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桃 《文教资料》2006,(26):11-12
我国高校扩招已经八年了,在这八年里,人们对扩招众说纷纭,褒贬不一。高校扩招始于99年,起因主要有以下两点:第一,为了稳定经济的增长。1998年,在经历了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由于改革开放以来一直是经济主要拉动方面的出口受到影响,中国经济处于一个暂时的困难之中,为了保住当年经济增长,政府的有关方面一直在寻找出路。就在这个时候,任职于亚行的汤敏先生给政府相关部门写信,建议对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扩大招生、提高学费、把原来计划外和计划内两种不同的招生方式进行并轨,让老百姓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投资教育,使高等教育消费成为拉动经济的一…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的大时代已经来临了。自实施“以教育启动经济”的政策以来,高校扩招推动高等教育走产业化之路,促使教育自身发展规律与市场经济发展规律有机协调。发展高等教育,既有通过培养人才而实现的对经济增长的长期促进,也有通过扩招,增加教育消费而刺激经济增长的短期“拉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据了解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 5万人自费出国留学 ,按每人每年需花人民币14万元至18万元来计算 ,每年我国民间留学投资就有40亿元流向国外。据估算 ,自费留美每人每年大约需支出2万美元 ,而美国本土学生每年学费大约只需1600美元。有资料表明 ,境外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支出每年给美国的经济带来75亿美元的收入。美国商业部已把高等教育列为服务贸易领域出口创收的第五位我国每年有40亿民间教育资金流向国外  相似文献   

4.
2005年,世界独立组织“教育政策研究所”通过比较16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开支,结果显示日本的开支最贵,学生平均一年的教育支出为8930英镑,包括学费和生活开支等,约为人民币11万元。旅美学者薛涌认为,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31倍,其支付11万元仅相当于我国居民支付3550元。我国现阶段大学费用支出每人平均每年在1万元以  相似文献   

5.
一、三种意见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问题上,主要有这样三种意见:一种是激进意见,认为高等教育是产业,人民群众需求很大,可以拉动消费,所以应该大力扩张。这种意见在扩招前很流行,也是扩招政策的理论基础。但是,盲目追求扩招的副作用已经显露出来了,所以这种意见目前有所变调,  相似文献   

6.
据了解,目前我国每年约有2.5万人自费出国留学,按每人每年需花人民币 14万元至 18万元的低限来计算,每年我国民间留学投资就有40亿元流向国外。例如,自费留学美国每人每年大约需2万美元,而美国本土学生每年学费大约只需1600美元。有资料表明,境外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支出每年给美国的经济带来 75亿美元的收入。有经济学家指出,教育是当前内需市场中最具潜力的领域。参加全国政协九届三次会议的游清泉委员算过一笔账,1999年高校扩招33.1万人,按每人年均支出费用6000元计算,仅此一项,一年可增加近20…  相似文献   

7.
20世纪末,我国高校扩大招生达到280万人,其中普通高校扩招学生较上年增加51万人,增长47%。高等学校大扩招的举措对拉动经济增长并带动相关市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无疑有积极作用。但是与此同时,高校扩招对原有的中等教育结构的格局发生了重要的影响,高校扩招引发普通高中发展升温,对职业高中造成不小冲击。那么,如何面对现实重新调整并确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战略,本文仅作一些初步思考。一、正确处理普教与职教协调发展的关系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都是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的不同类别,不存在层…  相似文献   

8.
教育助学贷款 想贷不容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教育助学贷款意义非凡,但施行情况并不乐观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向大众化方向迈进。1999年开始的全国高校扩招,作为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大大增加了适龄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从长远来看,无疑是一个好举措。但高等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实行缴费上大学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每年数千元不等的学费毕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以高校众多的江苏省为例,从1996年起,江苏省就开始实施高校扩招,至2000年,招生总人数有望达到17万。与此同时,相当多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大学生也面临着沉重的经济压力。 如何使学校能够保证收取到…  相似文献   

9.
消费、投资与可持续性:关于高校扩招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连续数年的高校扩招 ,带动了社会上教育消费的升温 ,也为高校提供了另一个重要资金来源。但这种建立在扩招和提高收费标准基础上的高等教育发展是可持续的吗 ?本文从高等教育的消费与投资二重性出发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就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扩招”现象的深层原因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999年普通高校计划招生达到153万人以上,与1998年的108万人相比增幅高达44%,实际招生增幅高达47.8%,至使该年度高考生的录取率达到了58%左右,成了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现象。这一现象是政府决策导致的偶然结果还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呢?正确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对于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实现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表面来看,这次“扩招”现象似乎是政府基于拉动国内消费,推动经济增长需要的一种政策手段。最近一段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出现通货紧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6月6日,人民网报道称,2014年全国高校计划招生698万人,录取率达到74.3%。这是自1977年以来录取率第三高,录取人数最多的年份。入学率如此高,又让人想起了老话题——扩招。对于扩招的动机,学界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扩招政策在亚洲金融危机,国内通货紧缩,失业率攀升的背景下出炉。最初起于一位经济学家在此背景下提出"教育拉动内需"的建议。1998年11月,亚洲开发银行驻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以个人名义向中央写信,提出《关于启动中国经济有效途径-扩大招生量一倍》的建议书。他陈述5个理由支持大学扩招:其一,当时中国大学生数量远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国家;其二,1998年国企改革,大量下岗工人进入就业市场,如果大量年轻人参与竞争,就业将面临恶性局面;其三,国家提出保持经济增长8%目标,扩招前经济增长率为7.8%,急需扩大内需,教育被认为是老百姓需求最大的;其四,当时高校有能力消化扩招,平均一个教师仅带7个学生;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高等教育的普及事关中华民族的整体振兴。建议很快被有关部门采纳,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四大目标的高校扩招从此进入正轨,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幕。许多分院、分校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成立,民办高校也逐年增加,许多综合类大学也增设了热门专业。如此扩招,真的能保证教学质量吗?让我们来看一则教师日记,希望从一线教师的感受中能引起我们中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公布的调查资料,我国城市居民各项消费中增长最快的是教育消费,增速为年均20%左右;居民储蓄的10%已被用作“教育消费”预留,高于用于购房的7%。有专家匡算,按我国现有的2亿中、小学生和500万高校在校生计算,如果每个中、小学生年均教育支出2000元,在校大学生年均1万元,则一年的教育总支出为4500亿元;如果其中有20%的人以教育信贷的方式支出学费,每年将有900亿元的需求。由此看来,教育消费不仅市场十分巨大,而且正在成为不折不扣的高消费。教育消费行情面面观行情一:要价有点…  相似文献   

