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假借是通过音同音近替代而产生字义的孳乳,一“字”而生数“义”,本义和假借义都依附在同一个汉字上;通假则是放着现成的正字不用而借用音同音近的别字,其本质特征是依声借字。假借字在表意文字中引入了表音的因素,节省了文字数量,但影响了汉字的因形解义,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而通假字则纯粹是先秦两汉人不规范用字造成的,它掩盖汉字形体与意义的联系,易造成书面混乱,影响文字交际功能。但其求简性和引导文字以音会意的历史功用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2.
张超 《现代语文》2007,(6):110-110
现今,在中国隐迹了多年的"达人"重新现身于江湖,而传统的"高手"们则因此而遭遇了"下岗"。打开电脑网络,不难发现"达人"的身影,如:(1)要获得跳绳的快感和效果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懒人教你几招轻松成为跳绳达人的方法。首先是手腕用力,...如果这些你都做到了,那么就恭喜你成为了跳绳达人,  相似文献   

3.
"耳顺"     
白子超 《科技文萃》2004,(10):116-118
孔子有一段话非常有名,读书人尽知:"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夫子自道,更是现身说法.实际上,孔子阐述的是道德修养之阶段、境界提高之进程.这段话成了中国人的人生哲学箴言,连绵达2000多年,肯定还会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廖淙 《现代语文》2006,(4):125-125
《庄子·德充符》中有鲁哀公问于仲尼的一段话,里面涉及一个“恶骇天下”的人叫哀骀它。“恶骇天下”即指此人形貌丑陋残缺到了极点。但是“丈夫与之处者,思而不能去也;妇人见之,请于父母曰:‘与为人妻,宁为夫子妾’者,数十而未止也。”“寡人召而观之,果以恶骇天下。与寡人处,不至以月数,而寡人有意乎其为人也;不至乎期年,而寡人信之。国无宰,而寡人传国焉。”这里出现了一个审美标准与取舍的问题。通常的标准是人或者物的端正貌美能给受者以亲和力,而丑陋甚或残缺的人或者物往往引起受者的下意识反感。但庄子反常理而提出新的审美尺度(针…  相似文献   

5.
从学术权力的变化,看到学术自由的“常”与“变”。着重论述了学术自由恒常规律的特性,以及学术自由变化的一些特点,并提出由变到通、由通而常的观点。特别论述了学术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看法,给学术自由作了一个定位。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我国大部分地区对农村小学的布局结构进行了大规模调整,合并了一些学校和班级,实行村际问的联合办学。这一方面是顺应了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出生率降低而带来的生源逐年减少的新情况,另一方面,它也克服了过去村村办学“小而散”“小而全”的局面以及“小作坊”式办学模式的弊端,有利于实行规模化办学,最大效率地利用资源,实现教育资  相似文献   

7.
苏轼坚持“自是一家”的独特面目,大胆地“以诗为词”,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品格,为词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词豪放、婉约互相借鉴、渗透,形成了豪放而不粗犷、婉约而不纤弱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8.
王芸华 《文教资料》2008,(11):26-27,45
本文从语用的角度揭示了平时用来询问原因与目的的"怎么"和"为什么"的差异,指出了"怎么"源于说话人对事态发生与预先所想不舍而引起疑问,也就是说"怎么"总是有预设的."为什么"源于说话人由于未知而引发疑问.它们由于不同的原因在一定的语境中都可以表达语用否定和强烈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9.
民间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间创新的价值判断决定了它有自己的逻辑界限,它属于实用技术发明而不是科学原理创新。厘清民间创新的误区,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理性回归原则,才能促进民间创新的和谐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我本来生活在南方的一个小城,去年随爸妈来到了美 丽的哈尔滨。以前我的个子在班级里还算中等,可是 来到这里,我的个子就显得偏矮了。同学们也常常 因此而取笑我。开始我还会反驳,什么“浓缩就是 精华”啦,什么“拿破仑还没我高”啦……可渐渐 地,我却产生了自卑感,一谈及身高,心情就变得 很糟。我常常抱怨父母,为什么把我生得那么矮。我 甚至连与人交往都失去了自信,我的所有能力仿佛 都因为个子不高而被掩盖,我的所有优点仿佛都因为 个子不高而不再闪光。 北方的芒果  相似文献   

