:既然再次清理“三角债”,就说明清理三角债有个“前清后欠”的问题,若不解决这个问题,“三角债”就会永远清理不完。我就撰写了题为《“清欠”要防“前  相似文献   

9.
葛新 《新闻通讯》2009,(6):63-63
什么是“局”?说白了就是一个圈套。就版面来说,这个“局”就是为提高新闻的阅读率、利用率而造就的新闻框架和阅读氛围。通常,江湖上为成功设“局”而动用了不少“媒子”或者“托儿”,为完成一个完整的“局”铺平道路。由此说来,版面要把“局”设置成功,“托儿”也不可少,要是“托儿”选好了,整个版面的“局”也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0.
董娟  易颖 《声屏世界》2011,(12):29-30
追求平淡.毫无态度。任何一条信息,任何一则新闻,必定是有所为而传播。“无态度”本身也是一种态度。而对所有的信息都不赞成也不反对.这样的传播者就成了生活的旁观者,这样的播音就成了文字的传声筒。与此同时,也就造成了创作的废弃、创作者的失职。播报新闻稿件.叙述新闻事件,应该有声有色.其核心就在“新鲜感”中。首先是“先睹为快”,而后是“一吐为快”。新闻事实的“新兴”。化为稿件的“新意”。融为播报者的“新鲜”.最后成为受众的“新颖”。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1977,(2)
“四人帮”是一伙“假革命的反革命者“。大野心家江青就惯于在自己的鬼脸上涂雪花膏,她在一次讲话中,吹嘘自己:“从小就钻图书馆”,“我是苦学自修的”。……就以“钻图书馆”来说,且不细究她“从小”怎么样,单看她一九七二年和一九七三年窜来广州时,派人向广东省中山图书馆指明借阅的一批书,就可以看山她“苦学自修”些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流言”、“讹言”、“民谣”就被视为重要的民间舆论而纳入了统治者的视野。《古今注》上说,尧的时候,就在路口设“诽谤之木”,让人书写意见;春秋时期,更有“采风之官”收集民间谣谚以备咨询。  相似文献   

13.
某企业报在报道一工人仿制一台提角水磨石机的事迹中说,该发明是本市首创。消息发表后,不少读者、建筑单位来电话说,这种机械30年前在我市就有使用,“首创”说法不妥。 专家对媒体的“填补空白”、“省内第一”、“率先使用”等提法,一再提醒要慎重,没有绝对把握的,原则上不用这类字眼。然而,有的记者为了增加稿件的“分量”,抓住一点信息就大做文章,就隆重推出,就冠以“首创”,就自封“第一,这种哗众取宠的毛病实在不能再继” 续下去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高科技的 发展,“首创”、“率先”、“填补空白” 的事肯定越来越多,作为媒体应…  相似文献   

14.
当抻则抻     
多少年来,新闻界就一直在强调在呼吁——新闻写作要“短下来”。“短”的种种好处,人们的论述已经太多了,不再囉嗦。本文要说的是,不能一味地、片面地、极端地求“短”。“短”字常常要和另一个字相联系:“短而精”。如果光有“短”,而没有“精”,为“短”而“短”,其价值其效果其反响恐怕就会很有限了。  相似文献   

15.
内部新闻自由的出现与发展是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体地说,是新闻自由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就时间观念上来说,新闻自由与内部新闻自由有“先”“后”之分;就新闻媒体从业人员来讲,新闻自由与内部新闻自由又有“外”“内”之分。这里的“先”“后”、“外”“内”只是相对而言的。新闻自由的出现与发展使内部新闻自由有了存在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的这一名言,是就文艺创作说的,但也适用于新闻写作。生活为记者提供了“博观”的大千世界,版面的一定容量又规定了记者只能“约取”。至于可供“约取”的材料的多少,只能取决于记者“博观”视野的大小。“博观”得越多,可供“约取”的基数就越大,择优“约取”出来的作品质量就越有保证。倘若孤陋寡闻,“约取”没有什么选择余地,只好将采访所得吃光用尽,无优可择,那就无“约取”可言,新闻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了。  相似文献   

17.
“新闻策划”剖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来,随着“策划”理念与行为在企业经营、广告宣传、公关活动等领域的广泛运用,新闻出版界也及时探索“报道策划”、“编辑策划”、“出版策划”等运作问题,“新闻策划”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但是,这个应运而生的概念却不那么幸运,流行伊始,就引起了争论。赞成者说:“新闻策划”是“报纸的新的生长点”,“有新闻就会有新闻策划”,“有新闻竞争就会有新闻策划”;反对者说;“新闻根本就不能策划,凡是策划出来的也不能称之为新闻”,“策划性新闻只不过是披着新闻的外衣的广告和宣传”。因此,科学地认识“新闻策划”这个概念及其反映的现实内容,就是探索新闻传播领域中策划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目前,许多报纸和杂志上出现“报刊杂志”之说。其实“报刊杂志”之说系病语。因为“报刊”即指“报纸杂志”。如果“报刊”后面再加上“杂志”二字就成了“报纸杂志杂志”。这岂非蛇足之笔!显然是不妥当的。正确的说法应为“报纸杂志”或“报章杂志”、“报纸刊物”,或干脆就简  相似文献   

19.
中国青年报(以下简称“中青报”)2008年4月2日的《冰点》周刊第664期刊发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部高级研究员吴稼祥的文章“民粹-咳嗽大众就发烧”。文章将“民粹主义”形容为“病毒性精神流感”,对民粹主义进行批判,并就当前中国社会的民粹主义问题开出了“公平主导型改革”的药方。4月23日,中青报的《冰点》周刊第666期刊发一组文章,标题为“回应《民粹-咳嗽大众就发烧》”。  相似文献   

20.
官员“治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比比皆是,于是历代王朝都重视“治庸”,尽管多数乏善可陈,但有时也能让我们眼睛一亮。 要了解古代“治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古代上班时间比现在早。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呜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古代上班早,下班也早。清朝规定春夏下午4时下班,秋冬下午3时下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