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刊今年第10期载有《(子路、曾竹、冉有、公西华侍坐)的谈话环境》一。(以下简称《环》)该否定了《教师教学用书》中孔子“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的说法,认为谈话的氛围是“沉闷”的,而且说“这沉闷的氛围恰恰是孔子制造的”。笔以为《教师教学用书》所说的并不错,而《环》所说的不切实。为此,试作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化侍坐》这篇文章,记叙了他与弟子之间关于“志”的一次谈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善于启发,尤其是十分讲究谈话技巧,使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收到了较好的谈话效果,从而显示了一个长者平易、慈详、睿智的风范。  相似文献   

3.
吴锦 《文教资料》2006,(33):1-2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子路的“论志”。这次子路还反问孔子,“愿闻子之志”,孔子的回答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另外,《韩诗外传》中还记载了两次孔子与弟子论志之事。一是孔子与子路、子贡、颜渊游景山,孔子说:“君子登高必赋,小子愿言者何期愿,丘将启汝”。于是各言其志…  相似文献   

4.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化侍坐》这篇文章,记叙了他与弟子之间关于“志”的一次谈话,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善于启发,尤其是十分讲究谈话技巧,使学生敞开心扉,畅所欲言,收到了较好的谈话效果,从而显示了一个长者平易、慈详、睿智的风范。  相似文献   

5.
吴锦 《考试周刊》2007,(1):9-10
《论语·先进》篇有一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或简称《侍坐》。这是《论语》标题的惯例,以首句或首句中的语词为题。这段文字也有以“论志”为题的。这是根据内容命题。但细想一下,“论志”实在不能作这一章的独一无二的标题。因为《论语·公冶长》就有孔子与颜渊  相似文献   

6.
对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的鉴赏评价历来见仁见智,其中较有影响的一种观点认为《,侍坐》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范,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学生,善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甚至建议“:对孔子思想分析不宜过多。对孔子为什么要‘与点’的问题,也不宜讨论过多。”毋庸置疑《,论语》在具体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方面包含着很多有价值的思想,但要让学生从课文中体味孔子的“为师艺术”,总是不太合乎情理;而撇开孔子的思想学说去学《论语》,更有本末倒置之嫌。下面…  相似文献   

7.
《沦语·先进》(侍坐)生动地描绘了孔门师徒之间的一段谈话,话题围绕着各人的人生理想展开。先生循循善诱,弟子畅所欲言。可以看出,文章的中心体现的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即“礼治”。孔子问志,四学生答志。从表面上看,四个人的答案各不相同,而实质上都是以“礼治”为中心的,因为“礼治”是儒家的最高理想。  相似文献   

8.
高中语文第一册新增选了《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以下简称《侍坐》)。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而其中的高潮出现在曾皙的一答和孔子的一叹中: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查看教师用书及多种《论语》注解,都把这段话理解为曾皙的洒脱打动了孔子,而且孔子认为曾皙的回答是结合国情的治国措施,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了出来,展现了一幅国治之后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一文。这篇文章主要记载了孔子循循善诱的言行,在谈话开始,孔子怕学生在他面前不敢畅所欲言,就以“以吾一日长尔乎,毋吾以也”来打消其顾虑,为弟子们畅所欲言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又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诱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志向。  相似文献   

10.
《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侍坐”发生的时间与孔子“与点”的原因,一直以来是学术界争议颇多的两个问题。以“侍坐”发生的时间为切入点,考证“侍坐”不可能发生在孔子周游列国期间,也不可能发生在孔子晚年归鲁之后,具体当发生于孔子教育生涯前期的最后两年,即孔子四十八九岁时;并由此动态地把握孔子“与点”的原因,“胃然与点”是“与点叹己”与“与点与己”交融的复杂体验,是对曾点的关照,更是对自己生命的反思。最后,试图解决孔子“与点”这一文化史上的悬案,真正领悟本章的主旨。非“与点”,仅“各言其志”。  相似文献   

11.
一、循循善诱的教育家风度作为师长,孔子并不是整天板着面孔,而是以一个态度和蔼、思想深沉、循循善诱的长者形象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中出现的。为让学生畅言所志,必先消除其心中顾虑:“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这耐心的启迪,真诚的发问,既显示了孔子雍容谦恭的气度,又融洽了师生交流的气氛。而当曾点“异乎三子者之撰”而不欲发言时,孔子又说:“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以如此亲切的语气和诚恳的态度启发诱导学生,学生又怎么会有顾虑隐而不言呢?如果说前一番…  相似文献   

12.
《侍坐章》,是《子路曾唽冉有公西华侍坐章》的简称,是《论语·先进篇》的末章。这一章,高中语文课本、几种大学作品选都选为教材。《侍坐章》记述的是孔子与弟子们以“言志”为主题的一次谈话,中心突出,层次分明,是一篇洋溢爱国思想的座谈录。后人对其中有些词句篇章的解说,笔者认为未得其真谛。  相似文献   

13.
人教版高一册语文课本《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是选自《论语》中的一篇经典对话案例,从鲜活的对话艺术中闪射出孔子礼教思想的一束光辉,昭示千秋。作为教学文本,学生对全篇的行文思路“问志——言志——评志”不难把握。对篇中多数字、词、句的疏通,以及基本意思  相似文献   

14.
笔在教学《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的时候,总觉得课最后部分“夫子评志”中孔子的话有点“语无伦次”,令人费解。原如下:  相似文献   

15.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论语》中最长且较富有文学色彩的一章,同时也是最能形象反映孔子的教育观念的一章。全文通过孔子与其四个弟子坐而言志的描写,活灵活现地展露了四位弟子的不同性格,以及师生间对话时融洽的气氛。尤其是作为教育者的孔子,他在整个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关心学生、循循善诱、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和态度,仍然值得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借鉴。一、极力营造宽松的谈话氛围文章一开始,交待了人物和谈话的方式,即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四位弟子环坐于孔子身旁。孔子最先发话,“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孔子的“哂”《侍坐章》一向是以记载了孔子循循善诱的言行而为人们所传诵的。如人教社出版的《中国古代教育文选》在“启发,诱导”一节中,就全文引录了这篇文章。在谈话开始时,孔子的确为学生创造了一个畅所欲言的气氛,他怕学生在他面前不敢大胆说话,就用“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来打消其顾虑;他担  相似文献   

17.
在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学中,可进行创新性教学尝试,一是引导学生对文中标点使用、孔子的谈话艺术作出评价;二是比较孔子和庄子的异同,并进行讨论;三是以读联写,让学生引用课文原话写一写“我的老师”,加深对孔子的认识。这种教学创新尝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  相似文献   

1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为文章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到大量孔子如何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方法,我们完全可把它当作是一篇教学故事来阅读,以便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孔子作为老师所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沦渤中比较长的章节,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章。但读了几遍,教了几遍,我仍然有许多不明白的地方,问题就在于文章最后的几段对话。曾皙本只是问孔子为什么“哂”子路,孔子为何说了这么一大串呢?带着这个问题我翻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这段结尾的断句竞有两种版本。  相似文献   

20.
凸显孔子多重身份中的“教育家”身份,然后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还原为史上最早的“课堂实录”。以“欣赏孔子的课堂实录”为学习任务,并创设“为课堂实录拟题”“为课堂实录补白”“为课堂实录点评”三个具有弹性空间的学习活动,渐次了解孔子听四个弟子言志时的“表情”,重点解开曾皙之志“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背后的意义密码——制礼作乐,最终领悟文本中深藏的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