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帕特利克·怀特是澳大利亚最重要的现代主义文学家、197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怀特是一位同性恋作家,在当时主流文化的压制下,他在作品中对于性与性身份问题的表现较为隐晦,作品中人物的性身份和性角色常常处于不稳定、不确定的流动状态.通过对于怀特作品中人物性身份的发掘,我们将得以了解其对人性方方面面深刻认识.  相似文献   

2.
作为人之本性的爱情,在现代文学的书写中呈现了多样化的内涵,自始至终与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相关联。在五四时期,爱情附着在个性解放的大旗下,是佐证知识分子自信力的有力武器;在革命认同的30年代,爱情遮蔽在革命的羽翼下,有力地缓解了知识分子的身份认同焦虑;在人民认同的40年代,爱情成为知识分子心灵的安慰剂,是知识分子在日益边缘化的处境中安慰心灵的良药。这种借女性的爱情来彰显身份认同上的自信或缓解身份认同上的焦虑的写法,仍没有脱离传统文学的窠臼,使得现代文学的爱情书写某种程度上缺乏了一种形而上的品格,很难达到对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爱情是人类最神圣的情感之一,它能够折射复杂人性浮现灵魂的奥秘。铁凝清醒看到女性的生存状态,坦诚展露女性欲望,书写女性理想爱情寻觅之旅。笔下的女性人物为走出爱情镜城不懈努力,却无一例外地滑入爱情囹圄,暴露了现代女性在成长过程中某种必经的阵痛。爱情不能帮助女性解脱与成长,她们只有走上自尊自立的理性出走之路才能获得救赎。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笔下的爱情诞生于现实人性的大地上,成长或毁灭于“意志”的土壤中。对人性的冷静观察和描绘是劳伦斯小说故事展开的重要基础,而人物的意志则是情节的第一推动力,人物之间的冲突实质是意志的冲突,爱情成为人物激情的演练,是生命意志的自由抒写。  相似文献   

5.
《绝秦书》描写了民国十八年(1929年)前后发生的陕甘旱灾引起的大饥荒。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小说中人物大都走向"死亡",但同样的"死"却蕴含着不同意义。小说中描绘的许多小人物:或为一厢情愿的爱情;或为不值一文的尊严;或为牵挂在心的亲人,最终都难逃"死"的结局。从这些小人物身上,发掘出大灾难下人性中难以磨灭的温存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基督山伯爵》(又称《基督山恩仇记》)是法国作家大仲马的杰出作品。主要讲述的19世纪一位名叫爱德蒙·邓蒂斯的商船大副受到陷害后的悲惨遭遇以及日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成功复仇的故事。透过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作品刻画的各个人物生动形象,在主人公的爱恨情仇当中揭露了人性中的阴暗与丑恶,同时也彰显了人性中宽恕与爱情的美好。全书具有浓郁的传奇色彩和很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对《长生殿》的研究,多停留在社会学、政治学和一般美学的层面。其实《长生殿》真正触性动情的是明皇贵妃的爱情悲剧。他们身处封建权力金字塔的顶点,却不能掌握自己爱情和生命之舵的流向。本文准备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主题三个方面重新审视李杨爱情悲剧。1 关于悲剧人物,西方悲剧理论的鼻祖亚里士多德强调高贵的地位和性格的缺陷。唐明皇、杨贵妃则无论从身份地位还是思想性格都巧合了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人物提出的标准,他们既有高贵的地位又有由高贵地位带来的先天的性格缺陷。在文化的本位追求中,帝王应勤政爱民,治国平天下,后妃应母仪天下不淫其色。至于男女之情夫妇  相似文献   

8.
欧阳子以独特的写作视角,描绘出人性"原始森林"的画面。作者从婚姻恋爱角度入手,探索人物潜藏在心灵深处的隐秘,挖掘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在爱情问题上表现出来的"缺陷",突出人性的多面性与复杂性,这也是作者对现实人生的一种独特理解。  相似文献   

9.
宗璞的《红豆》自刊载以来就备受争议,但它的艺术魅力却未因此而大打折扣,相反在至今五十多年的历史长河中,《红豆》却依然散发着魅力与光泽。原因之一便在于它突破了主流文学的禁锢,通过对人物内心情感的流露,人物个性的彰显以及对生活中爱情琐事的描摹来展现人物情感世界的复杂性和内心挣扎的深刻性,从而凸显人性和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0.
张进 《考试周刊》2012,(20):14-15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菲茨杰拉德最成功的小说。盖茨比执著追求爱情,为爱不择手段,疯狂积累财富,却落得悲惨的结局。文章通过分析人物思想性格、社会背景揭示了盖茨比悲剧的阶级对立成因,揭示了金钱社会对人性道德的腐蚀和毁灭。  相似文献   

