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入现行初中语文教材第五册《古代诗词曲三首》一文中,有元朝著名《曲家张养浩的代表作《山坡羊·潼关怀古》。此曲表面为慨叹王朝兴裹,其实是衷怜人民饱受王朝更替的战乱之苦,明示封建政治与人民的严重对立。可谓意境深远,实为难得之佳作。曲中首句“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中的“路”字,教材中未作出注释。绝大多数初、高中教师都保为“道路”或“古道变宋、元历史资料和。故。力教授主编的《古代汉语》,“路”,是我国宋、元两代的一个行政区划名称。亦兼有现在我们的“军区”的相似性质。也还有少数只为军事而特别…  相似文献   

2.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273页《师说》注①说韩愈“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那么,什么叫“郡望”?“昌黎”所指何处?现据《辞海》简释如下: “郡”是古代的行政区划,秦汉以前,郡比县小,秦汉以后,郡比县大。《史记·秦始皇本纪》有载:“(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望”有仰望之意。魏晋至隋唐,人  相似文献   

3.
晋南地区古称“河东”。“河东”者,以其雄踞于大河之东而得名。作为行政区划,自秦始皇设“河东郡”始,下迄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或称路、或称郡、或称道,沿袭千年而不绝。这里襟山带河,环境幽僻,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考古学家断言:河东是华夏文明的摇篮; 历史学家评论:河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直根!  相似文献   

4.
主持人语     
“武陵”,既是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划概念,也是一个自然实体概念。从行政区划看,“武陵”的名称起始于汉代所设的武陵郡。《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在解释“武陵郡”时说:“汉置,治义陵,在今湖南溆浦县南三里。后汉移至临沅,在今湖南常德县西。隋初废,寻复置移今常德县治。唐置朗州,寻仍日武陵郡,后又为朗州。  相似文献   

5.
人民版高中历史教材专题一“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第16页说:“秦汉地方行政区划主要有郡、县两级,后来在郡之上又设置了州。”表述很简短,容易使人产生歧义,以为州一开始是就是地方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6.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这是古文名篇《岳阳楼记》的开头一句。句中的“巴陵郡”应当怎样理解?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注曰:巴陵郡,即岳州。宋时称为岳州巴陵郡。隋树森等同志的《古代散文选》注曰:巴陵郡,当时是岳州巴陵郡。(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语文第六册与此同)阴法鲁先生主编的《古文观止译注》注曰:巴陵郡,即岳州郡。郭锡良等同志的《古代汉语》注曰:  相似文献   

7.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8.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很多注家把句中“巴陵郡”注释为“岳州”或“岳州郡”,将修辞问题当作训诂问题来理解。宋代只有岳州,没有巴陵郡。《宋史.地理志》记“岳州,巴陵郡”,州下所附的郡名,与地理无涉。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九《元史不谙地理》条:“《宋志》每州之下又有郡名,此沿《九域志》之文,不过为王公等封爵之用,大约袭唐之旧。”《宋志》州下郡名,与其说是地理问题,勿宁说是官制问题。地名与官名之间有着严格的对应关系,《新唐书.地理志》:“唐兴,高祖改郡为州,太守为刺史。”玄宗时又曾“改州为郡、刺史为太守”。以古地名称代今地名,是古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格。“守”,用古官名称今官,接下来就必须用郡名与之搭配。行文既合文法,又合史法。  相似文献   

9.
[考点解说]这一考点涉及内容面广量大,但重点在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①人物称谓:古代的称谓习惯,敬称、谦称等;②记年月日的方法:干支记年、年号记年、干支年号混合记年;③古代官职: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及其任免的有关习惯说法;④科举制度;⑤行政区划地理名称。[强化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生气恃风雷”,“长夜难明赤县天”,“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B.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大约分为三个阶段,即:①州郡时代(秦至南北朝),如“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②道路时代(隋至金),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③行省时代(元至民国),如“中书省”。C.“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中的“北海”指的是渤海湾以北的海;“淮左名都”中的“淮左”指的是淮河东面一带。  相似文献   

10.
县制是最悠久,也是最稳定、最基本的地方行政区划。作为统县地方行政区划,郡、州制时间最长。郡制产生于春秋中晚期,到唐晚期不再存在。州制起源于汉代,到民国初年消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民族自治地区设立自治州。  相似文献   

