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饥饿艺术家》被称之为"最精湛的作品之一,并且无疑属于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短篇小说之列"。这篇写于二十世纪之初的作品洋溢着20世纪60年代风行一时的"黑色幽默"风格,蕴含了"黑色幽默"两大基础因子——"荒诞"与"黑暗",彰显出了卡夫卡作为现代派文学大师的开创性贡献和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2.
卡夫卡是现代小说的创造者,是现代主义文学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对于卡夫卡而言,他所生活的政治动荡、思想转型的时代以及所面对的民族文化冲突和家庭阴影,等等,都是一个巨大的噩梦.一种对人类生存的危机感充溢在他的心头,他的内心因此成了一个"庞大的世界",借助文学手段将它宣泄出来,成了他"巨大的幸福":在黑暗之中,他需要歌唱.  相似文献   

3.
不知是巧合还是可以,在杨·马特尔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小说里,凡受到"饥饿"胁迫的人物,均因遵从或违背了会话交际中的"合作原则",最终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惩罚。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原因可以归结为作者对"人性"在饥饿的生存情境下的"善恶"伦理思考,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生态美学产生于后现代语境下,研究对象为人与自然的关系,同现代化所造成的生存危机和现代深层生态学密切相关。蒲宁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自然之美是其作品的一大特色。从生态美学观的主要范畴"身体感官"、"诗意地栖居"、"位置感"三个维度对该文本进行分析,不仅可以揭示蒲宁小说中丰厚的生态美学意蕴,而且可以使蒲宁小说的研究具有关怀人类生存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卡夫卡《变形记》中寓言化倾向相当出色,为其他表现主义流派小说的创作提供了借鉴. 本文以小说中格里高尔这一寓言角色为切入点,着重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寓言化特点,结合他自身的遭遇,进一步表现以格里高尔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社会小人物的不幸. 以人的异化开展主题研究,深入挖掘《变形记》的价值,以期更加贴近卡夫卡这位现代文化大师深邃、崇高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6.
格调是艺术作品所具有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调,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情操在作品中的总汇体现。西方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的格调从理论上看,它是个人的艺术风貌所具有的美学品格,是渗透在作品中的意蕴和情调,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艺术个性的集中体现,它具有时代性、民族性和阶级性。  相似文献   

7.
家族文学是贯穿20世纪的一个常写常新、长盛不衰的母题,三四十年代的海派小说在极力描摹现代化都市的同时,也对家族文化进行了不遗余力的书写。封建家族和现代家庭秩序的崩坏,都市和乡村的碰撞,人性的丑恶,传统道德的沦丧,是海派小说家族文化一以贯之的要素,这些要素交织在海派小说中,不仅烛照了时代变迁中人生的百态,而且可以从中窥见作家回望"家园"的矛盾心理。现代工业文明使传统意义上的世俗家园消失殆尽,置身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深感个人的渺小、苍凉,仿佛被时代所抛弃,于是在"离家"与"归家"的悖谬抉择中挣扎,永恒地追寻精神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初期,福柯研究重心转向伦理学,生存美学就是其主要成果。作为福柯一生中最后的理论贡献,生存美学致力于寻求主体被解构后全新的理论出路问题,同时又承载着福柯对于人类生存命运的深切感悟和力图实现自身审美超越的美好构想。生存美学的核心概念"关怀自身",不仅诠释了一种完美的生存境界,亦揭示出了生存实践背后向美而生的价值旨归。作为对古典诗性智慧的传承和对审美现代性的发扬,生存美学的可行性备受争议,但不能否认其仍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暴力美学"是由"暴力"与"美学"两个看似毫无关联的词汇相结合、经由纯粹趣味的追求演变成的一种电影风格和形式体系。作为一种美学主张,暴力美学消解了观众对暴力的恐惧,提供给观众特殊的形式感,承载着伦理与教化,折射出了现代人的生存状态。本文以暴力美学为切入点,探讨东西方暴力电影在场景铺排、艺术展示和表现方式上风格迥异的美学表达,通过对东西方电影中暴力美学运用进行比较,审视并深度挖掘电影中暴力美学的内涵和意蕴。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巨大的艺术价值在于小说人物的塑造上,它代表了《红楼梦》最高的艺术成就。在小说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400多个,其中,有不少是"小"人物,作者能够将这些小人物塑造得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人物之间毫不雷同,各有千秋,主要是娴熟地运用了塑造人物的各种手法,通过对人物言和行,小说细节、矛盾冲突事件的描写,来塑造人物。作者成功的塑造了小说中各种小人物,使小说达到了世界文学的顶峰。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从艺术接受角度,阐述现代陶艺创作是一个艺术家及作品与艺术接受主体对话的过程,并最终表现为接受主体呼唤艺术家创作更有美学意味的艺术作品,进而推动社会的艺术发展,追求人类生活的审美化、诗意化。  相似文献   

