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说起奇幻小说,我是五六年级时开始接触的,一本《幻城》打开了我心底尘封已久的门。奇幻小说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美。每个字仿佛都是用金玉细心雕琢而成的,那样的柔美与舒适……一个个隐藏着欢乐的悲剧在质朴而又华美的语言上悄无声息地流过,流畅的文字叙述着一段又一段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2.
邹璆  姚媛 《新高考》2013,(1):44-46
李安的最新3D巨制《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前不久在国内各大院线热映,这部奇幻巨作不仅叫好又叫座,海面冒险的"洋洋大观",以及动物主角的"虎虎生威"赢得惊呼连连.而"少年派"原著小说作者扬·马特尔日前接受专访时感叹:"我从未想过这部最不可能拍成电影的小说,竟然真的以镜头语言呈现在大银幕上."  相似文献   

3.
读书五味     
2月9日晴读书过程中,我会随着主人翁的悲欢离合而感到伤心、高兴、惧怕、惊喜。一些主人翁的运气让我羡慕到眼红;另一些主人翁的悲惨生活让我泪流满面;又有一些主人翁的卑鄙行为让我愤怒不已;还有一些主人翁的助人之举又让我敬佩不已……总之,书让我感受到了什么是酸甜苦辣。酸奇幻小说里的主人翁因为修炼绝世武功而失去了两位好帮手,一个人孤苦无依地过着凄惨的生活。一段时间后,主人翁又因为修炼不得要领而使自己经脉尽断,武功尽废,晕倒在地。我既怜悯又愤恨,心底顿时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哈利·波特》《、魔戒》《、龙枪》等奇幻小说就被高高地放在了书店的书架上,又不知怎么一来它们就进了同学们的抽屉里,然后悄悄地流传开来。“我喜欢奇幻小说,它太神奇了!”一位网名叫“双眼皮儿飞贼”的15岁女孩这样表达她对奇幻小说的热情“,我周围的朋友也都爱看,谁如果没有看过《哈利·波特》就会被同学笑话。我无法不对它着迷,怎么说呢,大概是因为它奇幻华丽的语言,无限想象的空间,还有无所不能的法术吧。”奇幻就这样点燃了少男少女的热情。2005年《,魔武士》《、小兵传奇》《、风姿物语》《、异人傲视录》《、天…  相似文献   

5.
纵观世界各国奇幻小说的创作,英国的奇幻小说无论在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最能体现奇幻小说的文类特征。通过对英国奇幻小说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综合分析,以期对其传统和创新进行阐释。英国奇幻小说是促使中国当代奇幻小说形成的主要力量,对中国当代奇幻小说的创作和发展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当前,奇幻小说研究方兴未艾。在当代奇幻小说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文章梳理了奇幻小说的文体界定、创作现状与批评历史;从文学人类学的角度出发,力图对奇幻小说作一统观全局的观照,认为“禁忌“与“架空“世界是理解其主要特征及意义的关健,并指出奇幻小说不仅是在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意义,而且在人类思想史上也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J.K.罗林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说是新世纪奇幻小说最为成功的代表作,体现了奇幻小说发展的新趋势。这一系列小说产生于英国后工业社会背景下消费文化语境中,得益于英国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在作品中处处呈现消费社会的典型形态。消费逻辑导致罗林的奇幻小说违背了传统奇幻小说的美学原则,呈现出幻想世界与现实世界整体趋同的特征,这种特征也反映在了文本的具体情节形象当中。  相似文献   

8.
李慧玲 《初中生辅导》2023,(Z1):102-105
<正>近些年,《哈利·波特》《指环王》《霍比特人》等奇幻作品深受青少年喜爱。21世纪初,改编自J.R.R托尔金的奇幻小说《指环王》《霍比特人》的系列同名电影上映之后,矮人、精灵、半兽人、巫师等充满西方传统神话色彩的概念越来越广泛地被观众熟知。著名童话奇幻作品《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曾说:“我14岁时就开始阅读《指环王》。到《哈利·波特》写到最后一卷时,我仍然坚持认为自己不会超越托尔金,他的作品里有全新的语言和神话,而我的魔幻世界里没有这些东西。”  相似文献   

9.
她最喜爱的事情就是读书,阅读面之广,既有那些枯燥而又深奥的天文、地理、传记等内容,又有各国历史以及当今最流行的奇幻小说.而且她的阅读速度极快,一分钟能读900个字.一天能读3本书,读完一本600多页的<哈利·波特>仅需9小时!让我们许多人望尘莫及.  相似文献   

10.
我心里有猛虎,在细嗅着蔷薇,审视我的心灵吧,亲爱的朋友,你应战栗,因为那里才是你本来的面目。——西格夫里·萨松《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导演:李安编剧:扬·马特尔/大卫·麦基主演:苏拉·沙玛/拉菲·斯波/伊尔凡·可汗/杰拉尔·德帕迪约/塔布/阿迪勒·侯赛因/阿尤什·坦东/王柏杰/Jun Naito《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根据全球畅销小说家扬·马特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影片叙述一位少年"派"遭遇船难,在海上与一只孟加拉虎一同漂流227天,如何面对困境获得重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和中国武侠奇幻小说都从本民族的文化积淀和审美情趣中获取灵感,创作了大量新鲜且富有想象力的意象。这些意象既寓义理,又蕴情感,折射出五光十色的多重意义,也反映了魔幻现实主义小说对当前国内武侠奇幻小说创作的影响特点。  相似文献   

