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院校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直接关系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六观”教育是其核心内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其特殊性工作;网络等媒体教育是重要载体;民族院校必须动员与整合各方面力量和多种资源,构筑一个统筹协调、多方联动的“大宣传”、“大文化”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2.
“开放的民族”,这是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提出的新概念。一个民族,是否存在着开放,或是封闭的问题?我认为是有的。本人于1986年在《贵州民族研究》第三期发表的《试论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形式与发展的特点》一文中曾提出:“每一个民族要成为开放型的民族”的观点。“开放型的民族”与“开放的民族”虽然措词稍有差异,其基本思想和观点是相同的,采用“开放的民族”的名词更为确切,更为通俗易懂。开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简言之就是世代相传的文化,它具有承传性,连续性和发展性的特点,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在其发展历史进程中,创造了属于自己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印记着自己民族和国家的鲜明特色,这就是民族文化.文化会超越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不同阶段,持续地承传与发展,并对现实的社会生活产生巨大影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民族文化的载体,而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语文的灵魂.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注重语感的培养,也要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  相似文献   

4.
民族节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展现其社会功能的重要平台.绕家传统节日“冬节”是绕家人一年一度最为隆重的节庆.研究绕家“冬节”文化,剖析其社会功能,对探察民族风俗习惯的社会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江总书记的话深刻地阐明了国家的兴旺靠创新,民族的昌盛靠创新,实现现代化离不开创新.  相似文献   

6.
色彩词是感知、理解、认识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由于各个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同一色彩在不同的民族文化中被赋予不同的内涵.本文拟以“白”和“红”两种色彩为中心,通过对中日两国代表性色彩的比较,探讨两国色彩意识的异同,并进一步挖掘其深层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7.
傣族园“公司主导的社区参与”和巴厘岛“社区自主参与”是两种典型的社区参与旅游的模式.从民族文化和民族主体的角度来审视社区参与旅游,发现社区居民对其文化的保护过程存在“文化自在空间”和“民族自觉空间”.“文化自在空间”会受到社区居民、游客、政府、外地商等行为的影响;“民族自觉空间”包含族群认同感、对文化的认知理解和“文化自觉”等居民的自身族性因素.上述两个空间的大小将决定民族文化的存在状态,通过其合力大小构建出相应的矩阵模型.  相似文献   

8.
如何培养民族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精神无疑是一个褒义词,意指一个民族独特的、优秀的精神气质和品格。一个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建设一个强大的国家,当然要有自己的精神。首先的问题是,我们需要培养培育什么样的民族精神。我倾向于认同“培育民族精神”的说法,一个专制文化中、一个被称为“吃人”的文化中,是不太可能有什么丰厚的民族精神的,“民族精神”或文化的优秀传统是不应该从“圣人”的言论中寻找的,更何况“圣人”的根本出发点在今天看来,也存在着问题———无非是更好地维护等级的、专制的统治,所谓“民本”,也不过是使“民”能心安理…  相似文献   

