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汉字汉语专题研讨的主要任务是,选择某一问题,通过语言实践活动,在分析语言文字现象后发现蕴含其中的语言规律(语理)。在"汉字演变"专题研讨任务群中,我们以"名字"为载体,设计了"名正理顺"和"名如其人"两个语言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对汉字演变的兴趣,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相似文献   

2.
近日,一张有关食物的汉字趣图在微博上热传。图中包括27个汉字,每个字的一部分结构被相应食物的象形图所代替。据说这是中国某饭店给老外准备的菜单,有了新一代的象形文字,外国友人点菜不用愁了。一位外籍语言教师认出了其中的大部分汉字,他认为对于正在学习中文的外国人,这是一张很有趣的图。"但是,如果对于不懂中文的外国人来说,辨认起来有难度,他们可能会误以为真正的汉字就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3.
《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字形音义源流电子检索系统是应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政策与标准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通用规范汉字表》8105字形音义源流研究"的研究需求构建起来的,目的是要提供一个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8105字字形、字音、字义源流演变为一体的计算机检索系统,将学术研究与汉字知识普及相结合。文章详细阐释了构建该系统的必要性以及设计理念。该系统的构建旨在服务于国家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宣传解读,弘扬以汉字为载体的传统文化知识,为民众正确使用汉字提供尽多可能的便利。  相似文献   

4.
汉字发展到今天不仅是交流信息的语言符号,更被视为有着巨大生命力和感染力的设计元素,其独特的装饰感、象征性或造型研究的价值都超越了其记录和传达语言的符号功能而成为艺术,并被广泛应用于视觉设计的诸多领域。本文的重点在于以视觉文化思维的研究视角,用汉字的造字法则"六书"来解读汉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方式和思维,探索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汉字造型之美。  相似文献   

5.
    
汉字,美丽且充满神秘感:它们为什么是这个样子?林西莉在其《汉字王国》中,以引人入胜和活泼生动的文笔讲述了三四千年以前汉字的产生,形象地描述了反映古代人生活和环境的古老汉字。从理论上讲,《汉字王国》是一部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文明史。林西莉女士没有使用“经院式”的语言,而是使用她特有的表达方式“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轻松、自如,优美、动听。本文就是从该书中节选的一个片断。  相似文献   

6.
汉字是祖国语言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一张靓丽名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授学生识记汉字非常重要,本文中笔者将以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为例,从生活识字法、游戏识字法及自主识字法三个方面简述我们应该如何以趣味方式帮助小学生进行汉字识记学习。  相似文献   

7.
    
我们学习语文,从每一个汉字开始,一笔一划都是先人的智慧,音形义中蕴藏的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字开篇,让你从头开始感受汉语的美妙与魅力。传统的中圆,是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为语文入门教材的,而语文中考和高考的前三题也是紧紧围绕字音、字形、字义而设置。所以开篇以"字"为主体,每期解读与主题相关的一个汉字。以汉字的音  相似文献   

8.
正小说人物的解读离不开人物语言这一重要抓手,但如果就语言而论语言,那可能会造成人物性格的扁平化,无法使其"立"起来。如果我们能够结合人物说话的特定环境与人物说话的目的再来分析,那就会读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物。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好嘴杨巴》是冯骥才《俗世奇人》系列中的一篇文章,讲述了天津名吃杨巴茶汤成名的过程,特别是传奇人物杨巴的聪明才智,凭借一张"好嘴"化解了一场危机。在解读人物时,不少教师会抓住杨巴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互联网+"和"一带一路"新形势下的汉字规范进行探讨。文章从最高频汉字"的"出发,对汉字使用频率及其规范标准进行解析,从而分析新形势下汉字规范的难度和对外输出汉字规范标准的必要性,最后分析强调汉字规范的建立和其对外输出的重要意义。文章站在"互联网+"和"一带一路"新国家战略的高度,紧跟时代语言问题热点,对当代语言生活问题进行探讨,强调做好语言顶层规划,是语言政策和语言规划方面研究的又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0.
许慎所谓"六书":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到今天为止,大体上还是一种可取的说法。其中所论"本无其字,依声讬事"的假借造字之法,使原始汉字突破了象物象事的表意造字束缚,开辟了以语音为线索记录语言的新的造字途径。本文通过考察汉字乙、丁、卜、少的假借造字情况,揭示了假借造字之法对汉字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汉字,是记录语言的符号;汉字,独体为文,合体为字;汉字,是一幅立体的画;汉字,是一首流淌的诗;汉字,是一曲动听的歌。汉字,"凡解释一个字,即是作一部文化史。"(陈寅恪语)汉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鲁迅语)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也是贯穿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写字,对初中生来说,新课程标准(2011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20,(6):35-39
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汉语、汉字是中华民族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标识!中华民族通用语言是以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天人合一"的理念按照宇宙基本事物形状的全部信息"摹写"创造的,它是以中原话为基础的具有严谨的规律、完整的科学的语言系统。中华民族依靠它生存、发展,创造了连续不间断的五千多年的文化史。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系统由有声语言——汉语和有声语言的"物化物"——汉字组成。它诞生于以"凤"为图腾的中原地区,其有声语言——凤鸣借助其有声语言的"物化物"——文字,腾飞九天而贯古今。  相似文献   

