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云“诚,天之道也;诚之,人之道也”。姑且不论有无天道,而把“诚”作为人道的准则,作为人际的基础性道德规范,则颇有见地。以培养学生道德素质为根本任务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应将诚信教育作为重要内容,以期教育引导学生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以信待人,以信取人,以信立人。  相似文献   

2.
课文内容: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相似文献   

3.
“周子之学,以诚为本。”“诚”是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其主要哲学著作《通书》中反复阐述的哲学概念,有着极其丰富和精微的宇宙观和道德观的内涵。研究和探讨“诚”的真实含义,揭示“诚”这个古老的精神文明精粹之要义,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周敦颐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和了解,而且对于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中庸》是《礼记》中的一篇,它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南宋朱熹把它纳入“四书”体系,达到与“五经”同尊的地位。“诚”是《中庸》的核心范畴,诚分为天道之诚和人道之诚,诚道横通内外,是内圣外王之道;纵通天人,是天人合一之道。求城、思诚可以把握中庸之道,修道进德、至诚不息是致知成功之路。1“诚”的内涵 孟子和荀子最早从哲学意义上论诚,《孟子·离娄上》说:“是故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尽心上》说:“万物皆备于我,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孟子以诚为自…  相似文献   

5.
课文内容: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  相似文献   

6.
周敦颐继承了《中庸》以天道立诚的基本思想,以诚为宇宙之本体,同时阐述了以诚立人极的道德伦理主题,以及致诚之实践工夫。  相似文献   

7.
由《中庸》首推"诚"的思想,并开篇就提出了"天命之谓性"。之后的儒家哲学中将"性"视为道德创造之源,同时也是宇宙创造之源,是道德形上学的根据。而"诚"作为天道,亦表现出沟通天人的深刻内涵。对此,北宋理学家张载曾提出"性与天道合一存乎诚",由此表达出"性"与"诚"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新儒家的代表人物牟宗三以"性体"与"诚体"对性和诚也做出进一步的说明和深化。所以,对二者关系的厘清是更深刻理解、诠释儒家心性之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周子之学 ,以诚为本。”“诚”是宋代理学开山周敦颐在其主要哲学著作《通书》中反复阐述的哲学概念 ,有着极其丰富和精微的宇宙观和道德观的内涵。研究和探讨“诚”的真实含义 ,揭示“诚”这个古老的精神文明精粹之要义 ,不仅有助于我们对周敦颐哲学思想理论体系的全面认识和了解 ,而且对于搞好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礼记“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孔子  相似文献   

10.
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通过对魏晋至北宋诗歌作品的系统评论,疏凿微旨、泾渭分明地阐述了他的诗学观。他主观以“诚”为本,即“诚”是诗歌创作之根本;他主张以“雅”为准,即“雅”是诗歌风格之标准。  相似文献   

11.
试论元好问的“以诚为本”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诚为本”是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提出的审美原则,也是他的论诗纲领。他在《杨叔能小亨集引》中写道: 何谓本?诚是也。……由心而诚,由诚而言,由言而诗也,三者相为一。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发乎迩而见乎远,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虽小夫贱妇孤臣孽子之感讽皆可以厚人伦,美教化,无它道也。故曰不诚无物。夫惟不诚,则  相似文献   

12.
新出师表     
盖茨创业未半而中 道退位,今微软临三分之 厄,硅谷疲敞,此诚危急 存亡之秋也。然创业之臣 不懈于内,进取之士忘身 于外者,盖遇盖茨·比尔 殊遇,欲报之于新任也。 诚宜调整策略,上诉抗 争,以光微软大名,博世 人之好感,不宜逆风而 动,尽扩市场份额,而授 人以柄也。  相似文献   

13.
先父伐伊不净,而中道换届;今天下全恐,本土受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FBI不懈于内;航母战机,忘身于外者,盖袭美国之殊,欲报之于国民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美国之民主,恢弘霸主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称霸之路也。全球美国,俱为一体;打阿倒萨,不宜异同,若有  相似文献   

14.
陈伽  胡亦佳 《现代教学》2015,(Z1):58-59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炎黄子孙立身处事的基本道德规范。在我国古籍中,对"诚"字的具体论述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礼记·中庸》:"诚者,天之道也。""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诚"既是天道,也是人的本性。"诚"对于个人来说,绝不是外力,因为感知"诚"是一个人尽其本性的方法,是一个人推己及人,参悟天地造化的方  相似文献   

15.
新出师表     
儿某言:如今学期未半而中道无钱,虽一日三餐益加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父母大人不懈于内,孩儿学求忘身于外者,盖追祖上之阴德,欲报之于将来也。诚宜再汇钱来,以光父母脸面,恢复孩儿阔气。不宜妄自菲薄,爱惜钱财,以断孩儿之财路也。  相似文献   

16.
诚信,是最为古老的德目之一。“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古老命题,何以成为时代焦虑?因其重,也因其急。  相似文献   

17.
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所谓诚者,就是真实无妄的意思。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们的教育就是"思诚"的教育,我们的师生都应该是"思诚者"。如何开展思诚教育,应该是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一、挖掘诚信资源要以点带面我们的教材设计有很强的针对性,可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涉及诚信内容的课文也为数不少。我们应树立诚信教育意识,主动挖掘教材中的思诚教  相似文献   

18.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这是两千多年前孟老夫子对诚信的呼唤。他大概没有想到,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诚信危机依然在困扰我们这个社会。对于一名企业的政工干部而言,当他每天面对这些现象时,心中的困惑与迷惘却会油然而生: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还要不要做?应当怎样做?作为一名国企的老政工,我们认为,正因为如此,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做,而且还要加强。因为历史的经验证明,坚实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曾是我们战胜敌人,克服困难的有效保障。破题的办法其实也很简单,那就是以“诚”为本,以…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校诚信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文化传统中优秀的诚信思想 诚信是我国传统伦理中的重要范畴,也是我国传统伦理中最具影响力的道德规范之一."诚"是中国古代社会交往的出发点,也是作人的基本原则.<大学>在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系统思想中,认为修身的先决条件就是诚心,指出"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中庸>更是从本位论的角度看待"诚",认为"诚"是社会的本原,提出"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地之化育",人只有"诚"才能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诚信"是人道的第一要义.孟子在<孟子·离娄上>中说:"‘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旬子在<旬子·不苟>中把"诚"看成是德性的基础,看成是修身养性的根本.认为"养身莫善于诚".  相似文献   

20.
曾子作为孔门后劲,通过三省的工夫将儒家心性工夫论予以了基本确立,而"慎独""诚意"等工夫论都可溯源于他。子思则通过"推天道以明人事"的模式为儒家心性工夫论确立了基础,因而儒家的心性工夫就在于如何"率性"。为此,子思特别重视"诚"的观念,天道是诚的,因而人道也应当是诚的。人道之诚,就是通过"慎独""诚意""节欲"等工夫使自己"喜怒哀乐之未发"的中之心"发而皆中节"达到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