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凡天下田,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此,以赈彼荒处。” ——《天朝田亩制度》  相似文献   

2.
忠诚就是负起责任被访人:杨俊父母那一辈人,很多一辈子可能就呆在同一家单位,到老了还依依不舍,那个时代的人完全隶属于单位,单位是衣食父母,所以好歹也要“爱”着。今天却大不一样了。只要有知识有能力,走遍天下也能赚到一口饭吃,此处不待见我,便跳到彼处去。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对象。只要我有高超的技能,出色的能力,自然要找合我心意的公司,何必非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从一而终不过是弱势群体对强势一方不得已地依赖和效忠。我所理解的忠诚是在一家公司就要肩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份内工作,这才是职业忠诚。要有归属感被访人:陆康…  相似文献   

3.
【原文】仆有才干,固当任用。然听信太过,则彼恃主恩宠,必有违法欺公之事,主人不可不察。凡待奴婢,不可不宽,亦不可过宽,须要宽严得中。阍人①必宜谕②以谦婉,勿使得罪于亲友。子弟僮仆,有与人相争者,只可自行戒饬③,决不可怒别人。至若他家僮仆,遇我不恭,如坐不起,骑不下,称谓无礼,彼与我,原无主仆之分,不足较也。凡奴仆以肤受来诉者,直笑曰:"我不曾眼见。"有驾④言毁骂主翁者,直笑曰:"我不曾耳闻。"则下人无所售⑤其⑥欺⑦,在我亦不被激而起争端矣。奴婢有过,主人一知之,即速宜发落,则彼亦即释于心矣。若藏之胸中,不即发落,彼必恐惧而逃,致生后患。为主者,不可不知。  相似文献   

4.
刘大櫆说:"不得其神而徒得其法,则死法而已。要在自家于读时微会之。"(《论文偶记》)即读书时要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不能只关注形式和方法。凡文必有一段或数段为全篇精神所凝聚处,有一词或一句为全篇精神的发源处,故,我们可引导学生从"课题""关键词""重点句"等"文眼"入手,统领文本、研读文本、回扣文本,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5.
刘枢尧 《中国教师》2014,(11):30-30
<正>古往今来,群雄逐鹿。天下之雄,其类有三:起于乱世,统天下猛士、骁悍雄杰者,枭雄也。甚得人心,弄权欺世,登万人之上者,奸雄也。唯有凌云壮志,斩毒棘而以身辟其路者,英雄也。杨雄曰:"太史迁,曰实录""子长多爱,爱奇也"。公,自少时励志于父业,为撰通史而苦修数年,洛阳相会后,承父职,任太史令。迁以人之耿直,谈吐之才起立于朝中,竟因护将李陵,以反逆而落狱。生  相似文献   

6.
张兰军 《河北教育》2005,(22):30-30
“远水不解近渴”,指慢办法解决不了急问题,或受现时条件限制,此处的便利条件在彼处运用不上。但在中学语文教学上,调“远水”以解“近渴”却不失为一好办法。  相似文献   

7.
怡君  张依 《高中生》2011,(1):26
平天下: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The world belongs to all the people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文王曰:"立敛若何,而天下归之?"太公曰:"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则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则失天下。天有时,地有  相似文献   

8.
“天下”,在今天指全世界,在古时多指中国范围内的全部土地,指全中国。《过秦论》中的“天下”,与“宇内”、“四海”、“八荒”同义避复,指的是后者,这是十分明确的。但有论者谓,《过秦论》“天下”一词凡十一处,除“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一处指“全中国”外,其余诸如秦孝公有“席卷天下”之意,山东诸侯“以致天下之士”、秦始皇“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以及陈涉起义“天下云合  相似文献   

9.
经考证,敦煌文书中"禀奉""唱说""处代""规猷""勒定""曩世"等词语多有新义,对这些新义的研究不仅能弥补《汉语大词典》中的不足,而且有利于对唐、五代词语深入研究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以唐诗为例,由于古体近体的体式不同,吟唱的规律也各不相同,但其基本法则应是“平长仄短,二四为重,声情一致,古近皆同”。所谓“平长仄短”,是指凡遇平声处,要吟得长些;凡遇仄声处,要吟得短些。但在用仄声字为韵时,则另当别论。因为既然  相似文献   

