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檀林 《家长》2012,(10):47-48
母亲的葡萄园实际上就是老家院里的几棵葡萄藤。三十多年了,母亲一直住在乡下的老家,守着几间老屋和那个偌大的院子。如今,我们兄妹几个都在城里买了房,多次接母亲来城里住,可她住不了多久,就嚷着要回乡下,我知道母亲还是舍不得她的葡萄园。  相似文献   

2.
蒋朝江 《今日教育》2006,(7S):25-25
去年暑假之前,我已计划了去张家界旅游度假,我还把“张家界迷人风光”的碟片播放给家人欣赏,儿子兴奋得掐住我的脖子又跳又吻。可是孩子考试完的第二天.我母亲就把她的孙子接回了乡下老家。孩子和十来个小伙伴玩得开心极了。学校的工作搞完了,我收拾好心情打电话叫儿子回来一同去游张家界,原以为儿子定会很高兴的,没想到他竞舍不得走。这还不算,硬要逼着我到乡下陪他玩,他妈妈要上班,我就带上几本书回乡下老家了.  相似文献   

3.
由于工作繁忙,我很少回乡下看望年迈的母亲。思亲之苦常常搅得我半夜难眠。听说老家通电话了,我马上托人给乡下的大哥捎去1000块钱,让他给母亲装电话。 装上电话的第一天晚上,母亲就给我打电话来了,电话里她兴奋得嗓音都变了。她问了妻子问儿子,问了好友问邻居……半个小时后,在哥哥的催促下,她才挂断电话。从那后,每天晚上七点半,母亲都准时打来电话与我家长里短地说上一通。[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正>我母亲是地地道道的山区农村妇女,一生为生计奔波,为养家活口辛劳,虽然还不满80岁,却已一脸苍桑,走路蹒跚。20年前,因为父亲过早的撒手寰宇,我并将她从乡下接进了小城。开始,她觉得乡下人低城里人一等,很不情愿跟周围的人交住。于是,她就呆在家中时常跟孩子逗乐,得到些许乐趣。可后来孩子入托进园了,她便无所事事难以适从,闹着要回乡下老家与弟弟同住。近些年,乡下老家也富裕了,同样吃穿不愁,而且弟弟及弟媳都很有孝心,母亲回去自然有好日子过。可我不舍得让母亲回去,只想让她跟我及我的家人朝夕相伴,时常看看她那慈祥和善的脸,即便没有能力让她比其他老人活得更好,我也需要把她留在身边,尽一份孝心。  相似文献   

5.
打在城里落了家,我很少回乡下老家看望父母。上个月,我和老公都休假,就坐车回家探望二老。乡下的路非常难走,汽车像是喘着粗气的老人,在路上一走三颠的,等到了老家,我已经被颠得头昏脑胀。母亲看了,心疼地嘘寒问暖,还亲自到村医务所寻了中药让我服了。二老见到我们很高兴,母亲亲自下厨,做了我们爱吃的冬枣排骨、仙驴汤、曲曲牛肉等一桌子菜。母亲像个严厉的包工头一样,在一边盯着我们吃饭,要是见我们夹菜速度慢了,还会"呵斥"几句。  相似文献   

6.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于是,去年春夏,母亲在老家住了三个多月,我接她回来后,发现她身体明显好于在郑州时,我就问母亲原因,母亲说:"人是离不开太阳的。在城里,你整日寻着晒太阳,到乡里,太阳一直跟着你。"  相似文献   

7.
父亲去世后,我将母亲接到郑州,不让她回老家,因为那里保留着她和父亲生活的太多痕迹,这些痕迹会日复一日地让母亲联想到父亲。还有,母亲相信老家一种说法,老夫妻走了一个,另一个不出三年也会跟着去。所以我坚持让母亲住在郑州,直到父亲三年的祭日过了,我才对母亲说,明年春天,你可以回老家住几天。  相似文献   

8.
“城里的媳妇乡下的婆”。结婚初期,我一直担心妻子与母亲是否能和谐相处,因为她们毕竟没有血缘关系,在生活方式、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也是明摆着的事实。远在乡下的母亲也迟迟不肯进我城里的小家,即使偶尔来看我们一下,母亲也只住一两天便匆匆告辞。在妻子面前,母亲总说老家忙,有许多农活要干。其实,母亲早已从农田“退休”,所谓农  相似文献   

9.
正弟打来电话,说母亲天天闹着去停车点。这些年,母亲的记忆力衰退得厉害,而且常出现幻觉,所以才闹着去停车点接我。我原本打算把母亲接来和我一起住,省得她天天牵肠挂肚。但弟说,我得上班,母亲万一跑出去了怎么办?住在老家,乡里乡亲的都认识,可以帮忙照应着。我一想也是,便依了弟。心想,以后勤往老家跑着点儿就是了。一天,刚要上床歇息,弟打来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母亲下地干活时,将脚扭伤了,虽未伤及骨头,但短时间内是无法正常行走了。弟弟出差去了海南,母亲一个人住在乡下,我于是放下手中的活,立即赶回老家。我推门而入时,母亲正侧身躺在床上,她的右脚踝关节周围肿得十分厉害。我看了看带回的膏药使用说明,于是端来一盆热水,扶母亲坐起来将她的双脚浸入盆中。那是一双粗糙的脚,脚后跟皴裂的老皮竟有些刺手,右脚拇趾处本就有些突出的趾骨,因为曾被玻璃很深地划伤过而变得有些畸形。热水浸过母亲肿起的脚背,却并未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脚面肤质的干燥,我用手将水拂过她的脚腕时,母亲接连地说:“…  相似文献   

