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工作,被人们誉为“为他人作嫁衣”,是一个默默无闻、乏名少利的行当,但在现代文明社会的文化事业中,却又是不可或缺的工作。几十年来,我置身其中,备尝酸甜苦辣,可谓五味俱全;现在回想起来,又觉得苦中有乐,乐中有趣,不但无怨无悔,反倒觉得它丰富了我生活的内容,值得细细品味了。  相似文献   

2.
报纸上一篇好的言论,可以称之为一杯让人回味无穷的好酒。因为它是在新闻事实的基础上,由新闻人"酿"出的玉液。既然是一杯好酒,就自然区别于没滋没味的"白开水"了。所以,一篇好的言论一定要有深刻内涵、有独到见解。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相似文献   

3.
亦杰 《报刊之友》2002,(4):39-40
在《西安晚报》帮忙主持“古城论语”栏目4年,对言论编辑工作有些体会,梳理出来,供报社领导和言论编辑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我每年给《金华日报》、《金华晚报》写些农业方面的言论,见诸报端的年均50多篇。有的问我这方面有什么经验,我觉得论经验谈不上,通过写作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开言不离“三农”。近年我在  相似文献   

5.
《今传媒》2002,(4)
在《西安晚报》帮忙主持“古城论语”栏目4年,对言论编辑工作有些体会,梳理出来,供报社领导和言论编辑们参考。一、言论有“卖点”。这种商业化的新闻语言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才有的。近年来,有一种新闻现象,越是发达地区的报纸越重视言论,如《深  相似文献   

6.
李怡 《编辑学报》2014,26(5):490-491
结合科技期刊编辑工作的特点及自己成长的体会,总结"边干边学,自我提高"的学习方法。认为:要调整心态,静下心来做编辑;要有针对性地学习与刊物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法律法规;在工作中学习,培养文稿编辑加工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吕叔湘先生在本刊创刊号上“谈谈编辑工作“一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吕先生那篇文章谈的是著作稿的编辑工作。我想把我在外文编辑工作实践中的一些粗浅体会,提出来请大家指教。在工作中首先遇到的困难是组稿,也就是有了适当的选题找不到合适的译者。可以肯定,大多数译者对于他们各自的专业是有造诣的,如果从事著作,他们一定会写出有质量的作品。可是我们要的是译稿,因此这里又牵涉到一个理解外语和翻译技巧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不少青年新闻工作同志问我:你干新闻工作时间不短,对这一行的主要体会是什么? 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从《人民日报》工作岗位退到二线后,我继续关注我国新闻工作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写些有关方面的文字,这么说来,同新闻结缘已有一个花甲周期,时间不算短。但取得经验不多,积累教训不少,主要体会一言难尽。如果勉强概括一条,我想提“入门不难,提高不易”几字,跟同行商讨。 我认为这几个字有历史印记,也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春蚕到老丝方尽,蜡炬成灰光始灭”。这首诗用在上海文艺出版社编审、《小说界》编辑谢泉铭身上最确切没有了。30多年来,他每天早上照例骑着自行车,带着一包书稿匆匆地赶向编辑部,晚上又带回一包书稿回到仅16平方米的家。在缝纫机台面那么大的领地上阅书改稿,直到深夜。就在这块小小的台面上,他送走了多少星辰、夜露,投入了多少精力、智慧。经他辅导和培养的作者数以百计,而经他修改发表的作品更是不计其数。他当过草明、陈登科、谢璞等一批知名老作家的责任编辑,更是悉心培养和扶植了张抗抗、王安忆、叶辛、王小鹰、郑九蝉、沈善增、曹正文(米舒)、忻趵等一大批当今正驰  相似文献   

10.
1996年10月4日月时30分,病魔夺走了一位在新闻战线上苦斗了47年的老编辑的生命。他就是刚刚步入古稀之年的《解放军报》原民兵工作宣传处副师职编辑王点同志。王点同志1926年6月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沙浒乡大麦庄。1947年人吉林长白师范学院学习。在学生时代,王点同志就追求进步,向往光明。1948年7月5日,北平国民党反动当局胁迫东北旅平大中学生受军训、当炮灰,各校学生强烈反对,遭到反动军警镇压,酿成“7.5”血案。在学联领导下,王点同志参加了“东北华北学生抗议句.5’血案联合会”,并同进步学生一起提出“反剿民、要活命”的口…  相似文献   

