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民歌形式,这就构成了我国庞大的民歌体系,而民歌色彩区的划分就成了许多专家学者所研究的重大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哪些地方民歌有着共同的风格特点而哪些地方民歌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有相同风格特点的几个地方就可以划为同一色彩区。从1980年王耀华先生率先对福建民歌色彩区划进行研究开始,人们开始关注到民歌的色彩区划分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总结许多专家学者对民歌色彩划分这一问题各自独特的见解分析与得出的相关成果,引出如今中国音乐界对民歌的色彩划分问题的研究程度与状况,最后笔者提出自己的分析、见解与总结。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地域广阔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国,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民歌形式,这就构成了我国庞大的民歌体系,而民歌色彩区的划分就成了许多专家学者所研究的重大问题。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找出哪些地方民歌有着共同的风格特点而哪些地方民歌又有着明显的区别,有相同风格特点的几个地方就可以划为同一色彩区。从1980年王耀华先生率先对福建民歌色彩区划进行研究开始,人们开始关注到民歌的色彩区划分这一问题。本文通过总结许多专家学者对民歌色彩划分这一问题各自独特的见解分析与得出的相关成果,引出如今中国音乐界对民歌的色彩划分问题的研究程度与状况,最后笔者提出自己的分析、见解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鄂西北地区的向坝民歌是我国众多民歌中富有特色的一种。鄂西向坝民歌历史久远,内容丰富,音色优美,亲切自然,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向坝民歌的文化价值,传承关系等角度,对这一民歌体进行收集和研究。搜索出我国原生态民歌的体裁和类型,进一步探索民歌演唱如何体现民族性、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  相似文献   

4.
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与鄂尔多斯蒙古族短调民歌共存的一种声乐形式,这种蕴含时代特征的艺术通过千百年的传承成为了蒙古族居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对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中的地域与风格进行研究,首先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形成与特征进行了简单的阐述,然后对鄂尔多斯蒙古族长调民歌在传承中的地域风格形成进行了分析,最后阐述了长调民歌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一些建议,希望能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研究和发展贡献微薄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民歌是语言民俗的一部分,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民俗事象。以冯梦龙《挂枝儿》、《山歌》等为例,可以考察明代民歌中的多种民俗如婚恋民俗、信仰民俗与生产民俗。研究明代民歌中所蕴含的民俗事象有多方面的意义:明代民歌与民俗是紧密结合的,对民歌与民俗进行综合考察是中国历来的优良传统;明代民歌有助于明代民俗语言的研究;明代民歌中的民俗事象的解读有助于对明代民歌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6.
文化生态保护与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文化生态视阈下的土家族民歌研究主要拟在生态学及相关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土家族地区民歌的史实来进行实证研究。其一,围绕土家族民歌生态生成环境的内容与特征,用文化生态保护的立场和民族志方法来进行个案描述和理论分析,全面探讨文化生态视阈下土家族民歌的内容、特征、形式、发展等,研究土家族民歌在发展创新及基于文化生态视域下的发展策略。其二,针对土家族民歌所表达的方式、特点及对音乐文化研究的影响,采取历时态和共时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来组织材料与分析问题,通过时态性的文化把握,考察土家族民歌研究的重要意义。其三,对土家族民歌进行规律性的提炼和理论创新,在认真研究、鉴别现有文献资料的同时,丰富对土家族民歌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巢湖流域是巢湖民歌的主要产生、传唱地。巢湖民歌种类繁多,主要有号子、山歌、小调等。巢湖民歌思想健康、内容丰富、魅力独特,是江淮地区民歌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民间艺术的瑰宝。巢湖民歌艺术手法多样、生动,表现生活面广,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第一批被正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民歌之一。根据当下广为传唱和文献记载的巢湖民歌,分析巢湖民歌的类型概况、思想艺术特征及其传承与发展方向,以期推动巢湖民歌研究更加深入,使其能在当今多元的文化生态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河南民歌积淀深、数量大,民歌当中蕴含的大量的文化信息,深入挖掘河南民歌的文化内涵,对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与精华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河南民歌研究现状、存在问题的系统全面的分析,对河南民歌今后的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9.
民歌历来是世界各国人民反映生产生活,抒发自我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艺术载体。尤其在以抒情艺术为源头的我国表现尤为突出。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中就存在大量的民谣。而十五国风中的魏、唐二风主要记录了山西地区尤其是晋南一代的民风民俗。因此,研究襄汾民歌,不仅是对该地现存民歌的系统整理与研究,更是切中了我国远古民歌的文化脉搏。其次,山西现在又是我国民歌的集中地之一,富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随着近年来非遗工作的推进,左权民歌、河曲民歌逐渐被人们所熟知。而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的襄汾民歌却鲜为人知。因此,决定选择襄汾民歌作为研究对象,在前辈文献积累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探讨,开辟其理论研究的新视角。通过对襄汾民歌艺术特色的挖掘,更深入地发现其蕴藏的民风民俗、艺术风格、演唱技巧等内容。希望对于推动襄汾民歌的整理、保护、宣传工作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0月11日,很荣幸能够亲耳聆听一场民族音乐会,演唱内容是部分有地方代表性的民歌,让我们受益匪浅。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民歌知多少"——民歌的推广与研究,聆听纯美之声,探访乐之根本。一、我理解的此次演唱的"民歌""民歌",在中国的土地上,由各个地方的老百姓,在劳动、生活中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用本民族、本地区的语言、  相似文献   

