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单元描述】亲爱的同学们,新的一单元学习又开始啦!这一个单元主题是"用心感受生活的乐趣",共有五篇课文,三篇精读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两篇略读课文:《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山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课眼作为语文教学艺术、高效语文课堂研究的关键词,进入大家的视野,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也激起我们探究的兴趣。一、课眼的缘起界说课眼说的灵感,应该来自我国古代文论、诗论、画论中的文眼、诗眼、词眼、画眼等。关于文眼一说,应该以清代学者刘熙载为代表,他说:揭全文之旨,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者必顾之,在篇末则前者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  相似文献   

3.
《岳阳楼记》把叙事、写景、论理熔于一炉。全文跌宕腾挪,曲折多变,气势磅礴,造诣深刻,造词精警,至今闪烁着光彩夺目的一面。不仅是一篇勉人之作,而且是一篇用以自勉的明志之作。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赋。 这是一首散文诗。 这是一个哲理故事。 这是一篇抒写心情的文赋。 这是一篇因景生情、因情入理的抒怀之作。  相似文献   

5.
迟来的秋思     
同题作文,如双桅船,似并蒂莲,往往给人以双倍的启发与遐想;同题作文,不仅仅让你阅读,更让你在比较中领悟构思之多角度,选材之多取向,语言之多风格。这里选发的八篇文章,两篇《别样的风景》和两篇《寻找沟通》,为同班同学之作;两篇《水》为异地作者不约而同之作;两篇《迟来的秋思》为一人一题两作。  相似文献   

6.
别样的风景     
同题作文,如双桅船,似并蒂莲,往往给人以双倍的启发与遐想;同题作文,不仅仅让你阅读,更让你在比较中领悟构思之多角度,选材之多取向,语言之多风格。这里选发的八篇文章,两篇《别样的风景》和两篇《寻找沟通》,为同班同学之作;两篇《水》为异地作者不约而同之作;两篇《迟来的秋思》为一人一题两作。  相似文献   

7.
衔接手段有语法和词汇手段等,它是语篇生成的一个重要条件,通过衔接可以达到或实现语篇的连贯。语篇分析时应该注重语篇的表层衔接与语篇意义的内在连贯,衔接为语篇分析提供了又一可行方法。本文旨在研究语篇分析之衔接手段暨口语能力构建之语篇功能策略。  相似文献   

8.
【设计思路】《杨氏之子》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本单元是以感受"语言艺术"为专题来组合课文的,四篇课文从不同的角度折射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编者选编《杨氏之子》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利用工具书、通过注释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回答问题的巧妙,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正确、流利  相似文献   

9.
杨慎在滇吟咏名物诗篇至多,《垂柳篇》为其尤者,论者认为《垂柳篇》是杨慎的“自悼之作”“自怀之词”“自为写照”。因杨慎个人遭际加之《垂柳篇》托情于物的自怀,引发不少明清至滇文人的共感和本土文人的共情,深受当世和后世文人喜爱而被题于驿馆屋壁,刻石于署衙、楼阁。《垂柳篇》之后产生的相关作家的感发之作,诗作主题表现岁月变迁之感、优游风采之赏、杨慎遭际之叹及自身境遇之照。原作的流传和后世作家的相关作品促进了《垂柳篇》的经典化进程,显示出“垂柳”旺盛的生命力,它已然成为一棵不朽之树。  相似文献   

10.
文眼是指文中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晋人陆机在《文赋》说:“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虽众辞之有条,必待兹而校绩。”因此,我们阅读课文要善于抓住文眼。怎样才能抓住文眼呢?清代的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文眼“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必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  相似文献   

11.
    
同题作文,如双桅船,似并蒂莲,往往给人以双倍的启发与遐想;同题作文,不仅仅让你阅读,更让你在比较中领悟构思之多角度,选材之多取向,语言之多风格。这里选发的八篇文章,两篇《别样的风景》和两篇《寻找沟通》,为同班同学之作;两篇《水》为异地作者不约而同之作;两篇《迟来的秋思》为一人一题两作。  相似文献   

12.
寻找沟通     
同题作文,如双桅船,似并蒂莲,往往给人以双倍的启发与遐想;同题作文,不仅仅让你阅读,更让你在比较中领悟构思之多角度,选材之多取向,语言之多风格。这里选发的八篇文章,两篇《别样的风景》和两篇《寻找沟通》,为同班同学之作;两篇《水》为异地作者不约而同之作;两篇《迟来的秋思》为一人一题两作。  相似文献   

13.
<正>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  相似文献   

14.
《我的“长生果”》是一篇美文,是一篇写阅读文学书籍与提高写作水平之关系的美文这。是一篇情感丰富的美文。它告诉我们,学习语言要善于积累、运用、创造。  相似文献   

15.
初四册的《新闻两篇》,一篇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另一篇是《葛洲坝安然无恙长江洪峰抵沙市》。这两篇新闻篇幅不长,写法上同中有异,因此,我采取一次两篇的组合法进行教学,收到了集中、强化之效。  相似文献   

16.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融叙事、抒情、写景为一体的传世美文,作者“借一阁寄三世之遗迹”,文章以忆三代故人为叙事主线,状旧居项脊轩之景,言喜写悲叹志。自问世以来,这篇散文就以其朴素悲凄之情打动着万千读者。  相似文献   

17.
《种树郭橐驼传》是柳宗元早年任职于长安,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写的。与其说此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不如说是一篇寓言。表面上看,作者似乎是在大谈种树者郭橐驼的养树之术,实则写出了为官之术、养民之术。上完这篇课文之后,我再三咀嚼,觉得文章不只是评议了为官与养民,还包含更多的内容,能给我们当代人更多的感悟。  相似文献   

18.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兴尽悲来乃人世生活之常态,更是文人们抒怀咏志之常情。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与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便是一例:两篇均为盛宴即兴之佳作,且一篇之内均经历了由喜入悲之重大情感转折,但若仔细比较,即又可见其仪态万方、各不相同之处。  相似文献   

19.
明成祖朱棣在靖难之役后,曾二次改修《明太祖实录》,渲染明太祖末年有心传位其人之假象。前贤王崇武、黄彰健等史学大家曾对此进行揭发。但其中一篇论文,根据《毓庆勋懿集》所载敕书,论定《明太祖实录》中所载朱棣于洪武末年曾受命统率诸王备边防秋的两篇敕书,系伪造史实。而从明初诸王受命共同出军必用兄长担任统率之惯例考察,该文所持论点难以成立;现存史籍中亦有可信的证据,可以说明《明太祖实录》的两篇敕书并未造假。该文之失误似为史学大家之偶出一失。此两篇敕书之是否造假,关乎对明太祖逝世前夕燕王朱棣政治地位及其与朝廷关系状况之了解,亦关乎对靖难之役发生背景及当事双方责任之评估,不可不予重视。  相似文献   

20.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科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的情趣”。语文课本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散发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