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游戏是人类一种极具魅力的活动形态,是人类一种美好的存在。游戏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所蕴含的自由、愉悦、专一的游戏精神契合了"游戏如教学"的学校教育精神。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专业教育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将游戏引入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建立与培养(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提升社会工作方法技巧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游戏是人类一种极具魅力的活动形态,是人类一种美好的存在.游戏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其所蕴含的自由、愉悦、专一的游戏精神契合了“游戏如教学”的学校教育精神.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是社会工作专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专业化的过程中,专业教育发挥着关键的作用.将游戏引入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建立与培养(理解)社会工作价值观、掌握社会工作理论知识、提升社会工作方法技巧的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论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基于游戏存在的双重维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游戏既是一种活动存在,也是一种精神存在。基于游戏存在的这种双重维度,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不仅体现在游戏可以作为早期教育的一种手段,更体现在它可以作为一种精神而渗透于儿童教育的全过程,由此呈现出工具价值与本体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人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游戏性规定了游戏是人的存在方式,尤其是儿童的存在方式。以传承文化、创造文化为己任的教育是在游戏中并作为游戏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理应以游戏的方式存在,即具有游戏精神。游戏精神是一种自由、展示、创生、对话的精神。具有游戏精神的教育强调确立"游戏人"的教育目标,创造"游戏场"式的教育情景,开展对话和生成的教育过程。  相似文献   

5.
一、游戏精神之浅读游戏的历史源远流长,很多学者也提出,游戏甚至是先于人类而存在,并且游戏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强调游戏以及游戏精神,游戏和游戏精神满载着时代精神,成为一个前沿话题。尤其当网络、游戏与游戏精神被置于学校教育情景下,并与中小学生群体联系在一起时,问题的重要性也就随之提上日程。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新的时代——游戏  相似文献   

6.
饶利 《考试周刊》2011,(38):136-136
游戏早在人类社会初期就作为教育和体育的基本手段而存在。人们借助游戏对自己及后代进行教育,传授各种社会活动的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类社会的生活状况。游戏分为智力性游戏和活动性游戏。体育游戏是活动性游戏的一种,是按一定目的和规则进行的有组织的体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和主动性的身体练习。  相似文献   

7.
游戏对人类尤其对儿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集中表现在满足儿童那种要成为独立个体的愿望,发展儿童的创造激情。因此,游戏精神是儿童文学的基本精神之一,是衡量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价值的重要指标。从历史变迁的角度看,游戏精神几经沉浮,人们对它的态度也是毁誉不一,但游戏精神仍以其强劲的生命力而顽强存在,表现出它在儿童文学创作中的不可或缺性。  相似文献   

8.
杜威指出:"游戏性是一种精神态度,游戏是这种态度的外部表现形式。"游戏化幼儿园课程并不是要幼儿园课程都以游戏的方式表现出来,而是强调游戏精神在课程中的体现。当孩子们畅游在赤、橙、黄、绿中,穿梭在横竖曲直间游戏,用他们天真的目光欣赏、解读着生活的美好,用稚嫩的笔触肆意地挥洒着对世界的体验时,我们看到了儿童世界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9.
游戏是一种极为古老而又普遍的社会活动.游戏活动中体现出的是一种自成目的的精神,一种积极而开放的精神,一种消解主体的自我生成、自我更新的精神.游戏精神与设计教学彼此需要,它们在相互融合中相得益彰.把游戏这种活动作为推动设计教学的一种手段是非常必要的,但仅仅取其外在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应让设计教学充满游戏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0.
游戏是一种自发、自愿的活动.游戏精神则蕴含在具体的游戏活动中,体现为平等、自由、创造等特征.目前,游戏进入课堂并成为语文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方面.然而,只有在语文课堂游戏中真正注入游戏精神才能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文章以游戏精神作为出发点,着重从教师以及教学过程分析了语文课堂中的游戏精神.  相似文献   

