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贵忠 《班主任》2010,(11):29-31
“陈老师是坏人” 小宣是我班上的一位男生,二年级从农村学校转入我校。父亲打工,母亲收破烂,都无暇顾及孩子。五年级我接班时,发现他总是独自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满脸脏兮兮的,衣着也很不整洁,平时很少说话,不怎么做作业,学习成绩很不理想。班上的学生都看不起他,看到他就躲开,还嚷着:“避邪!避邪!”我感觉这个孩子太受歧视了,我得帮助他。  相似文献   

2.
3.
在给本刊的专函中,多元智能理论创始人加德纳先生提到,上世纪80年代初访问中国时,他无论如何也无法预料到多元智能理论将会在中国受到如此高度的关注。的确,在百度,以"多元智能"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可以找到86.5万个网页;Google搜索引擎给出的数  相似文献   

4.
培养中专学生的文学素质,要树立他们对文学素质重要性认识,主要从读书和写作入手,引导学生正确读好书,培养大气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5.
二十一世纪到处充满竞争与挑战,提高国民素质是当今社会的一个长期而艰巨,任重而道远的任务。作为中专教育工作者要尽快端正教育改革的方向,利用数学在中专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数学是中专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创造力是时代对我们教育提出的要求。对于我们新时期的数学教育者来说,反映新的教育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是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杨彦 《时代教育》2010,(2):246-246
针对中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薄弱之处,强调阅读和写作对学生的重要性。对提高学生的整体思悟能力、认知水平,培养好的语言习惯,对个人素质的影响、变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结合中专教育的目标和中专学生的现状,阐述了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并探索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8.
中专教育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专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学生管理工作的难度逐步增大。过去传统、单一的仅仅注重学生专业思想 教育的管理模式已经落后于社会的发展形势,中专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学 校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实践经验,认为中专学生的班主任应从树立目标,以身作则;培养一支高效率的班干部队伍;用合适的方式处理犯错误的学生;加强和学生家长的联系等方面提高中专学生的素质,将他们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0.
职业中专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以后拥有某项技能,能够胜任某方面的工作。在二十一世纪人才竟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专学历的学生在社会上不太具备竞争的优势。要想让这类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在众多的大学生中脱颖而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也是国家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职业中专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某方面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毕业以后拥有某项技能,能够胜任某方面的工作。在二十一世纪人才竞争目趋激烈的今天,中专学历的学生在社会上不太具备竞争的优势。要想让这类学生在毕业以后能够在众多的大学生中脱颖而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这也是国家对新型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13.
14.
小学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它具有“基础性”,是以培养学生的基础创造素质为主,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做起。一、展开合理想象想象是创造思维的  相似文献   

15.
李栋 《考试周刊》2014,(63):27-27
语文教学目的是一方面传授知识,训练语文能力,另一方面提高思想水平,扩大学生视野,提高文化素质,锻炼性格意志,培养审美观念。要达到语文教学目的,就要着力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从而强化学生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在教学双边活动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教师 ,应时常提醒学生 ,许多表面上看起来新奇而又复杂的问题所揭示的内涵可能是非常简单而又熟悉的 ;加强解题分析的目的有时就是为了透过表象看本质 .请看一例 .问题 :等比数列 {an}中 ,a1 ≠ 0 ,q >0 ,前n项的和记为Sn,自然数b、  相似文献   

17.
中专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首先要求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意识,并授之以法,才能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养成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18.
19.
结合中专教育的目标和中专学生的现状,阐述了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性,并探索了在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20.
邓忠 《学语文》2005,(1):i001-i004
就语文高考应试而言,“金”在哪里?如何在“黄沙”中淘得那“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