13.
以"象形"为基础的"六书"法则所构成的汉字,是书法艺术的基础.汉字,一字一义,给人以形象的、确定的概念;因此,它较其它文字容易学、容易牢固地掌握.这是为一些中外人士所论证过的.为众所知,汉字作为纪录思想和语言的工具,为流传古今中外的文化起了很大的作用.然而,我认为它在流传当中也给人们以"形象思维"的伴奏,而形象思维是各种思维形式的根本.以汉字书写而形成的"书法艺术",是世界艺术苑地上独一无二的奇葩,是我国人  相似文献   

14.
<正>本书简介书法是汉字书写的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以唐代书法理论家张怀瑾形容书法的名句"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为名的这本书,是一部能够融艺术性与学术性、知识性与鉴赏性为一体的书法书。所谓"六体书",在本书分别指的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和行草书。这个顺序大致反映了汉字产生和演变的过程。因不少基础汉字的行书、草书区别有时并不大,故这里将行草合为一体。依据古人"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原则,本书遴选了50个汉字。所选文字多为象形字,偶有一些比较基础和常用的会意字、形声字。  相似文献   

15.
汉字是汉民族语言的基本组成成分,是国家法定并大力推广使用的文字.过去的语文大纲要求学生将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而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则改为"规范、端正、整洁",在"正确"的基础上突出了"规范"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9条作了这样的规定:国家机关以规范汉字为公务用语文字.这一规定,确定了规范汉字的法律地位.因此,写好规范汉字是新时期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它排在六大任务群之首,是“语言运用”这一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以汉字为轴心,通过观察、分析、整理,从“发现汉字的构字组词特点”开始,到“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由此再进一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并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规范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有效交流沟通,为其他任务群的学习奠定基础。(王崧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案例式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17.
汉字是表意文字。这一特点决定了它不仅能够用来记录我们祖先的语言,而且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着汉民族的思维特征和情感取向,沉淀着特定时代的文化信息。文章拟从汉民族居住方式的演化、汉民族住宅格局的美化和汉民族房屋建筑的等级化三方面入手,通过对与居住有关的部分汉字形、义、音的解读,以窥视中国人居住条件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8.
"文字是有声语言的书面表达形式"、"文字是有声语言的辅助交际工具",等等,是我们常见的汉字定义,似乎也成了一种共识。申小龙教授提出"汉字是汉民族思维和交际最重要的书面符号系统",突显人文性是该定义的最大贡献,也是对前人"单线进化论"误区和盲端的指正,但它似乎也糅入了模糊概念。笔者立于伟人们的肩上,对汉字定义作了修正。希望在纲举目张之词的定义背后给人们带来更多的思考和启示;另一面,也希望辞书界为该词下一个合理定义,以更好地指导语用。  相似文献   

19.
对外汉字教学一直被认为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这是来源于人们对汉字性质的认识,已经形成思维定势的"汉字观",汉字构造的特殊性不止体现在汉字是表意文字的性质方面,在认知心理学上,汉语母语者和拼音文字母语者在人脑的语言功能上也有差异,例如神经语言学将人脑语言功能氛围前脑的"布洛卡区"和位于后脑的"威尼克区",中国人大脑是前者发达,而西方人是后者发达,所以决定了对带有图形性质的汉字是否有强烈认知,即是"视觉-图形-阅读-语言"和"听觉-语音-听说-语言"。因此表明,利用认知的成果来学习汉字,决定了对外汉字教学能否打破思维定势,将汉字发展的历史与逻辑结合起来,树立科学的汉字观。本文从对外汉字教学的目的出发,认识汉字部件和部件认知,以提高学习汉字,学习汉语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笔者偶然看到了中国的"木兰从军"故事,编入美国小学三年级某个版本的语文教材。课文由14张精美的图片构成,图片是中国化的图片,图片里的文字是《木兰诗》文字,文中汉字占了很大的篇幅;图片下面的说明部分是英文,整个课文类似于连环画。该书把木兰故事编在"冒险"的主题单元里。而反观该诗在中国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