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黑骏马》是张承志早期中篇小说的经典之作,在这个富有浪漫主义悲剧的故事中塑造了耐人寻味的女性形象。本文从爱情意识、母爱意识、生命意识来分析《黑骏马》中的女性形象,展现了大男子主义视角下女性形象的伟大,展现出女性美的崇高与悲壮。  相似文献   

2.
知青叙事中塑造了许多“他者”和“局外人”形象,尤以作家张承志和其作《黑骏马》中的主人公白音宝力格最为明显。通过文本细读法,从“自我书写的‘他者’——找寻存在的‘局外人’——‘他者’和‘局外人’的精神复归”的过程来分析张承志的经历和展示《黑骏马》中的白音宝力格的情感经历,研究知青叙事里的“他者”和“局外人”形象,对于重返知青叙事、理解张承志作品的生命意识和人性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承志的名字是近几年才广为人知的。一九八二年,他的中篇小说《黑骏马》在《十月》杂志发表,一霎时,张承志犹如骑上骏马,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驰骋,千千万万读者被《黑骏马》所引吸,张承志也就在许多人心中占据了位置。 应该看到,张承志开始在文坛上出现就带着浓重的主体意识。张承志对于小说的美学观  相似文献   

4.
张承志是位理想主义者,追求理想与真理,是其创作的重要主题。内蒙古草原则是承载他乌托邦之梦的第一块大陆。《黑骏马》通过对母亲对草原的礼赞,让我们理解了草原的生存法则,草原母亲的博大胸襟和守护自己精神家园的顽强毅力,而这也是张承志面对失落的现代文明后的精神皈依。本文将从母亲的角度分析草原女性形象,理解张承志对草原母亲的崇拜热爱。  相似文献   

5.
张承志的《黑骏马》是80年代"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其丰富的文本意旨已不再局限为文化寻根的价值,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黑骏马》中女性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二者如何在父权制统治下遭受压迫,可以提供一个重新审视自然与人的关系的视角,进而呼应作者对于建立两性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和谐关系的吁求。  相似文献   

6.
作者试图在历史文化层面上对张承志的中篇小说《黑骏马》进行重新解读。《黑骏马》中白音宝力格走过了寻求现代文明、背弃民族文化传统——现代文明社会中精神失落——反归并重新认识民族文化传统的历程,这一历程也象征人类在寻求文明尤其是现代文明过程的艰难行程。《黑骏马》通过白音宝力格个人的反思而完成对人类寻求文明过程的反思,从而使白音宝力格的形象具有深广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李森祥《台阶》中的父亲,刻画了老一辈农民特有的坚韧与谦卑,塑造了一个勤劳节俭、操劳一生、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形象。然而,在作者的真实生活中,他的父亲却让人感到"残忍冷酷"。深入文本剖析父亲形象的同时,探寻追溯作者的真实生活,了解作者生活中的父亲,将真实的父亲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进行对照,力求挖掘出《台阶》一文的深层次意蕴:凝望台阶、读懂父爱;致敬父辈、树立人生的标杆;关注中国农民、寻找民族文化中的厚重台阶。  相似文献   

8.
张承志《黑骏马》中的索米娅形象,研究者多从传统的女性道德意识上来对之解读,如善良、美好、诗意、宽厚等。而本文将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对索米娅的形象进行分析,通过诠释其“自我”、“超我”与“本我”之间的矛盾及前两者对后者的压抑,来解析索米娅的多重人格。  相似文献   

9.
父爱默默无闻,坚定而宽广,“父亲”形象成为文学创作的重要选项。统编初中语文课本精选的《背影》和《台阶》两文在不同的文学叙事视角下,塑造了经典的“父亲”形象。阅读《背影》和《台阶》,应超越表象,理解如出一辙的人物命运,在作者细致入微地诉说沧桑、巧妙展现的深沉父爱中深刻品味“父亲”形象的文学特点。  相似文献   