11.
池莉小说所呈现的有关"不谈爱情"一直是打动读者的一大亮点,她笔下的人物在细水长流的生活中总是说出或者表现出"不谈爱情"的意向,仿佛爱情总是与心、婚姻相游离的。但小说中看似"游离"下却包含了浓郁的脉脉温情,且持久不散。为此,从池莉的几部小说出发,就几位主要男女主角在爱情的抉择上面的表现,来分析其"不谈爱情"背后的满是爱情存在,以期让大众明白爱情始终存在于普通生活的每分每刻。  相似文献   

12.
人性的闪光与毁灭——苔丝和珍妮形象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文学悲剧人物苔丝和珍妮在人性的呈现中体现了做人的价值:面对生活的沉重打击,表现出坚强的生命意志;在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压下,以动人的爱情增添了人性的光彩。同时以人性的毁灭构成了各自的悲剧命运:都被贫穷否定了自身的价值;金钱社会的法律和道德是毁灭她们的直接工具。  相似文献   

13.
孔乙己,封建思想毒害下的死读书、读死书的悲剧性人物。他一生不曾考取秀才,但却又放不下读书人的身份,一生穷困潦倒,满嘴之乎者也遭人耻笑却又不自知,他是封建社会落魄读书人的代表。  相似文献   

14.
小说史上书写身份与爱情之矛盾的作品不在少数,男女主人公之间因为种族、年龄、阶级地位等种种原因的限制无法品尝爱情的甜美滋味,而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遗憾。高君的《我爱你》同样是一个关于"身份与爱情"的故事,却不在通常的身份妨碍了爱情实现之处做功夫,而是在男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对《长生殿》的研究,多停留在社会学、政治学和一般美学的层面,其实《长生殿》真正触性动情的是明皇贵妃的爱情悲剧。他们身处封建权力金字塔的顶点,却不能掌握自己爱情和生命之舵的流向。本文准备从悲剧人物、悲剧冲突、悲剧主题三个方面重新审视李杨爱情悲剧。 1 关于悲剧人物,西方悲剧理论的鼻祖亚里士多德强调高贵的地位和性格的缺陷。唐明皇、杨贵妃则无论从身份地位还是思想性格都巧合了亚里士多德对悲剧人物提出的标准,他们既有高贵的地位又有由高贵地位带来的先天的性格缺陷。  相似文献   

16.
韩彬 《考试周刊》2013,(92):12-12
《小姨多鹤》是一支人性的赞歌。作品通过这六口之家里的亲情、爱情、友情,把人世间的伟大人性开掘得淋漓尽致、深刻辟透。战争如此残酷,但它在人性面前却显得不堪一击;生活固然艰难,却也不能压倒人性的力量,没有比人性更坚强的了。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全部小说是他考察人性的“实验室”,考察的方法是将人物置于绝境,对人性的悲观绝望贯穿了所有作品;而《伤逝》是以人性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爱情加入全部人性考察的,如此,丰富完善了他的国民性(人性)主题。  相似文献   

18.
艾丽丝·门罗的小说《家当》以1位中年女作家视角回忆姑妈艾尔弗莱达以及两人之间微妙关系,展现人物在错位的空间中的情感体验。艾尔弗莱达从乡村移居城市,家园空间的转换导致她身份困惑并尝试通过对家园空间的追忆和回归获得身份认同,却以失败告终;叙述者在压抑的家庭空间和不对等的爱情中自我空间错位而导致身份困惑,尝试在第三空间中重建自我身份。基于索亚的空间理论,结合门罗自身经历,对比两位主人公自我追寻之路结局得出:第三空间中自我探寻是解决门罗小说女性自我身份认同问题的合理办法。  相似文献   

19.
唐传奇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历代文学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彩。唐传奇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也赋予小说长廊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敢于追逐爱情、争取爱情自由的人物形象。而白行简的《李娃传》以其曲折完整的情节结构呈现了李娃善良、忠贞同时却又世故圆滑、巧于心计的多面性形象。其人格深处的自主意识和女权意识的人性风采在唐传奇的人物画廊中涂抹了绚烂的一笔。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历代文学长河中闪耀着独特的光彩。唐传奇中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也赋予小说长廊一个又一个有血有肉、敢于追逐爱情、争取爱情自由的人物形象。而白行简的《李娃传》以其曲折完整的情节结构呈现了李娃善良、忠贞同时却又世故圆滑、巧于心计的多面性形象。其人格深处的自主意识和女权意识的人性风采在唐传奇的人物画廊中涂抹了绚烂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