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是主体性的存在,“在”是其本体论涵义,即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者,他的出现是自在与自为的结合,是此在与共在的实现。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的人,只有在社会以及附带构件中才能彰显其生存状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局部能反映整体社会中人的存在镜像。正如马尔库塞对现代社会的“单向度”定位,现代教育也难逃其咎。以肯定性思维为其内核,以普遍性与同一性为特征,以实用与功利为实在目标,以规训制度压抑人性,这些构筑了现代教育的“本真”,即“现代教育神经症”——一种“异化”状态。反思意在解构与建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彰显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本初旨趣。 相似文献
2.
人是主体性的存在,“在”是其本体论涵义,即人作为一种生命存在者,他的出现是自在与自为的结合,是此在与共在的实现。人不是抽象的,而是一个个具体的历史的人,只有在社会以及附带构件中才能彰显其生存状态。教育作为社会系统中的局部能反映整体社会中人的存在镜像。正如马尔库塞对现代社会的“单向度”定位,现代教育也难逃其咎。以肯定性思维为其内核,以普遍性与同一性为特征,以实用与功利为实在目标,以规训制度压抑人性,这些构筑了现代教育的“本真”,即“现代教育神经症”——一种“异化”状态。反思意在解构与建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彰显人的生命存在是教育的本初旨趣。 相似文献
3.
知识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没有知识,就谈不上人的存在,更谈不上人的发展,因此学校教育离不开知识的传授。然而,伺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传授知识。以灌输为主要形式的知识教育背离了知识的本质和学校教育的宗旨。为了使学校教育能够真正担负起“成人”的教育使命,我们需要对现行知识教育进行彻底的批判与改造。本文认为,随着知识观的变革,知识教育的发展方向必然是从“独白”走向“对话”。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源不足和环境恶化问题日益显现,自然环境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自然在不断呻吟的同时报复着人类,成为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硬约束“.因此,进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教育,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人类共同的责任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5.
人的发展是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如果把生命看作是一个自然的发展过程,每一个生命个体的身心自然发展都具有连续性;但就局部生命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阶段而言,在精神生命的发展之中,往往受危机、挫折等一些非连续性偶然事件的影响,使生命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教育目的在实际操作中,社会本位倾向非常明显,这对作为生命体的人的和谐发展十分不利。本文立足于人,试从生命角度思考教育目的,认为教育的目的要以人的生命为出发点和归宿,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倾听心灵的声音。 相似文献
7.
8.
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的生命教育,是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而广义的生命教育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它不仅包括对生命的关注,而且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因此,所谓生命教育,就是指教师帮助学生在认识和思考生命的孕育、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关怀、生命的价值等问题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活动,对自己的生命有良好的认识和感悟,从而使学生珍惜生命、欣赏生命、感恩生命、敬畏生命、激扬生命、关怀生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观。由是,生命教育是一种关注师生生命状态,丰富师生生命历程,激发师生生命潜力,促进师生生命成长,提高师生生命质量的教育。[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狭义的生命教育指对生命本身的关注,包括个人与他人的生命,进而扩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广义的生命教育则是一种全人的教育,即包括对生命的关注.又包括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生命价值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相应的人的形象常常是每一文化领域形式的基础,教育也不例外。它意味着教育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直观。而教育目的则是人自觉地建立起来的理想的人之形象。然而,当前教育目的的笼统、片面,使得教师们无法建立起相应的、理想的受教育者表象,造成实践混乱不堪、各行其是。通过对人的三种基本形象的分析表明,教育目的应该弃抽象而求直观,整合统一人的社会性、个体性于个性生成之中,从而构建起丰满的、清晰的个性化形象。 相似文献
11.
一、儒家和谐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1.儒家和谐教育思想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
儒家将人视为宇宙的中心,认为只有人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才会有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在儒家和谐教育思想中体现为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人格,即使人成为“圣人”,成为“大人”。 相似文献
12.
一、和谐性: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人的各个方面平均式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空想。“全面发展”的概念较早是马克思针对当时产业分工造成产业工人长期从事单一劳动、从而导致人的畸型发展而提出来的。相对于人的畸型发展,全面发展非常必要,也非常科学。然而,在传统的教育中,全面发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是关注人生存能力,促进人和谐发展的教育。人的和谐发展主要包括人自身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将生命教育融入生物学课堂就是以学生和谐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将生物学知识、技能转化为受用终身的生命行动的指导力量。生物学是生命教育的良好载体,学生在学习生命原理的同时,感知生命现象,感悟生命原理, 相似文献
14.
吴宁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6S):38-39
开展生命教育,是当前素质教育对学校教育的要求。追求学生生命价值发展,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一理念而进行。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的理论,虽然侧重点不同,但都揭示了教育与生活的本质联系。1995年世界发展首脑会议呼吁:重建以人为中心的发展价信体系,重视人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人仅仅作为教育的对象,致使部分学生能动性和主体性缺失,个性不能全面发展.根据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这可以看做“人的异化”现象在大学教育中导致的问题.克服大学教育中“人的异化”现象引起的问题,既需要准确把握教育与人的关系,更要实现“大学成人”的价值追求,使大学教育真正成为主体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针对现实教育中师生冲突事件的频发,学校教育中遗忘人、歧视人、压抑人、摧残人等非人道现象,本文从人的存在性角度出发,阐述教育和存在性的"人"的密切关系;探讨"人"的存在性特征及其对教育的启示;勾勒"人"的存在性教学图景,试图在一个教育理念分崩离析、人的理念彻底碎片化的时代里回归教育之本真。 相似文献
17.
18.
19.
曾水兵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4(2):109-112
人的存在与发展是有规律的,也是可预测的。人的存在与发展又具有差异性、偶然性和不确定性。因此,作为人之自我建构的教育世界呈现出确定性和规律性一面时,也呈现出不确定性、复杂性以及情境性的一面。基于后者而言,每一个个体都是独特的,每一个教育情境都是独特的,每一次教育行为都是不可逆的,任何教育理论都是有一定限度的。教育是一个尝试、冒险、选择与创造的过程。教师需要持续探索的勇气,把握教育时机的能力和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造的智慧。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考察教育目的和"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认为教育目的是具体的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人的全面发展"主要是指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社会关系的丰富和人对社会关系的驾驭."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不等于教育目的,只是提供了制定具体教育目的的方法论指导.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