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少文 《国际广播》2001,(4):21-23,31
我自2000年8月份接手英语访谈节目《专家论坛》起,至2000年底,已主持该栏目20期,对如何结合电台要求和自身特长,推出有国际台特色,紧跟时事的访谈节目,体现大台风彩,敏锐目光和理性思维,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一定成功,在此小结近5个月实践,并对该栏目 在新一年如何进一步提高档次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2.
经国家广电总局批准,国际台于2001年6月与南非MIH公司签署了《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与南非MIH公司节目转播协议》。根据协议,国际台已于2002年5月21日起,通过南非MIH公司的数字卫星电视系统(DSTV),用C波段,每天播出18个小时的英语、汉语普通话、斯瓦希里语、豪萨语、法语和阿拉伯语节目。国际台多语种频道的节目可覆盖整个非洲大陆的约50个国家及部分中东地区国家。这一落地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扩大国际台节目在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国家级政府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民百杯”1996年度广播新闻奖和广播社教节目奖评奖会,7月10日至17日在甘肃省兰州市举行.评委会本着把握导向、坚持标准的原则,经过认真审听、民主评议和投票,评选出了各类奖项的获奖作品.中央台的短消息《县委书记给种粮大户送保护匾》、山东曲的系列报道《新时期共同致富的带头人——王廷江》、河北白的新闻专题《邹竞代表的眼泪》等24个节目获得广播新闻奖一等奖;甘肃白的经济节目《荒漠的曙光——沙产业》、新疆台的板块节目《生活大世界》、国际台的时事报道《五国首脑相聚上海,信任协定意…  相似文献   

4.
焦点类节目的定位─—《新闻纵横》节目的理论与实践邓斌1994年,焦点类节目的出现,揭开了广播电视节目史上新的一面。4月1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诞生,令广大观众耳目一新。10月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7点、晚7点推出《新闻纵横》,短时间内,吸引了...  相似文献   

5.
《新闻纵横》节目开播半年多的体会胡占凡,邓斌中央台《新闻纵横》节目很年轻,1994年10月1日开播,至个才8个多月。半年多来,中央台早七点晚七点的《新闻纵横》节目,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吸引了一批听众,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通过实践中的成败得失,我们对如...  相似文献   

6.
广播焦点节目──《传媒一线》节目的定位谈王健深圳经济广播电白自1994年12月28日开播那天起,就把着眼点放在焦点节目L,推出了《传媒一线》节目,并把它作为最重要的时政类新闻节目,配备了最强的专业人才从事采编播工作。为什么要把《传媒一线》称作焦点节目...  相似文献   

7.
夏吉宣,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以下简称国际台)副台长,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98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同年分配到国际台,担任英语节目采访、翻译和制作工作。1987年公派赴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攻读文学(新闻)硕士学位,1989年毕业后回到国际台工作,先后担任英语部《时事报道》节目主编、英语部副主任和英语环球广播中心主任等职。2001年被任命为国际台副台长,分管财务、技术、节目海外落地和在线广播建设。曾获中央组织部等六部委颁发的“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中直机关颁发的“优秀青年干部”称号。国际台担负着用43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的任务,是世界主要国际广播电台之一。近些年来,国际台广播数字化、网络化取得了很大进展,数字化程度已经达到80%以上,其“国际在线”网站在“最具知名度的国际广播电台网站”的排名中,已经超过美国之音、BBC等西方主要国际广播电台的网站,名列全球第一(据美国Alexa网站2005年初统计)。我们与夏副台长的这次访谈就是从广播数字化开始的。  相似文献   

8.
树立精品意识完善创优工作8月31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召开“1994年度获奖节目研讨会”。中央台共有6个节目获得1994年度“中国广播奖”一等奖。会上播放了《孤岛守塔人》、《从中小学教师的呼声谈起》、《张春来的所有权哪儿去了))3个节目,它们分获199...  相似文献   

9.
1999年,凤凰卫视推出了以评论为主体的开创式节目《时事开讲》,从节目开播到2003年的四年时间里,创造收益近一亿元。当初凤凰卫视创意《时事开讲》这个夜间节目时,一个重要的理由只是为了填充一块晚上11点之后的“电视荒地”。这个时问段在当时就一直没有广告投放。在谈到节目诞生的背景,刘长乐先生曾经回忆到:“凤凰卫视的金牌节目《时事开讲》是主创人员费了很大劲说服我后开播的,因为我担心谈话节目太多会引起观众反感。结果很好,这样一个在非黄金时段播出的时事评论节目竟然拿到了几千万元的广告。这说明,观众反感的不是电视节目形式相似,而是反对节目的内容相同……”  相似文献   

10.
“节目主持人现状与发展”研讨会发言先登编者按:1994年7月20—22日,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学术部、《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决策参考》和吉林市人民广播电台在吉林市联合召开了“节目主持人现状与发展”研讨会。有10多位专家学者和主持人在会上发言或发表论文。...  相似文献   

