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元斌 《出版广角》2017,(21):30-32
孙毓修先生在商务印书馆任职期间,除编纂大量儿童文学作品外,还参与众多吉籍的编撰工作,并且编译了大量欧美文学专著.孙毓修丰富的出版活动蕴含着其引领风气之先、坚守职业操守、践行文化传承的出版精神.  相似文献   

2.
一、世界背景下儿童文学对少儿出版的影响 1.人类文明的共同追求在历史上多次刺激少儿出版的发育 儿童文学在人民口头文学中萌芽.最原始的口头艺术形式是神化和传说,随后出现了民间故事和寓言.<伊索寓言>是古代西欧和非洲人民的口头创作,后被译成拉丁文本,逐渐促成<伊索寓言>多种语言版本的出版,在欧洲文学史上产生广泛影响,成为后来文学创作的源泉和典故,被当作儿童启蒙用书,开了世界少儿出版之先河.  相似文献   

3.
张伟 《出版史料》2010,(4):67-67
1840年,广东出版了一本《意拾喻言》。“意拾”,即粤语“伊索”的音译,“喻言”就是“寓言”。译者以富有文采的浅显文言译出了八十二则寓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忠于原著的《伊索寓言》译本。译者是英国人,书上的署名是“蒙昧先生著,门人懒惰生编译”,其实译者的真正姓名是罗伯特·汤姆。  相似文献   

4.
1908年12月,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出版了一部中国最早的《少年丛书》。这是部名人传记丛书,收有文天祥、岳飞、苏轼、华盛顿、达尔文、哥仑布等中外政治家、文学家、名人、学者共三十人的简传。该丛书的编辑者是孙毓修先生。参加编译工作的还有钱智修、林万里、白志谦等。进入二十年代,商务印书馆又陆续出版了另外几种少年儿童丛书;《儿童文学丛  相似文献   

5.
有人曾把《伊索寓言》评为世界上拥有读者最多的一本书。西方文坛,一直把伊索奉为“寓言之祖”。可是近几年来一个新的结论轰动了整个世界:“伊索”不是希腊人而是非洲的埃塞俄比亚寓言家陆克曼。原来希腊人把埃塞俄比亚的寓言翻译成希腊文,以“伊索”署名,取其所含埃塞俄比亚人的意义。于是“埃塞俄比亚人寓  相似文献   

6.
柳和城 《出版史料》2003,(2):96-100
孙毓修先生(1871~1923年),近代著名编译家、藏书家和版本目录学家。他1908年开始主编《童话》丛书,被誉为“中国童话的开山祖师”(茅盾语)。他热诚倡导儿童文学,《少年杂志》是他又一有广泛影响的杰作。《少年杂志》是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一种月刊,创刊于清宣统三年二月(1911年3月)。  相似文献   

7.
儿童出版物一直忠实地记录并呈现着儿童文学的诞生及其发展历程。其中,一系列丛书的出版对推动儿童文学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如商务印书馆早期的"说部丛书",就翻译有史蒂文森的《金银岛》、笛福的《鲁滨孙漂流记》等儿童文学作品;而1909年孙毓修编辑的"童话丛书"不仅是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上最早的一套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民国初期商务印书馆推出的我国首套儿童科普读物《常识谈话》为例,从文体顺应、民族文化顺应、语言和装帧设计顺应等方面归纳了编译者和出版者的编译、出版策略,简要评述了该套丛书对当下儿童科普读物编译、出版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12,(27):15
为了巩固图书品牌,加强新书宣传,提升出版影响力,推动中外双方在儿童文学创作、出版、推广上进入更深层次的讨论和探索,2012年8月29日,中南出版传媒集团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办了"最美丽的分享——《全球儿童文学典藏书系》出版5周年读者分享会",主办者不但回顾了《全球儿童文学典  相似文献   

10.
《伊索寓言》进入中国的文化视野已有400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伊索寓言》经历了不同的版本和不同传播阶段,分别有《畸人十篇》、《况义》、《海国妙喻》等不同的版本,又可分为宗教传播阶段、语言学习读物阶段、课本教材等传播阶段。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寓言这种文体似乎越来越变成了一种为“天真无邪的小读者”而创作的故事。因此,寓言作家也变得也越来越喜欢虚构出一个阳光撒满草地、到处盛开鲜花的乌托邦,对于伊索这样的人,则非常担心他的作品会不会“腐蚀”了我们青少年洁白的心灵。就这样,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寓言就再也不能够面对简单但却残酷的现实(里面当然也有美),而充满了“廉价”的爱心,变成了不折不扣的“儿童文学”,把一门活生生的艺术变成了一个小摆设。为了那些假想中的小天使,寓言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拉·封丹寓言里的市侩  相似文献   