11.
文翁化俗     
中国古代,到秦朝才有郡县行政区划,而由朝廷下令在郡国创建官学,则是在西汉武帝时期。但是,在汉武帝下令之前,在蜀郡成都就已经建立了一所官学,这是中国古代有郡级官学之始。“文翁化俗”这则掌故,源出《汉书·循吏传》,讲的就是文翁在蜀郡重视文化教育,创设官学,移风易俗的事。文翁,是西汉时庐江郡舒城(今安徽舒城)人,名党,字仲翁(或作翁仲)。他年少好学,后来到京师长安游学,专攻儒家主要经典之一的《春秋》。西汉景帝末年,他被任命为蜀郡太守。  相似文献   

12.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中有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对“百越”课本上注为:“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桂林、象郡”文中则注释为:“在现在广西壮族自治  相似文献   

13.
古代宁夏是我国北方羌戎等少数民族所居之地。秦代在这儿设置了北地郡。汉代仍为北地郡,固原属安定郡。魏晋南北朝时,北方的少数民族先后在宁夏一带建立了“大夏”等地方割据政权。隋、唐、五代,宁夏分属朔方郡、灵武郡,固原地区隋置为平凉郡,唐改为原州。宋时,党项羌族拓拔思恭部的后裔李继迁又建都于中兴府(今银川市)建立了封建割据  相似文献   

14.
昌、绝铡揭偷矗迄泽题 匡典巴祖例〕:,夙1:(2 004年沁京高考文综卷)下列材料中,表明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 A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二步域称, 则数郡忘饥。” B.“扬一益二”(扬州商业繁华居夭下第一,益 州则居第二) C.“苏湖熟,天下足。” 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解析、:本题选项以四句古文为情境,考查考生 古文阅读、获取信息和知识迁移等多项能力。 考生首先应回忆教科书中关于中国古代经济 重心南移的大体过程,再逐项判断店衬玩为南 朝《宋书》记载,材料只能说明南朝时仁南开 发,农业发展较快。B项反映唐…  相似文献   

15.
我国古代哲学家老子有一句名言:“知其白、守其黑”。是说在白黑的矛盾关系中,一方面对于“白”要有深入透彻的了解,而另一方面自己却要处于“黑”的一方。“守黑”并非对“白”的回避,而是既能坚守“黑”的一方,又能运用“白”的一方。这一哲言在书法中亦有体现。何谓在书法中为黑白和虚实呢?有字  相似文献   

16.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一句,新版课本将“为好”注为“联欢”,“会”作了后一分句的谓语。这样处理,与古代外交辞令甚为不合。“好会”,是古代外交辞令中的一个专用名词,是与“兵会”相对而言的。《左传·宣公元年》下有杜预注:“晋师救陈、宋,四国君往会之,共伐  相似文献   

17.
一、胁服夺其官原句:“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胁服,课本注作“受威胁而屈服”,这就把主语看成了“守(太守)”。其实,它和“逮”、“夺”的主语都是“使者”。胁服,乃  相似文献   

18.
每读《孔雀东南飞》,心中都有一股愤懑、一种悲悯、一份赞叹,她的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撼人心魄,摧人泪下。每读一次,感触就多一份,对诗句的认识也就增加了一份,是为札记。1.《庐江府小吏》引出的话题汉承秦制,行政区划主要是郡县两级,汉代郡的长官做太守。后来在郡的上面又设了州,长官称为刺史。庐江,汉郡名,郡治在今安徽省庐江县西面,后移至安徽省潜山县,隶属扬州,课本上注释不确。“府小吏”、“府吏”、“府  相似文献   

19.
写文章古人倡导“辞贵简远”。“长铗归来兮,食无鱼”,冯驩的“弹铗歌”只一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的“易水歌”只两句;“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刘邦的“大风歌”只三句,却都流传至今。可见,短而精就有生命力。短文值得重视,应该提倡。刘勰说:“文以辨洁为能,不以繁缛为巧。”鲁迅说:“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毛泽东说:“我们应该研究一下,文章怎样写得短些,写得精粹些。”我国古代就有许多短文精品,令人百读不厌,很值得品味、借鉴。“孟轲亚圣,母教之也;夫人生子如轲,虽  相似文献   

20.
人教社新编高中语文第二册《过秦论》中有句:“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对“百越”课本上注为:“古代越族居住在江、浙、闽、粤各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而统称百越,也叫百粤。”“桂林、象郡”文中则注释为:“在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带。”这两个注释明显是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