11.
8月6日下午.题为《两岸三地交流中的大众传媒》的讲座在“东方讲坛”上海市档案馆举办点举行。此次讲座由东方讲坛办公室、上海市档案馆、上海辞书出版社联合举办.邀请凤凰卫视著名时事评论员曹景行先生来沪开讲。曹景行.上海复旦大学毕业,现任凤凰资讯台副台长、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曹景行先生不但为凤凰卫视创造了多个深受欢迎的时事节目,如《财经论坛》及《中国人今天说不》等,还透过《时事开讲》这个长寿节目,尽情展现他个人对国际时事及两岸三地新闻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2.
本文是从一档电视时事谈话节目的失败尝试引发对电视协商命题的思考。当前,作为公共传媒平台,电视时事谈话节目无法吸引市场的关注,更无法担当一定的协商民主责任。以《撞击》为范例,比对《头脑风暴》、《对话》等优秀财经类谈话节目,探讨电视时事谈话节目追求观点交锋的理念与其节目模式的潜在冲突,不利于挖掘其对于现实的解放潜能。电视时事谈话节目对娱乐品性的过多关注损害了协商价值,而构建共同体背景的参与结构对提升协商效果至关重要。向市场经济转型社会的异质性迫切需要扩大和深化协商空间,电视时事谈话节目是有助协商和增进理解的无价资源,但我们还需要理性看待传媒所处的特殊语境及其可能带来的协商价值。  相似文献   

13.
中央电视台的《焦点时刻》与《焦点访谈》节目,分别于1993年5月1日和1994年4月1日开播,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同寻常的事件。它们开辟了电视评论节目的一个崭新时代,也给各地的许多电视台做了一个漂亮的示范动作。此后,各地都办起了类似的节目,而且都纷纷将它列为电视台的标志性栏目。有人还提出“东方时空”节目应该有一个信用卡的概念,意思是从这里出去的节目没有次品。显示了大家对此类栏目共同的期望。现在讲电视要出精品,似乎主要是指电视剧,“五个一工程”的评选,就是一个甄别确定精品的过程。如果说新闻节目也要出精…  相似文献   

14.
地方电台开拓新闻视野和形式的尝试──对异地系列述评节目《走马观花说山东》的思考殷亚敏1994年10月,我们珠海电台早晨新闻板块,连续5天推出了系列述评节目《走马观花说山东》(以下简称《说山东》)。这组系列节目共分5篇:《山东经济冷中求热》、《山东基础...  相似文献   

15.
遵循基本思路锐意改革创新──关于《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的调查严实《东方时空》《焦点访谈》两个栏目分别于1993年5月1日、1994年4月1日开播,截至1994年12月31日,各播出699期、273期。开播时间不长,却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注目,收到了...  相似文献   

16.
199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收到海外听众来信57万封再创历史最高纪录1994年,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收到五大洲176个国家和地区的听众来信578744封,比1993年来信总数增加了24622封,再创国际台听众来信总数的历史最高纪录,保持了国际台听众来信连续...  相似文献   

17.
时下,京城媒体圈子里似乎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一个栏目办了两年还在继续办,那这个栏目就是老栏目了。如果按这种说法衡量一下有7年历史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纵横》节目,真可以说是一个老节目了。但令广播人欣慰的是,7年里这个节目两次蝉联中央主要新闻单位名专栏称号之后,又两度捧回中国新闻名专栏的奖杯;更为重要的是,7年来,《新闻纵横》一直贯穿着一种朝气蓬勃、敢为人先的冲劲和名气,一种坚持自我、超越自我的信心和勇气。初出茅庐1994年10月1日,《新闻纵横》开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评论性节目的大幕由此开…  相似文献   

18.
刮目相看旧相识─—采写《石柱十年露天免费放映传统影片》的体会吴建平,胡永鸣1994年度四川省新闻奖评选揭晓,我们采写的消息《石柱坚持十年露天免费放映革命传统影片》(刊于1994年6月28日《川东南报》头版头条。《川东南报》已从1995年1月1日起更名...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节目创作的辩证思维──从《大流通》栏目成为新名牌谈起贾宁天津人民广播电台于1994年7月28日至30日召开的系列台布局理论研讨会,对天津白系列白布局的发展过程进行回顾之后,充分肯定了其优势和成绩。其中指出:“系列台的竞争机制,调动了各分台出精品...  相似文献   

20.
1993年 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1994年4月1日开播的《焦点访谈》,不但是中国电视史上新闻杂志型节目和新闻评论类节目的一次重大改革和尝试,而且也成功地推出一批观众喜爱的新闻类电视节目主持人,如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敬一丹、王志等。回眸这些如今被观众视为“名人”的主持人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他们都来自新闻采编工作的一线,有一定的新闻采编工作水平和经验。 应该说,白岩松、水均益、方宏进等一批主持人的成长,离不开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这片良好的土壤。中央台评论部的成立和《焦点访谈》节目的创立,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