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不同作者笔下的形象是不尽相同的。冰心、张爱玲笔下都出现了“恶婆婆”形象,两位作者对这一形象呈现出不同的思考和表现。我将就写作背景和家庭环境来寻求产生这一差异的缘由,并透视这一差异背后的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电视剧行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其中一些优秀的作品引起了观众的热烈反响,尤其是作品中不同于以往女性角色的恶女形象更是引起观众的关注与讨论.文章通过对中国电视剧作品中的恶女形象进行研究,总结极端利己主义型、人性异化扭曲型、挑战伦理放纵型这三种较为典型的恶女形象,从客观的角度审视恶女形象悲...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拆迁过程中出现的"最牛钉子户"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本文选取了四份权威报纸——《人民日报》、《法制日报》、《第一财经日报》以及《南方周末》,采用量化研究和内容分析法,从报道切入视角、报道再现主题、报道关键词、报道倾向性等四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进而对拆迁"钉子户"的媒介形象进行了总体分析,最后给出了建设性意见,对于还原"钉子户"的真实形象,更好地解决拆迁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80后"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从出生到成长都得到广大媒体的高度关注,各种有关"80后"的报道也是络绎不绝,经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这些报道不仅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本文通过对媒体关于"80后"一些报道进行分析,从而探索媒体对"80后"的形象是怎样进行建构的。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时代,公众往往通过媒介感知外部世界。本文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搜狐新闻、新浪新闻、网易新闻的客户端官方微博中发布的有关"山西"的新闻报道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发现,媒介对有关山西的新闻报道主题单一化—不够全面客观,使得山西的媒介形象负面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旨在对当下中国房奴形象进行分析,挖掘隐藏在这种畸形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视角、从心理学角度对房奴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房奴这一媒介形象定位,探析现代人为何会陷入追逐虚假需求的状态。呼吁人们应该树立合理的住房消费观念,遏制这种畸形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7.
本文旨在对当下中国房奴形象进行分析,挖掘隐藏在这种畸形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从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理论视角、从心理学角度对房奴现象进行分析,并对房奴这一媒介形象定位,探析现代人为何会陷入追逐虚假需求的状态。呼吁人们应该树立合理的住房消费观念,遏制这种畸形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8.
当今的媒介消费已不仅是单纯意义上的“产品消费”,还包含了“形象消费”的内涵。而技术表征是影响媒介形象的重要因素,因此网络媒介形象与传统媒介形象存在着很大差异,其价值和影响也不一样,针对网络媒介进行媒介形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两年的网络事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价值、网络媒介形象的指标评价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网络媒介形象的问题提出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9.
10.
媒介话语中商人形象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话语是媒介传递信息的载体,媒介运用话语向受众展现世界和生活,承担“构图”的功能,并借此表达自己,反映现实。而对话语的选择和运用并非是随意而为的,它要受到意识形态的作用和影响,意识形态是决定媒介话语选择和运用的决定因素。本文以媒介对商人的称呼话语作为研究的对象,试图通过不同时期媒介话语的变迁,探究媒介意识形态的建构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以2009年中国新闻网上90后为标题的253个文本为分析对象,探讨了媒体如何构建90后这一群体的形象,并认为90后被贴上了诸多负面的标签,这是媒体与社会的刻板成见,并不符合这个群体的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
12.
以媒介公关塑造媒介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介作为对社会发展起举足轻重作用的不可获缺的一分子,逐渐意识到公共关系的重要性,媒体通过一些较成功的媒介公关活动取得了较理想的媒介形象塑造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网络媒介是现代新闻传播学的最新形式,网络的技术特点使得传统的媒介形象产生了深层次的转变。本文以网络媒介的基本概念介绍作为基础,深入分析了网络媒介对媒介形象的影响。网络媒介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发展带来的全新媒介形式,在即时性和不可控性特点的充分发挥中,对传统的媒介形象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分析以网络媒介为基础的媒介形象,对新闻传播的媒介形象时代特性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迅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从刚刚起步之初到今的不断探索改革,在一步步地进行自我完善。新闻发言人作为政府的喉舌和代言人,在应对突发事件,维持社会安定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与此同时,受众对于其形象的把握关系着新闻发言人工作的成败,于是媒介关于新闻发言人形象的建构显得格外重要。本文通过媒介在新闻发言人形象上的建构分析说明其重要性的。 相似文献
15.
恰当的媒介形象能够促进社会交往,形成好的社会互动,扭曲的媒介形象则会误导公众、形成歧视。本文以量化的内容分析法为主,选取"李刚门"事件之后各大媒体的相关报道,分析媒体建构的"官二代"形象。 相似文献
16.
大众媒介具有建构事物和塑造形象的特殊功能。现实生活中的客体经其"过滤"报道和"框架"叙述,最终成为具有某些主观性质的"媒介形象"。本文试图通过考察报纸对"剩女"这一特殊群体的报道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分析其在报纸形象塑造过程中的问题,以期还原"剩女"一个真实的社会形象。 相似文献
17.
18.
媒介形象是指媒介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能够吸引注意力的品相,是受众对媒介组织的印象集合,具有“有价性”、“被评价性”、“技术表征”及“唤起联想”等特点,是媒介符号化的社会体征。 相似文献
19.
"80后"正从上世纪末大众茶余饭后的谈资,21世纪初的争议与褒贬,发展到今日的"80后"文化现象。从争议到批判到赞扬再到思索,期间各种媒介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具有公信力和话语权的大众主流媒介,洞察引导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态度。而我们对"80后"的媒介形象认知应将具体文化现象、话题和媒介形象再现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空巢老人"这一弱势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内容分析法,对2009年1月1日—2012年6月1日在百度新闻高级搜索系统中以"空巢老人"为主要内容的51篇报道进行了分析,旨在探究媒介是如何建构"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形象的。研究发现:媒介对"空巢老人"的消极(负面)报道较多,积极(正面)的报道则相对较少,且报道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再现的"空巢老人"形象大多是生活孤苦、内心空虚的,且女性多于男性,城市"空巢老人"的数量大于农村;低龄和中龄老年人成为了被报道的主体,涉及高龄老人的报道则相对较少。与实际情况相比较,媒体在建构"空巢老人"这一群体形象时在某些方面有失偏颇,如报道角度较为单一等等,并没有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这一群体的生活常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