12.
《魔戒》是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家,被称为“奇幻文学之父”的托尔金的代表作,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不谋而合,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极大地推动了故事的情节的发展。该文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理论分析小说的人物,通过这一全新视角阐释了咕噜、弗罗多和甘道夫与魔戒的矛盾以及形成原因,以便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王俊耀  朱志卉 《海外英语》2013,(15):202-203
《魔戒》是英国著名奇幻小说家,被称为"奇幻文学之父"的托尔金的代表作,小说中人物的心理刻画和性格描写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不谋而合,小说中人物所体现出的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冲突极大地推动了故事的情节的发展。该文通过弗洛伊德的人格分析理论分析小说的人物,通过这一全新视角阐释了咕噜、弗罗多和甘道夫与魔戒的矛盾以及形成原因,以便更深刻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思想。  相似文献   

14.
神魔幻象小说是从题材和造象两方面界定的,题材多为神魔鬼怪方外之物,而幻象乃是指其构象的非现实的奇幻性。以《西游记》为代表的明清神魔幻象小说是我国小说之林中的一朵奇葩,以其奇幻、荒诞、诡谲,为我们创造了一个神秘莫测、色彩迷离的奇幻世界,产生了异乎寻常的审美效果,它与中华民族深层的审美心理结构遇合,且培育和丰富了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神魔幻象批评揭示了神魔幻象小说的审美核心,极大的丰富了我国古代小说理论。  相似文献   

15.
自从郭敬明的《幻城》打响了我懵懂的少年时代第一炮,曾几何时,小说已经成为我生活中洗刷不去的一部分。记忆中五十好几的语文老师还在喋喋不休,当年的她是如何如何地废寝忘食,这厢的少年们正悄悄远离传统文学,踏入新小说的别样领域。玄幻、奇幻、言情、耽美,色彩斑斓,“80后”的小说,面对你,我们又给出怎样一个评价?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中的“我”是一位十分特别而又神秘的人物,作者对“我”着墨不多,“我”在文中看似可有可无却常常贯穿全篇,确有其存在的意义.无论是作为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还是人物形象,独特的“我”都散发着鲁迅思想的魅力.本文意在通过“我”的人物分类反观鲁迅思想,挖掘鲁迅小说中“我”的思想内涵.  相似文献   

17.
独自一人安静地待着,我总会收获一段自由、闲适的时光. 四周皆是宁静,我独自待在房间里,望着窗外的天空,然后拿出一本小说,是《汤姆叔叔的小屋》,坐下来静静地看着,品味其间的一字一句.阅读不一定讲究速度,但必须领悟文字里的意境.闻着淡淡的书香,喝一口清茶,书香茶香沁人心脾,这是多么舒服啊! 看完书,我起身走走,放松一下.然后又来到书房,打开柜子,找出一本小学时的语文书,翻开,一篇一篇看过来,文字都还是注音的,每一篇都似曾相识,可大都没了印象.每一篇都会讲一个道理,这些道理是那么简单,朴素.我合上书思考:“这么简单的道理我又做到了多少?” 有时,我感到了一丝孤独.平常,父母总是会在家中,而这时家中只剩我一人.到外面走走吧!  相似文献   

18.
《指环王》是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兼语言学家J.R.R.托尔金的史诗奇幻小说,被公认为近代奇幻文学的鼻祖。小说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奇幻世界,其语言的运用充满了玄幻色彩,人物刻画生动有趣,人物对白丰富多样。这样一个庞大的奇幻世界的构建需要作者具有极大的想象力,而《指环王》的译著在很大层面上也能反映译者的想象力,因为奇幻小说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视为是对不同名族创造性思维的转换过程。由于译著本身需要一定的读者群体,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势必会考虑读者的"理解接受"问题,因此从译著中我们还能够解读出使用该种语言的人们思维习惯中的一些"蛛丝马迹"。以《指环王》的汉越两部译著为切入点,来分析不同译者,乃至中越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的思维模式的异同。  相似文献   

19.
加拿大作家扬·马特尔的小说《少年Pi的奇幻漂流》是当代小说中的经典之作。该小说探讨了主人公在面临危机时内心世界的变化以及如何从另一个自己身上找到力量而实现自我的成长。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认为小说主人公的自我经历了分裂、成长后,最终达到成熟,在协调本我、外部环境和超我三者关系之间发挥了有效作用。  相似文献   

20.
百回本《西游记》的横空出世,为明代的小说批评提供了新的范本。围绕着对《西游记》的评论,陈元之、谢肇淛、李卓吾(?)、衰于令、张誉、凌濛初、睡乡居士等都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他们的批评文字基本解决了困扰自古以来无数研究者的小说创作“虚与实”的关系问题,肯定了小说这种特殊体裁的虚构性特征,基本澄清了对以神魔鬼怪为题材的奇幻文学的传统偏见,肯定了奇幻小说存在的合理性;从“真与幻”的辩证关系上,强调奇幻小说要“幻中有真”,更进一步强调小说要描写平常人的日常生活,完成了文学向人本位复归的理论探索;在“奇与正”的探讨中,他们把“奇”定位于“文胜”,定位于取材于现实生活,客观地反映现实生活,又要表现出奇的特色,是对古代小说理论的重要贡献。在这些理论探索的每个环节中,《西游记》的范本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