9.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既有着一定的壮族文化共同性,又有自己的特性;“黑衣壮”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这个民族悠久的文化和灿烂的历史.以审美人类学视角可审视和研究这个民族的风格特色,考察文化背后的意义.黑衣壮人的文化行为是一种审美的表达形式,可体现其文化认同感.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地区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民族人口素质的特点,而民族人口素质如何又对其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当前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素质的“滞后”已对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产生了明显的制约性.本文依据民族地区现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着重分析构成民族人口总体素质的科学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及身体素质各自的经济功能即对经济活动产生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探索提高民族人口素质,充分发挥其经济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昆明”一词是个南亚语词,其本义是“人(人们、人民)。”昆明族当初应是一个南亚语民族,后来在汉藏语人南下的浪潮中,有的部分南迁,有的部分被同化,昆明族中的南亚语民族的成分渐渐淡化,汉藏语民族的成分越来越浓,最终成了汉藏语民族,但其族称却仍然是南亚语的。“巂”是个汉藏语词,本义也是“人”。“巂”人当初就是个汉藏语民族,这点与昆明族不同。孟高棉语民族中孟族的族称“孟”、芒族的族称“芒”、莽人的族称“莽”等词,与“昆明”、“吉蔑”、“高棉”等词同源,而本义也是“人(人们、人民)”。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中学数学的教学目标之一.近年来,在中考题中考查创新意识的试题日渐增多,其主要类型有: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改: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文新课改是一场继承创新的改革.在语文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我认为处理好下列几个关系很有必要。一、人文性与工具性——一个统一的整体曾几何时,“工具性”论者和“人文性”论者“斗”得很厉害。笔者那时在一所重点中学担任语文教研室主任,曾认真地关注了那场争论。当时有两点感觉:一是从“论战”双方的争论中,认识到了语文既有“工具性”又有“人文性”,二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语文就是很重要的交际工具,其“工具性”无可置疑;语文又不仅有“工具性”,它承载着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活”的精神,它的“人文性”也同样无可置疑的。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人类社会即将迈进的21世纪将是一个国际竞争异常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基本特征就是知识不断创新,高新技术不断产业化.新时代国家、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就是不断创新.江总书记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但是以往我们的创新成果并不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对青少  相似文献   

15.
瑶族是我国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其民族来源主要是“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原始居地在长沙、武陵两郡,即湖南的湘江、资江、沅江流域和洞庭湖沿岸地区。瑶族的传统经济是以山地游耕与狩猎为主,其居住特点是辗转流徙、逐山建寨,是我国南部一个典型的山地民族。大部分瑶族在南中国的五岭山地、云贵  相似文献   

16.
注重数学思想渗透提升创新思维品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提出了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从“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到“科学  相似文献   

17.
《民族政策常识》第二课,第17页中,关于‘什么是民族问题”这一框题的第二自然段说:“在阶级社会里,阶级剥削和阶级压迫是产生民族问题的社会根源.由于剥削阶级推行的民族压迫政策,引起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此,剥削制度下的民族问题,就是民族不平等和不团结问题,就是消灭民族压迫和实现民族平等的问题.”我认为这段文字中,最后一句话和前面相参照,在语法上,逻辑上都是错误的,因而也导致了语意上的错误.这段开头概述的观点是正确的.在这个前提下,为进一步说明阶级社会里,民族问题的实质,用了一个复句.这个复句的后一个分句中,又以两个“就是”领起组成了并列关系.并列分句的第二句“就是消灭民族压迫和实现民族平等的问题.”所陈述的对象是什么?从原文中看,它的主语显然是“民  相似文献   

18.
革命导师列宁说: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①换句话说,就是“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它激励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人为国家民族的繁荣昌盛而欣喜,为国家民族危难挫折而发愤;它鼓舞每一个有爱国心的人为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统一、富强而献身.  相似文献   

19.
当代国外社会发展理论逐步从“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民族职业教育应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趋势,不仅关注民族职业教育的“工具理性”层面,同时应突出其“价值理性”层面,民族职业教育应担负起双重使命,既要“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同时还要“促进民族地区人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最终是为人的可续性发展服务的.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时期关于民族问题的论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时期,最富号召力的口号是革命“排满”,最先揭橥的战斗旗帜是孙中山创导的民族主义。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族问题主要有两个。民族问题是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以及有关人士进行论战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主要内容有五个方面。其一,种族与民族的涵义以及民族同化问题。康有为认为满汉“同种”,梁启超认为满洲人“已同化于汉人”,其目的是为其“满汉不分,君民同治”的改良主义政纲标立证据。革命派认为满汉并非“同族”,汉人已沦入被满人征服同化的地位等观点,是其进行革命“排满”的理论基础。其二,朝廷与国家的区别以及中国是否“亡国”的问题。其三,民族革命与“排满”。其四,民族革命与反帝。其五,民族革命与政治革命。这场论战的重要意义。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论战的主要内容,一般认为有三个(即暴力革命问题,建国问题和土地制度问题),本文认为民族问题也是其重要内容之一,这是对此内容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