11.
一提起为通讯员作嫁衣裳的记者,许多通讯员都自然的提到解放日报社分管社会新闻而做常中班的张全麟这位老记者。我很早就认识老张,经常用信、稿和电话同他保持联系。他为通讯员作嫁衣裳的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采访踏实,工作负责;态度热忱,说话和气;默默无闻,从不署名。就拿刊登在今年3月11日《解放日报》的《拾到金饰美元不动心,青工陈志明上门还失物》一稿来说,足见老张采访踏实,工作负责的优良作  相似文献   

12.
张荣 《编辑学刊》2022,(6):44-48
<正>一、郑张尚芳先生2021年8月,郑张尚芳先生去世三年多后,中西书局在潘悟云先生和几位青年学者的支持下,出版了《中西学术名篇精读·郑张尚芳卷》。郑张尚芳是当代著名语言学家,他去世后,《辞海》(第七版)设人物专条,介绍他“长期从事汉语方言、汉语音韵、汉藏语言比较等研究,  相似文献   

13.
《唐诗三百首》中秦韬玉的《贫女》,以其名句流传千古:“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最后一句在流传中,已经脱离原诗本意,成为一种人生和人品状态的比喻——为他人得意而奉献自己。这状态后来又被引用形容某些行业特色,表现该行业及从业者的素质。自有活版印刷以来,在图书出版和期刊发行系统中,专门从事编辑工作的业者,便时常被著作者称赞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相似文献   

14.
鬼使神差,命里注定我这一辈子该提笔杆去爬格子。从1958年北京大学毕业分配到地方报纸当驻县记者,到采编参半的编辑;从当编辑最后又当机动记者。33年,我在新闻岗位上不过兜了一个大圈子。多姿多彩的记者生涯,想起来固然令人心荡神驰,那么,朝夕伏案、单调、繁杂的编辑工作又能给人留下点什么呢? 说实在的,我正儿八经地当编辑,还是调到《瞭望》以后的事了,前后也不过五年光景。不管干好干孬,这辈子总算尝到点为人作嫁衣的滋味,想起来倒也不亏。  相似文献   

15.
唐瑾君把自己比做做嫁衣的入,许嘉璐先生则在为该书所作序言中把唐瑾和她的同事们比作"构筑入类心灵之桥"的建桥者。唐瑾君策划编辑的书数以百计,但她的那片"林子"是有自己的骨干林木的,那就是翻译类书籍。  相似文献   

16.
我是解放军报第五届函授学员,写报道是我的一个业余爱好。几年来,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充分利用业余时间积极钻研新闻知识,坚持写稿、拍摄新闻图像,并虚心向记者请教,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拍摄技巧,广泛宣传海警官兵的战斗风采,取得了一定的收获。去年以来,我共被全国各级新闻单位采用稿件近100篇,并荣立三等功一次。下面所谈的是自己对新闻报道的一点体会和感受。一、多学习、乐吃苦,始终保持新闻敏感性写稿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要有乐于吃苦的精神,要善于学习,善于研究,善于把握有报道价值的东西,工作中始终保持新闻敏感性。199…  相似文献   

17.
当编辑将近二十年了,一直是在从事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将近二十年的编辑历程,是沿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所指引的道路走过来的。因之,编辑工作和编辑思想,也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发展变化着,成熟着,这就是在古籍整理出版工作中,由被动到主动,由消极地整理旧籍到积极地开发适应时代需要的新选题。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二十周年,回顾本人的成长道路,在编辑工作的不同阶段上,迈出了三大步,发生了两次编辑思想的变迁。第一步是"摸着石头过河",试探着走路,学当编辑。那时,既处在"解决书荒"的全国出版大趋势中,又面临着抢救古籍的…  相似文献   

18.
亦儒亦贾——市场条件下编辑的双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人们有意无意地淡化了出版过程中的经济运作,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版业投入到了市场经济的浪潮之中,不仅表现于图书的销售环节,亦贯穿于图书编辑的全过程,其结果必然导致编辑人员在编辑观念和编辑行为上的变革,对我国今后书业的发展也将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说,出版社的声誉和形象是靠出版物支撑起来的,而出版物格调之高低,质量之优劣,特色之有无,效益之好坏则取决于编辑者的眼光和才情;所谓眼光和才情指称的正是编辑者的素质问题,要之为两点:既有文化人的品质,又有生意人的精明,亦儒亦贾,两者的有机…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