11.
本阐述了魏晋玄学时期“名教”和“自然”的斗争历程。即:王弼“名教本于自然”——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裴“名教不离自然”郭象“名教即是自然”,而终于达成“名教”与“自然”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面对学生、家长越来越强的权利意识和要求,面对学校权利受到的各种挑战,我们感到了被动和压力。而这也许正是促使我们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新教材,新气象!走进新课程,广大师生很是激动兴奋了一阵子.可时过不久,因为新课程提倡个性化地"用教材教",反对生搬硬套"教教材",也的确让不少用惯了教参、习惯了"标准答案"这根拐棍的一线教师有些无所适从,以至"越来越不会教语文了"的感叹不绝于耳,直到今天情形仍未有多少改观.笔者认为,出现这样一种情形,有新课程理论要求过高而指导太少的问题,也有一线语文教师群体整体专业能力修养不高而难以真正领会落实新课程精神的问题.原因非常复杂,其中最为直接最为关键的原因则是一线教师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和能力而生吞活剥新课程理论.  相似文献   

14.
朱熹主张“禀气定数论”,认为世界万事万物以及人类都是因为禀气不同而定的。他首先说明了“人”和“物”都禀气而成,只是禀气不同。又认为人的命运是由气禀决定的,认为人之所以有善有不善,只缘气质之禀各有清浊。他还论述了“先天禀气”是造成人的“善”“恶”的品质的根据,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人的善恶来源问题。  相似文献   

15.
谈谈"宿命"     
你相信宿命吗?你相信人生从你降临的那刻起就注定你要走的路吗?或许,在莎士比亚的笔下,生活本身就是一个悲剧,我们永远被掌控在无形的束缚中——如手脚被绑上线的木偶。可我们为什么而生活?或者说我们为什么要有这生命?罗曼·罗兰的回答是:“为的是来征服它。”不错,生活总是如此浓墨重彩地登场,突兀得让人乱了方寸。艳艳的红,生生的绿,再意犹未尽地挤兑出鹅黄的花蕊,一副令人惊叹的妩媚。而相信宿命的人,就像戴上了太阳墨镜,认定自己的人生永远就是这么度过了,于是他们,风平浪静、安安分分地走过人生,甚至没有抬头看一看路边的五彩缤纷。而…  相似文献   

16.
从佛教中国化的轨迹中展现其内涵演变对“意境”说的影响,而这一进程推动下的禅宗,更是从思维形式中实践了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意识形态对人类的审美活动的影响以及推动,从中揭示了佛家之“妙悟”如何抛离宗教的神秘气息,而所倡之境进入美学领域。  相似文献   

17.
"蒟酱"小考     
“蒟酱”是2000多年前川南焚人酿制的一种果汁饮料。对“蒟酱”的记载见于多种古代典籍。但“蒟酱”究竟用何种野果酿制而成,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分析了多种说法,认为“蒟酱”这种果酒系焚人用川南盛产的“拐枣”酿制而成。  相似文献   

18.
5个女同学站在木板上面,而承受重量的竟是三卷被乳胶紧紧粘贴成为圆筒、只有150克重量的废报纸。尽管如此,三卷报纸却纹丝不动,丝毫没有因此而被压"趴下",更让人惊奇的是:木板下面的20个鸡蛋没有一个因挤压而破碎。随着裁判一声"成功!"哦--太厉害了!"全场同学发出了阵阵惊叹!这是记者5月21日在成都市十一中学以"四两拨千斤"为主题的科技活动比赛上看见的一幕。  相似文献   

19.
“角色理论”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之一。“写作”指以现实社会人的角色而执行的“写”活动。“习作”指以自学者的角色而执行的“写”活动。“作文”特指学校教育的班级授课制下,以学生的角色学习“写”而展开的非独立活动及其结景。学生在接受班级授课制下的“作文”教学时,确定不清此时的角色扮演要求,从而大大削弱了“作文”教学的科学高效性。  相似文献   

20.
儒家的仁学有着“双边”的内涵,“唐虞之道”的仁学内涵所强调的是“爱亲尊贤”而重点在“尊贤”,即选贤让能,“禅而不传”,它所适应的是“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需求;“孔孟之道”所强调的则是“亲亲尊尊”而重点在“尊尊”,即树立家长乃至天子的绝对权威,建立从“家”到“国”的伦理秩序,以维持社会的稳定,它所适应的是“天下为家”的“小康”社会的需求.两种内涵代表了理想与现实的“双边”需要,形成了“双边”合力,共同拉动了中国历史的车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