11.
游戏与教育如何融合一直是教育游戏研究的重要命题。教育游戏研究不仅应该根据教育理论,而且需要参考游戏理论。传统游戏理论过于强调游戏者的主体性,具有哲学上的主客二分的问题。而伽达默尔游戏理论突破了近代认识论模式的束缚,侧重于游戏与游戏者的统一,对教育游戏研究具有重要启示。根据伽达默尔的游戏理论,教育游戏的真实主体是游戏自身,存在方式为自我表现,意义产生需要观者在场参与。因此,教育游戏应该将娱乐性与严肃性紧密结合,引导学习者融入游戏;使游戏规则与自由保持张力,优化学习者的游戏过程;注重观看与参与相互渗透,促使学习者获得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游戏的教育价值日渐凸显,相关理论研究日益丰富。目前的语文课堂,依然缺乏真正的游戏,表现为语文教学中无游戏、假游戏、滥游戏。"游戏"教学顺应儿童的天性、呼应课标的精神、回应编者的意图,语文教学迫切需要游戏。培育游戏精神、塑造游戏伙伴、优化游戏设计,是儿童的言语生命和精神生命得以自由丰盈生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网络游戏作为一种新的媒介,在带来极大娱乐的同时,也产生了对人异化作用。反观游戏的本质精神,这种异化现象主要表现在个体的游戏行为、消费行为、人格心理等方面;网络游戏媒介的虚拟特性、网络游戏的商业殖民、教育的游戏缺失等是异化产生的重要因素;构建游戏与现实之间的建设性关系,呼唤传统游戏精神的回归是消除异化的理智之策。  相似文献   

14.
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隐性知识传播对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是非常重要的,并且能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知识水平和效益。在分析隐性知识和供应链内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之间隐形知识传播的静态和动态stackelberg博弈。  相似文献   

15.
数字化游戏的叙事性交互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人与情境、人与社会交互的产物,学习者学习的意义建构是通过与"认知情境"的交互实现的,而基于情境认知理论设计的数字化游戏采用了叙事性交互来实现学习者与游戏故事的互动,叙事性交互是一种新的游戏元素。文章探讨了叙事性要素的概念和设计策略,以及实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面向实用的电子教育游戏界定及特征研究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本文在对已有电子教育游戏相关概念梳理的基础上,提出电子教育游戏从本质上讲是由游戏设计和制作人员创作、承载着具体教育和娱乐目的的计算机软件。并从游戏者角度作出进一步阐释,指出游戏者的游戏活动是游戏者在游戏环境中,依据游戏规则、使用游戏策略、为最终达成游戏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在此过程中游戏者既可获得与日常生活不同的紧张、喜悦等感情,又可完善或者提高自身性能的某些方面。在对电子教育游戏概念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电子教育游戏的五个主要属性:目标性、规则性、策略性、自由性和娱教性。  相似文献   

17.
车彦国 《成才之路》2020,(4):100-101
幼儿教育是幼儿人生经历中重要的启蒙阶段教育,喜欢游戏是幼儿最普遍的天性,将游戏精神引入幼儿园教育、响应新课改新要求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游戏精神与幼儿教育的关系,指出幼儿园贯彻游戏精神的阻碍因素,提出幼儿园游戏创新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作为人类存在的基本方式之一,游戏是人类的共有本性。爱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儿童的生活植根于游戏之中,游戏赋予了儿童有灵性的童年生活。为使教育回归生命的本真,在引导和促进儿童发展的活动中,幼儿教师要融入游戏精神,与儿童共游戏,诉求同作"游戏人",在游戏中实现自身心灵的成长,从而臻达卓越品质。  相似文献   

19.
将游戏与体育结合进行体育教学是很多体育工作者都在使用的教学方法,但大多只是借用了游戏的外在形式,未能完全体现游戏的精髓。如何将游戏的精神真正融入体育教学之中,实现游戏与体育教学的完美融合,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国内外对人类右脑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并尝试以游戏的手段促进右脑的发展。该文在对右脑作用及发展必要性进行阐述的基础上,结合教育游戏的特征,对其促进右脑发展的优势进行了初步探讨,并做出归纳。最后,通过案例简析,以期为未来教育游戏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