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说『养眼』     
丁喜霞 《编辑之友》2010,(9):101-102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丰富的信息对人们的视觉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导致许多与视觉有关的词语迅速流行.本文主要分析"养眼"的使用现状和词义,考察"养眼"及"养目"的兴替,解读"养眼"在现代迅速流行及词义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流行的"XX门"类词语,无论是结构形式还是语义特点,都受到了外来语的影响,融入汉语后,"XX门"类词语出现词群化趋势,尤其是在新闻报道中大量流行,这与"XX门"类词语的知晓度、易读性以及符号时尚化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1.网络流行语现象简述近几年来,伴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一种被称为"信息社会方言"的新型语言现象逐渐兴起,这就是在如今的网络信息交流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网络流行语。所谓网络流行语,即基于网络传播背景,在网络文化和网络表达习惯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约定俗成并广为流行的语言形式。从互联网应用之出的MM、伊妹儿、恐龙等新型词语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流通变得十分便捷,网民的互动性增强,网络热词出现并成为一种新的社会文化现象。由于网络热词多以符号化的方式或简短的词语来概括某一抽象的事件,其的广泛传播会对大众的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笔者以网络热词"duang"为例,对其生成和传播路径进行解析,探讨其文化意义,并对该词流行现象加以反思。  相似文献   

5.
符号学理论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传播——以“囧”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囧",本是一个生僻的汉字,为何网民对它推崇备至,喜爱有加?甚至成为了标榜个性的90后以及开展网络营销的商家竞相追捧的对象?语言文字作为最大的象征符号系统的这一特征,为以"囧"流行为代表的网络流行语研究引入了符号学的研究视角。本文主要从索绪尔和罗兰·巴尔特的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出发,对"囧"流行进行符号学意义上的解读,并对网络流行语等网络文化所产生的争论进行介绍和剖析。  相似文献   

6.
在网络这一人际交流空间里,形成了独特的网络流行语。它是伴随现实社会新闻事件的发生,与网络几近同步产生、迅速流行于网络内外、短时间内生命力极其强大但并不长久的热门词语。①  相似文献   

7.
社会的变化引起了语言的变化,语言的变化是社会变化的反映。自2008年之后,ABB式重叠结构词语不仅流行于网络,而且还对传统媒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本文将从造词法和构词法的角度解析这些ABB重叠结构的网络流行语,探寻它们流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山寨是近年来出现的热门词语和现象,在以年轻人为主的群体中流行开来。从山寨机到山寨明星,从山寨秀到山寨春晚,由原来的商业产品扩展到娱乐节目,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本文将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山寨现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的"网红"能够流行开来,除了缘于技术层面的媒介演进外,还受到了围观式的传播情境、议题的社会勾连、受众文化消费与认同的符号逻辑等的影响。鉴于当前网络场域中"榜样权威萌化""网红"日趋成为一种文化常态,本文从消费社会学、网络女性主义、狂欢围观传播情境、认同的生产与表达等多维度地对"网红"传播现象进行分析解读。  相似文献   

10.
直解修辞指在使用某些具有固定比喻意义的特定词语时,故意舍弃词语的比喻义,转而从字面上进行解释,借以形成新颖独特、生动鲜活的表达效果。本世纪初,新闻标题语言开始有意识地运用这种修辞手段,并且日渐流行。本文通过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亚文化现象,网络吐槽式影视评论短片与以往亚文化现象的主要差别体现在抵抗性方面:它对商业化与庸俗化的大众文化商品的抵抗更明显,并包含了带有网络民族主义色彩的观念,只是偶尔对主流文化表示抵抗。而这些特征与制作者的草根性、网络原创视频亚文化传统、网络民族主义思潮、商业化与有限收编等多重因素相关,正是它们使得这类短片呈现出复杂多元的文化抵抗性特点。  相似文献   

12.
王忱忱 《大观周刊》2012,(11):21-21
“hold住”是2011年开始流行的网络词语,后逐渐流行于各大报刊、杂志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探讨流行语“hold住”的来源、意义、结构特点及使用和流行的原因,有助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和准确使用流行语"“hold住”。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新闻标题在很多方面已突破传统新闻标题的规则,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变体,它在很多方面呈现出与众不同的语言特色:第一,借修辞产新词;第二,网络新闻标题与网络流行词语互为利用;第三,语法异化;第四,借用专用词语.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翻拍流行的传播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电视剧翻拍出现的频率逐年增高,正形成一种流行,而且这种流行还在进一步扩大和蔓延.流行本身即为一种传播现象,本文就尝试从传播学角度对该流行形成和普及的原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邵帅  薛可 《新闻世界》2013,(12):100-101
互联网时代产生了诸如网络语言迅速流行、人肉搜索及各种网络命名等网络行为,它们作为社会文化现象,具有各自的特点及产生的原因。本文从功能论的文化社会学观点入手,解读网络文化背景下的网络语言风格、文体特点、流行原因,人肉搜索的界定、发展历程、特点,以及网络命名的特征和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6.
自胡戈制作的视频短片《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在互联网上蹿红后,各种各样的"恶搞"作品充斥网络空间,"恶搞"成为互联网时代网络文化的一种形式。"恶搞"者主要运用戏仿、反讽、变形、拼贴等手法来解构权威、彰显个性。从文化上看,我们可以将网络"恶搞"看作是一种青年亚文化,它具有抵抗性、边缘性、娱乐性、颠覆性等特点。但是,在"娱乐至上"的时代,纯粹追逐娱乐快感的网络"恶搞"不利于青少年群体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需要对网络"恶搞"文化进行反思,把握好"恶搞"的度。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陕西关中方言在电影电视剧中出现的频率逐年增高,正形成一种流行,而且这种流行还在进一步扩大和蔓延.流行本身即为一种传播现象,本文就尝试从传播学角度对该流行形成和普及的原因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考察"贾君鹏"事件发展的前后不同阶段及其所处的传播语境的变化,分析某一网络传播语境和整体网络传播语境下网络受众符号解读的发展变化,探讨网络传播语境对受众符号解读的影响及其特征。  相似文献   

19.
Photo op是近年来在媒体中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语,在BBC网站上的流行词词典中,将photo op解释为:"photo op是photo opportunity的缩略语,即拍照的最佳时机,譬如从车里迈出,和主持人握手,在会议落座。你一定看过这种照片,它们看上去都差不多。"该词典进一步解释道:"Photo op是媒体为名流政要拍照的时机。毫无疑问,这意味着拍照的位置是可控的,拍  相似文献   

20.
陈万怀 《新闻界》2013,(17):47-50
网络流行语的传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传播,也是一种特定的社会传播现象。网络流行语汇集了某个社会时期或阶段公众的集体记忆,获得了集体的认同,并借助网媒进行话语的扩张,从而成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象征符号。本文基于网络流行语的社会传播语境,对网络流行语的流行范式与社会传播意义进行解读,为认知与把握当代社会流行文化、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变迁等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