12.
别林斯基在《伊凡·克雷洛夫寓言》一文中说:“寓言是理智的诗。”我读陈忠义的寓言作品时,也有这种感受。 陈忠义从事寓言创作多年,先后在《儿童文学》、《少年文  相似文献   

13.
古罗马寓言诗人菲德鲁斯在他的《伊索式寓言》序诗中,曾简洁地道出寓言的特性:“它使你发笑,又给你智慧/它是明智生活的顾问。”另一位寓言大师拉·封丹在他的寓言诗《狮子与牧人》中,为寓言艺术作过如下的辩解: 寓言不只是像外表那样: 我们从最单纯的动物得到教导。 赤  相似文献   

14.
中国童书出版的历史已有百年,晚清时期孙毓修主编的《童话》丛刊可以说是现代儿童文学的萌芽之地,而当时的商务印书馆可以说是中国童书出版的发祥地。五四时期随着新文化浪潮的推动,现代文化和现代文学都应运而生。应该说,现代报刊杂志和图书出版的发生(包括童书出版业的兴起)在社会变革和思想启蒙方面也是功不可没的。  相似文献   

15.
视野开阔材料翔实读《幼儿文学概论》束沛德编者按:张美妮、巢扬的儿童文学理论专著《幼儿文学概论》由重庆出版社出版后,受到读者欢迎。一些儿童文学界的专家学者纷纷撰文评介,认为这是一部填补空白的书,为幼儿文学理论建设做了开拓性的工作;*一些师范院校的师生,...  相似文献   

16.
为迎接建国四十周年,湘少社计划有重点地出版一些湖南儿童文学作家的作品集,《神秘的小奇人——邬朝祝童话选》便是其中的一种。为什么要出版这本书?(1)“邬朝祝几十年坚持童话创作,童心一直不衰,影响遍及全国。”(摘自康濯在中国作协湖南分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据我所知,邬朝祝从1957年发表第一篇民间童话《锑牛和锑孩子》起,截止目前已发表中短篇童话以及故事、寓言126篇,结集出版了15本书。其中,有17篇作品选入了23种全国性选集,如《石子小粒粒》、《杜鹃声声叫》均选入《中国新文学大系·儿童文学集》,《百鸟床》已译成缅甸文在缅甸出版,等等。也就是说作品众多,有选择的余地。(3)可以从一个侧面展现湖南在童话创作方面的成绩。可以起一个引导的作用。(4)更重要的是邬朝祝创作的童话已为孩子们所喜爱,它在启发思想、陶冶性情、增长知  相似文献   

17.
策划了一年的“名家名译典藏书系”第一辑终于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伴随这套丛书策划、编辑、出版过程的,有收获,也有遗憾,有喜悦,也有失落,但是最终的心情却是欣慰,因为我们做到了“以敬畏之心,还原经典,把最美的书送给孩子”。希望《虎啸鸟》《风先生和雨太太》《乌拉&#183;波拉故事集》《小哥儿俩探险记》《唉呀疼医生》《小王子》《伊索寓言》和《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每一本都可以成为永不落架的书。  相似文献   

18.
许多人以为,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最早出版于20世纪80年代。其实,早在20世纪上半叶,就已经出现了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从历史的角度看,最早问世的研究中国出版史的著作应是商务印书馆1918年出版的《中国雕板源流考》,最早以中国出版史命名的著作是永祥印书馆1946年出版的《中国出版界简史》。《中国雕板源流考》的作者是孙毓修(1871~1922)。1902年,张元济先生正式进入商务印书馆后,开始有意识地收集善本古籍,既能为编辑工作作参考,又能起到保存古籍的作用。1909年,商务编译所图书资料室改名为…  相似文献   

19.
清末报刊发表有关“新学”的文章名目繁多,但其中孙毓修所写的《图书馆》(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教育杂志》1909年第二期至1910年第一期连载),可说是在近代中国较早有系统地研究公共图书馆的一篇文章,值得中国图书馆史研究者注意。孙毓修,江苏无锡人,一生从事教育和出版工作,是一位版本目录学家(藏书楼名“小绿天”),清末进入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了一年的"名家名译典藏书系"第一辑终于由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伴随这套丛书策划、编辑、出版过程的,有收获,也有遗憾,有喜悦,也有失落,但是最终的心情却是欣慰,因为我们做到了"以敬畏之心,还原经典,把最美的书送给孩子"。希望《虎啸鸟》《风先生和雨太太》《乌拉·波拉故事集》《小哥儿俩探险记》《唉呀疼医生》《小王子》《伊索寓言》和《我所知道的野生动物》每一本都可以成为永不落架的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