11.
我的母亲     
母亲常给我讲家里以前的事,讲她的成长史,她经历得太多太多,我觉得母亲很可怜.   母亲一路走采确实不易.童年时她和她乡下的舅舅一起生活,八九岁时就开始挑柴、洗衣、做饭,到了读书的年龄又遇上了"文革".母亲很早就来深圳打工,是个并不太受社会尊重的"农民工".后来和父亲结婚,两个人工资勉强糊口,但为了照料整个家,母亲在生下我之后就没有再继续工作.每天买菜、洗衣、做饭、打扫,十几年,母亲就这样不知疲倦地忙里忙外.……  相似文献   

12.
陪聊     
我母亲喜欢和我聊天儿,她从老家乡下来,家乡的新鲜事稀奇事,她都说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跟她聊聊城里的怪事趣事,她也很喜欢听。但我没有多少时间陪母亲聊天儿,因为老婆失业了,一家人的生活担子全压在我一个人身上,吃饭穿衣要钱,孩子上学要钱,母亲身体不好,看病吃药要钱……哪一样都不能少,我的工资不够用,怎么办?只好把业余时间全用上,干第二职业。  相似文献   

13.
母亲的年     
一晃儿来到城市已二十多年,每逢春节,我都会带上爱人回到农村老家。乡下的年虽然简单,却是原版的味道,不仅仅是家家门外的红灯笼,时不时响起的二踢脚,更多的是母亲的年味儿依然那么香醇浓厚。从我记事起,母亲的年总是那么忙碌。一进腊月,母亲就开始做准备了,她把猪肉、牛肉、鸡肉、鸭肉冻在一个缸里,把冻梨、冻柿子放进另一个缸里。临近年根,就更忙了,打扫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晚年其实是在左邻右舍的陪伴下度过的,我们几个做子女的都愧对她。1998年父亲过世后,母亲不让我们任何一个子女赡养,自己单过。我曾力劝过她,年纪大了,从乡下搬到县城里来,平时万一有个头疼脑热的也好照顾。她总说,乡下安静,说话的人多,照应的也多。母亲就在乡下住着,我每个周末都会回去住上半天。每次回去,总能在母亲的院子里遇到蛮子大嫂、卜大嫂、王三嫂、王二奶奶和本家的一个侄儿媳妇。这些邻居齐齐地告诉  相似文献   

15.
妻在县城工作,我们就用多年积蓄在城里建了一座将军楼。乔迁新居后,我却开始牵挂起住在乡下的八十岁老母来。可是老母眷恋着老家,任凭我磨破嘴皮也把她请不进城来。风雨夜,听着潇潇雨声,眼前仿佛飘动着老母的苍苍白发。熬过几个漫长的不眠之夜后,再回老家,我用布满血丝的眼睛乞求母亲进城,她出于对儿子的怜悯终于作出让步,答应只住两天。  相似文献   

16.
陪聊     
我母亲喜欢和我聊天儿,她从老家乡下来,家乡的新鲜事稀奇事,她都说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我跟她聊聊城里的怪事趣事,她也很喜欢听。  相似文献   

17.
<正>母亲晚年患有高血压,我陪她去宁波乡下静养,住在被舅舅称作“老宅岸”的楼房里。这是抗战前夕,我外公在上海开“海味行”期间在老家宁波盖的,盖得颇为讲究,在十里八乡出了名。母亲少女时代在此楼房里住了好几年,后随我外公迁居上海霞飞坊。没想到,这老宅在70多年后被毫无绘画基础的老母亲画到了纸上。  相似文献   

18.
立秋后几天,黄老师在乡下老家仙逝了.堂祭那天,我与几个二十多年前在黄老师麾下调皮捣蛋后又被修理得服服帖帖的同学前往奠祭.  相似文献   

19.
去年的五月     
去年的五月。我的母亲的母亲的母亲——我的曾外祖母以93岁的高龄去世了。我随母亲急急赶往她所居的昆山乡下.我曾经有过许许多多次的机会与她相见,然而最后都莫名其妙地错过了。现在她死了,我才记起我得去看看她,虽然她永远都不会知道她有这样一个重外孙女.长途车在沪宜公路上颠颠地开着.窗外下着雨,密密的雨丝悄无声息地打在车窗上,带来些许暮春的寒意.路旁  相似文献   

20.
母亲的电话     
帮朋友忙完他母亲的丧事,那晚我回到家后,禁不住地给在老家乡下的母亲打了一个电话,电话刚一拨通,手机里立即传来了母亲的声音——这足以表明她老人家还未睡,至少说还未睡着。而其时已是凌晨一点多了!其实,对母亲的这种认识,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时代。最初的记忆——我想也是我们这代人几乎都有的记忆,儿时的我每晚睡在被窝里,母亲挑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