10.
《黑骏马》以独特的艺术魅力,获得了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的风土人情,歌颂了草原人民善良、朴实、勤劳的美德。每次读到《黑骏马》这本书总是激情澎湃,始终觉得读张承志的书能重新寻回激情和信念。笔者以个人的感受与李更先生就《黑骏马》的艺术成就进行商榷。  相似文献   

11.
[摘要]师陀的《果园城记》和张承志的《黑骏马》在文本结构上均含有“离开——归来——再离开”的“归乡”模式,但二者精神归乡之旅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个是写“乡土的矛盾与反抗”,另一个则是“深沉的眷恋与皈依”。究其原因,最根本的就在于二者对时空关系错位下对故乡的态度及两位作者与传统文化的位置关系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图画书中有各种各样的父亲形象,为父亲思考如何和孩子相处提供了切入点。本文重点分析《我的爸爸叫焦尼》《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爸爸》《我爸爸》《朱家故事》这几本图画书中的父亲形象,总结父亲对幼儿成长的影响。最后,期望父亲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能够积极表达父爱,并注重培养孩子的双性化性别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13.
引言张承志的早期中篇力作《黑骏马》向我们初步展示张承志作为一个具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作家对人生的独特理解和对生活的审美理想,这些东西在张承志以后的文学创作中一以贯之,且又有新发展和突破。本文试以《黑骏马》为切入点,通过对张承志对人生痛苦和苦难的独特感悟的考察,分析一下这位理想主义者从灵魂上对痛苦的超越及面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一《黑骏马》给我们的第一感受,无论是从描述的爱情悲剧和生活的场景上,还是从小说具有的诗的律动和节奏的语言上与表现手法上,都是悲怆而高亢的,正如那首从形式和情感两方面始终贯穿作…  相似文献   

14.
《背影》自问世以来,颇受关注,被誉为传统父亲正面形象的标杆。作者朱自清以"背影"为独特视角对文章进行切入,感人至深。关于其的评论不胜枚举,主流是从深沉父爱的角度进行文本探究。对此,笔者却认为《背影》是书写一个成年儿子经过内心矛盾挣扎"懂得爱"的过程。本文将从"我"在望父亲爬月台买橘子整个过程内心的矛盾点和父亲离开车站这个场景"我"的复杂情绪这两方面进行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5.
从生态批评维度对张承志的《黑骏马》进行了解读,试图为体认生态文学价值,构建生态文学观和生态批评价值体系寻找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6.
一曲草原古歌与一段人生故事合奏出了张承志的唯美小说《黑骏马》。小说《黑骏马》展现了叙述者对草原“母性”生命意识从否定到肯定再到崇拜的过程。小说以舒缓的节奏,优美的笔法再现了草原博大的“母性”生命意识及主人公在往事重温中力图用自我归罪的方式所重新确立于草原文化中的生命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敏 《文教资料》2012,(10):13-14,21
曹文轩的儿童小说《草房子》用大量的笔墨表达了父爱主题,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一群鲜明的父亲形象,充分展现了父爱的伟大,父爱的无奈,父爱的接力,以及父爱与爱父的相互性。深沉的父爱为儿童在苦难中成长染上了一层亮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8.
李会晓 《教学随笔》2014,(10):20210+210
父爱无需直接告白;困境中的父爱感人;父爱就在于做自己不会做、不能做的事,毫无保留,直至竭尽全力。优点缺点并存、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父亲是天下广大父亲典型形象,读《背影》就如同读自己的父亲,有谁能不感动吗?  相似文献   

19.
张承志的《黑骏马》以一出爱情悲剧为形式,展现了蒙古民族在历史转折之际的自我审视、化追寻及抉择。具有令人回味不尽的历史与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张承志小说《黑骏马》,使我们可以体认到草原人民在长期的游牧生活方式中形成的那种强烈的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崇拜生命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