13.
近3年高校发展速度是建国以来少有的,在短短3年里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翻了一番多,需要大量投入作支撑.按现行标准计,扩招1名学生基础设施建设费需增加5万元左右.以山东省为例,"十五"计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在校生达到100万人,净增46万人,需投入230亿元,而且还需投入大量的经费改造校舍和校园,解决设施陈旧老化等问题.这230亿元投入要在2004年完成,分6年投入,每年需投入40亿元.目前山东省连解决生均拨款都有困难,更不要说对扩招的基础设施投入了.现在之所以能维持3年扩招,一是有大量贷款支撑,这是中央对高校扩招的最大支持,没有贷款,高校难以保持这一扩招幅度.另一方面就是低水平办学,基础设施、办学条件达不到规定要求,可以说差距很大.这是很可怕的,长此下去,又如何保持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培养质量呢?  相似文献   

14.
赵倩  邓晖 《教师博览》2013,(12):19-20
<正>今天,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钱?近日,一个名为"中国十大城市生育排行榜"的帖子给出了答案:北京,276万元;上海,247万元;深圳,216.1万元;广州,201.4万元……榜单中,一个个令人咋舌的高额数字后,网友们详细列出了养育一个孩子最主要的消费项目,其中,教育消费(包括常规教育支出、课  相似文献   

15.
李辉 《教育艺术》2002,(6):41-41
去年我担任班主任 ,有位家长曾向我诉说 ,他儿子暑假一个星期花了一万元钱!我生在农村 ,父亲为了我能上学曾经乞讨过。钱———劳动的果实 ,我一直格外珍惜 ,即使是现在 ,也从不愿乱花一分钱。所以那一刻我心痛得好厉害———为了那一万元钱!更为了那学生对“钱来之不易”的淡漠的意识!还为了当今我国的教育确实存在太多的空白!随后我在班上作了一次调查 :我一个月花多少钱?并要求学生写出钱的大致去向。结果太令人震惊了!有个学生一个月花了1030元!还有一个学生一个月只花了70元!平均月消费390元!据了解 ,许多家庭并不富…  相似文献   

16.
论高校扩招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扩招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期的促进作用和即期拉动作用。高校扩招拉动即期经济的主张,拓宽了对教育经济意义的传统理解,在实践中发挥了教育对经济的巨大促进作用。但是,高校扩招对即期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那种单纯以扩招增费拉动既期经济增长为目的的急功近利的做法,最终会影响高等教育对经济发展长期促进作用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7.
我国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招生人数连年剧增,到2007年,普通高等教育共招生567万人,是1998年招生数108万的5倍多,满足了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日益增加的需求。但是,高校扩招在促进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同时,也付出了代价。如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不均衡、教育经费不足、投资效率不高、投资效益有限、教育质量下降等,与我国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矛盾。因此,亟待调整和完善高校的扩招政策。  相似文献   

18.
谈技校生的爱护公物教育安徽杨玉珍一、算细帐,进行艰苦奋斗教育我的经验是将学校的教学设备及生活设施等公共财产的价值算给学生听。如我校固定财产900余万元,按目前在校生如0多人计算,平均每人近一万元;总厂每年对学h投资180万元,平均每个学生占2000元...  相似文献   

19.
高职高专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讲讲整个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走向及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现状、教学改革面临的任务。1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行了连续的、大规模的扩招。到2001年,我国高等教育在读学生达到1300万人。其中,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生715万人,成人高考本专科生456万人,研究生39.3万人,三部分共1214万人,再加上高等教育的其他部分,最保守的估计是1300万人。现在我国18-21周岁的人口总数1亿左右,这样,高等教育的毛入学  相似文献   

20.
高等教育的投资有较高的回报但也有一定风险。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显得愈发严峻。新读书无用论再一次在农村兴起,这实际上是农村家长和学生对个人教育投资风险的一种规避行为。文章从专业选择风险、就业风险和大学教育质量风险三个方面分析了农村家庭教育投资风险,并提出了慎重选择专业和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保障高校教育质量和建立完善的高等教育助学体系等防范和规避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