12.
在鲍姆加通那里,美学主要以感性认知理论的形式存在。而在黑格尔后,美学更多是为艺术问题的探讨与审美判断力的培养而服务。随着现当代艺术的发展,美学对其也作出了回应。以丹托、杜尚等为首的美学家和艺术家强调现当代艺术的概念化,这是对美学感性认知理论定位的一种反叛。而以沃尔夫冈·威尔什、格诺特·波默等为代表的美学家则主张回到鲍姆加通的感性学传统,以一种艺术品美学之外的美学姿态来应对现实审美  相似文献   

13.
"语言论转向"成为20世纪知识生活的范型与专注的对象.语言是使用者之间用来交流思想、传达感情的符号.从某种意义上说,语言是人类的生存方式,人类用语言去诠释对象.美学是人学,研究的范围应更广,美学应该研究人类在人与自然的统一关系中走向人类生存大系统的完美以及研究人类设计自身健全发展和完美实现.在当代站到历史和美学的高度上看,形成掌握人类生存整体事实的思维,就应该是科学主体论思维.  相似文献   

14.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著名作家托马斯.哈代"威塞克斯"小说中的最优秀的。哈代写作时善于把主题与语言的艺术形式完美地结合起来。这篇论文将以《苔丝》为例,从耐人寻味的典故、得体的人物话语及丰富多彩的叙述词汇这三方面,阐述作者运用语言的艺术及其在小说中所产生的美学效应。  相似文献   

15.
梦与文学的糅合是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景观。卡夫卡的小说实现了梦与现实的融合,而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梦则是复调的对照;文章以卡夫卡《城堡》与昆德拉《慢》为例,通过对梦的解析,对两位大师小说创作的基本主题作以比较,探讨其内涵。  相似文献   

16.
短篇小说集《台北人》、《纽约客》是台湾作家白先勇的代表作,最能体现其精神内涵和艺术成就.透过作品,不仅可以看到"现代小说流派旗手"白先勇的传统文化情结,还可以看到其独特的悲剧意识、美学意蕴、创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艺术家具有独特的揭示丑的本质的能力,进入艺术殿堂的丑渗透着艺术家否定性的评价,把丑变得更典型,便从反面肯定了美,体现了合目的性的"善".潘金莲是一个被社会、家庭、生活扭曲的畸形人物,是封建男权土壤下孳生的恶之花.<金瓶梅>用"化丑为美"的手法,从她身上挖掘了与众不同的人性的异化和毁灭.她残忍阴毒、淫荡成性这一独特性格的形成是独特的客体环境和主体环境所决定的.<金瓶梅>采撷恶之花有其特殊的美学追求.  相似文献   

18.
唯美主义代表作家王尔德主张艺术无道德禁区,本文欲从符号学出发,以《亚瑟·萨维尔勋爵的罪行》为例,通过对亚瑟勋爵与命运的矛盾、与自身的矛盾的解读,揭示整个文本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脱离传统伦理的桎梏,以求理解王尔德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9.
小说之所以能在它们那个时代产生影响并传之后代,是因为它们创造了美,能给不同时代,甚至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以精神情感的激荡。小说美的时间延续性和空间共振性,与小说作者着力发掘对象的美学底蕴、表现自身的审美理想和美学追求有很大的关系。对于这点,我们应该有充分的认识并给予足够的强调。当前,小说家的创作美学追求越来越表现出自觉性。陆文夫便是其中的一个勇于追求的探索者。他在对自身的创作气质、创作个性、创作优势等的认识把握下,自觉决择了自己创作的美学追求。在追  相似文献   

20.
辛颖 《职大学报》2011,(1):55-57
无论是中国还是世界,小说都经历了故事化展示、人物性格化展示、以人物内心世界审美化为主要特征的多元化展示这三个大的发展阶段。但是,并不是说这三个阶段是割裂的。可以预料,今后的文学世界将是一个多元的世界,小说艺术也将多元地发展,属于上述三个历史范围的小说将不断变化自己的形式去争取自己的读者以及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