11.
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研究亟待深化和创新。要深化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研究,文化哲学研究方法的运用,考察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性、民族化、国际化和现代化是不可或缺的。既要坚持民歌艺术节传统性和民族特色,又要突出民歌艺术节的审美性及艺术性,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国际化与现代化,不断进行艺术创新。  相似文献   

12.
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北民歌是镌刻在黄土高原上的一部史诗,是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一束奇葩.在陕北民歌中,情歌占据了大量的比例,情歌中又以展示悲情的作品最让人心酸与震撼.根据侠北民歌的特点,笔者认为在汉英翻译教学中对陕北民歌英译的处理应注意以下几点:提倡学生进行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直译和意译的翻译方法;帮助学生正确处理民歌英译的忠实性与民歌英文演唱流畅性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广西苗族民歌是一部形象化的苗族发展史,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而翻译作为跨文化传播的中介,为广西苗族民歌的异域传播架起了沟通的桥梁.基于跨文化视角,研究发现文化变通与互补、文化差异与意译、文化音译加注释等翻译方法有利于苗族民歌的跨文化移植和传播.  相似文献   

14.
《民歌认知与思考三题》是一篇关于民歌研究的重要学术论文,其中包含了诸多的学术新论,本文总结出该论文中提出的观点并结合自身对于民歌类分的认知对民歌类分进行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郝烨萌 《科幻画报》2023,(3):279-280
本文以山西左权民歌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大数据背景,探讨了左权民歌的传承与发展问题。通过对民歌的文化内涵、传统特色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提出了利用大数据技术推动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思路。研究发现,大数据技术能够为左权民歌的收集、整理、保护和传播提供强大支持,从而为民歌的传承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还探索了大数据与左权民歌传承的深度融合,对于传统文化保护与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前塔塔尔族民歌在传承与传播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试图为塔塔尔族民歌的生存寻觅健康发展的道路成为第一要务。笔者在不断研究中找到一些更好地传承、传播和保护塔塔尔族民歌的措施,以期使这一民族音乐奇葩能够开得更加绚丽夺目。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开展的新民歌运动,文艺界也参与其中。从收集、整理民歌,协助各地出版民歌集,到研究、赞美民歌的艺术价值,展开关于民歌创作手法和诗歌发展道路的两次大讨论,再到参与新民歌的创作、发表许多“民歌体”的作品,文艺界在这场诗歌运动中偏离了健康的轨道。这一段历史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能实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歌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歌是一种独特的音乐类型,是一种具有区域独立性的文化形式。民歌的产生与相互吸收,隐含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区域环境。当代民歌面临着三种二律背反现象,即民歌的经济价值与精神价值、民歌音乐发展价值取向与国际音乐发展价值取向、发挥地区特色与使地域民歌社会化和现代化三种矛盾。  相似文献   

19.
西方民族音乐学的传入 ,作为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知识体系为中国音乐研究、尤其是中国传统民歌文化的研究带来了一种新的思想与方法 ,使我们更进一步地了解民歌的群体性与社会群体、民族的文化衍生层次及其相关文化因素的特征 ;音乐工作者应遵循民族音乐学的原理 ,走出音乐分析式的单一学术研究模式 ,重视民间、民俗 ,深入田野调查 ,创作出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民族音乐 ,将优秀的民歌文化继承传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锣鼓草歌为例对川北民歌的特点、现状进行了研究,针对民歌传承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保护川北民歌,促进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并对传承与保护川北民歌的途径与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