11.
李根芹 《文教资料》2005,(23):164-165
《师说》和《劝学》都是古文名篇,由于其思想性和语言的典范性使其成为古代文学文选及高中语文教材必选篇目,但笔者以为,现行的大多数文选和语文教材中对《师说》的一处标点和对《劝学》中“参”的注释有误。分述如下:一、《师说》中的一处标点值得商榷《师说》中有一段文字,大多数文选和语文教材都作如下标点,本人觉得值得商榷: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按以上的标点方法,是把“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都当成是笑话别人的那些人的答语。这样理解于…  相似文献   

12.
魏晋南北朝史书中的亲属称谓有辈份、性别、血缘、婚姻的差异,表示次第有"伯(元/长/大/世)/仲(中)/叔/季""次/后(两者之后者)/中(排行居中)/少/幼/小""次/后(两者之后者)/中(排行居中)/少/幼/小""N""N""第(弟)N""第(弟)N"四种形式,表示数目有"无"四种形式,表示数目有"无""有""有""N""N""有(凡)N""有(凡)N""""N""N""N人""有N人""有N人""NN人""NNN""有(凡)N""有(凡)NNN""""""等""N姓名等""N姓名等""N姓名等N人""N姓名等N人""N姓名凡N人"十三种形式,既能表示确数也能表示概数。  相似文献   

13.
"江城"是武汉的美称。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里美景很多。今天我们去欣赏几处。天下第一楼———黄鹤楼黄鹤楼是武汉的象征,江南三大名楼之一,素有"天下绝景""、天下江山第一楼"等美誉。楼高51.4米,外观五  相似文献   

14.
高中语文课本第一册所收韩愈的《师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隋树森同志编辑 注释的《古代散文选》亦如此),有一处编者是这样标点的: 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 盛则近谀。” 古文是没有标点的,我以为如此标点不符合作者原意,似乎改成这样为好: 问之,士大夫之族则日:“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 足羞,官盛则近谀。(去掉删节号也可。) 就是说不把“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这句话看作是士大夫的话,而看作是作者韩愈 的分析评论,所以应该放在引文之外。  相似文献   

15.
风催桃李又芬芳———记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下岗职工转业训练基地文/唐正林这里,荧屏闪烁,键盘嗒嗒;那里剪刀挥舞,风吹呜呜;此处,飞针走线,缝纫机飞转;彼处,油煎火辣,菜香扑鼻;好一派忙碌的学艺图。这就是资阳区下岗职工转业训练基地。该区下岗职工12万人...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自然条件特别优越,许多迁徒之鸟长留此处,在这里栖息的各种鸟有1200多种。其中一半以上来自亚洲。澳大利亚素有“鸟的天堂”之  相似文献   

17.
《小雅·桑扈》第四章 :“凹儿 角光其角求 ,旨酒思柔。彼交匪敖 ,万福来求。”对“彼交匪敖”的“彼” ,历来众说纷纭。郑笺云 :“彼 ,彼贤者也。贤者属处恭 ,执事敬 ,与人交必以礼 ,则万福之禄就而求之。”朱熹《诗集传》以为“彼交匪敖 ,万福来求”应解为“交际之间无所傲慢  相似文献   

18.
洛阳处天下之中,挟觳、渑之舻,当秦、陇之襟喉,而赵、魏之走集。盖四方必争之地也。天下常‘呒事则已,有事则洛阳先受兵。予故尝曰:“洛阳之盛衰,天下治乱之僦。”  相似文献   

19.
在先秦时代,人性问题是个热门话题。诸子百家的性论观可以大别为两类:一类主性同论,一类主性异论。性同论者,以为凡天下人之性,人人相同,性异论者则以为,天下人之性是千差万别的。这种论点,到了汉代发展为性三品说,于是,天下人性被分为三等。  相似文献   

20.
[原文] 仆有才干,固当任用.然听信太过,则彼恃主恩宠,必有违法欺公之事,主人不可不察. 凡待奴婢,不可不宽,亦不可过宽,须要宽严得中. 阍人①必宜谕②以谦婉,勿使得罪于亲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