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中国是一个封闭走向开放的转折时期,中国近代城市真实记载了这一特殊历史时期的沧桑变迁。宁波是我国近代著名城市之一。系统地研究近代宁波城市文化与建筑文化的特质,必将有助于宁波城市现在及未来发展。一、近代宁波城市的发展宁波是一座受外来文化影响渊源已久的古城。  相似文献   

2.
在丹桂飘香的美好季节,全国18城市老年大学第9次工作研讨会在我国著名的海港城市宁波召开,我代表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表示热烈的祝贺!并  相似文献   

3.
浙江,一个兼具创新和传统基因的区域。
  这里是全国创新成果主要孵化基地。浙商孕育于斯;全省专利授权量2011年居全国第二位;杭州、宁波、嘉兴都是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4.
宁波是2016年"东亚文化之都"活动的中国举办城市。作为一个中日韩三国文化交流的平台,"东亚文化之都"在促进东亚文化交流,开展文化合作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东亚文化之都·2016宁波"为切入点,分析了在对接"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宁波借助"东亚文化之都"这一平台建设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6,(23):192-193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在国家和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长江三角洲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对其进行研究对我国城市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借鉴作用。宁波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圈,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受到特别是来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竞争压力。将宁波置于可比性的城市当中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宁波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合理建议和意见,便于宁波在今后的发展中发挥优势,加快发展,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今天,全国18城市老年大学第9次工作研讨会在我们宁波召开,这是我市老年教育事业建设中的一件喜事。首先,我代表中共宁波  相似文献   

7.
“无宁不城市”,概括了宁波人经商的多,不仅足迹普及全国,而且跻身于国际市场,在东南亚以至欧美各国都有宁波人成为巨贾富商。“无宁不城市”的另一层意思是说宁波人做生意精。许多人不仅在国内同行中崛起,而且在与国际资本较量中也能取胜而发达起来。宁波的商业在十九世纪90年代就有相当可观的钱庄业、粮食业、药行业和南北货业等主要行业。至于城市规模早在唐代就已形成,明代初期,宁波市内共有8个商场和4个城门外  相似文献   

8.
黎红 《华章》2012,(28)
二十一世纪海洋经济发展为宁波城市会展业带来重大机遇与挑战,本论文认为宁波应借鉴国内外港口城市会展业发展的经验,以海洋经济为契机,打造具有宁波特色的会展品牌,实施差异化会展策略.发展宁波海洋会展业,是实现宁波经济腾飞的战略选择,也是海洋经济视阈下宁波城市会展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申报并建立省级孝感职教改革试验区是孝感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机遇,提升孝感城市综合竞争力之良策.实施该良策之要义是积极推行“四化“,即城市定位科学化、办学投资主体多元化、办学方式集约化、职业教育社会化.其奋斗目标是力争实现“三名“,即孝感成为享誉全国的职教名城;湖北职院等学校成为享誉全国的职教名校;“孝感机械“等专业成为享誉全国的职教名牌.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明是以城市为主线,伴之以社会形态的演变逐步成熟和发展起来的.在中国古代数千年的城市发展史上,西汉时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阶段.一方面,西汉继秦以后,掀起了又一次大规模的城市建设高潮,城市数量急剧增加,最终铸就了全国郡县城市体系的基本模式;另一方面,西汉时期城市的发展,基本上奠定了中国古代社会前期城市分布的大致格局,其奠定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对其后我国两千多年来的城市及其城市体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等也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加速城市化建设,促使大量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这一转移过程不仅仅是地理空间上的位移,更深层次是文化以及社会心理方面和城市群体相适应的过程。以218名非宁波生源地的他乡人为被试,对他们的宁波方言态度和对宁波的城市归属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对宁波方言的态度在被试组别、是否听懂宁波方言、是否会说宁波方言、居住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并无显著差异。他乡人对宁波城市归属感在被试组别、是否听懂宁波方言、是否会说宁波方言、年龄、居住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上也无显著差异。此外,他乡人对宁波方言的态度和其对宁波的城市归属感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居身于社会、能听懂会说宁波方言、在宁波居住时间长的被试,对宁波方言呈更积极评价态度,对宁波的城市归属感也更强烈。  相似文献   

12.
黎红 《华章》2012,(27)
本论文针对宁波会展业现状,以宁波发展海洋经济为切入口,寻找一条提升宁波会展实力的新路径,探索具有宁波海洋城市特色的差异化办展对策.通过本论文研究,实现以下目标:研究宁波会展业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海洋经济对宁波会展业发展的意义;依托海洋产业,实施差异化战略,寻求宁波会展业发展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3.
学院,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办学形式,它不但对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对今天的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也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自来开始,经元明至清,书院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组织已遍及各地.来定南渡后,浙江成为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当时学者辈出,书院林立,而作为“文献之邦”的宁波,书院发展促进了宁波文化的昌盛繁荣和学术空气的空前活跃,故有“海滨邹鲁”之称.本文将对宋元明清这一时期宁波书院的发展情况作一粗浅的探求.一、不同时用的宁波书院(一)宋代,书院发展迅速唐末五代,政治紊乱,经济萧条,读书立…  相似文献   

14.
从经济全球化的视野观察宁波经济发展问题,正确定位宁波在全国以及在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位置,作者提出四条优化新世纪宁波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合理化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竞争的加剧,城市营销越来越成为地方政府关心的话题。它在我国旅游业应用中公认的三个典型分别是: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和宁波经验。基于从城市营销的内涵入手,首先对"焦作现象"、"栾川模式"、"宁波经验"的内涵进行剖析,总结出三个城市的城市营销的成功经验,最后探讨得出政府主导型的城市旅游营销的模式,以期对其他城市的旅游发展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宁波城市旅游形象自我定位一直不断演变;公众对宁波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形象认知存在的偏差,既和宁波城市现有地位不匹配,也和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称号不相符。宁波在塑造历史文化名城旅游形象的过程中,存在资源载体建设、形象构架、传播等方面的问题。在文旅融合的新时代,宁波要以文化建设为核心,以文促旅、特色彰旅,创新载体、整合营销,通过开发地方传统文化旅游线路、区域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合力塑造城市旅游新形象。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教园区建设作为中国高校改革的一个重要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城市所采用,自1999年9月以来,在宁波市委、市政府的引领下,宁波高教走上了一条以园区化建设为特色的改革之路。一、宁波市高校改革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宁波经济迅速发展,但宁波高等教育的发展却落后于全国同类城市。1999年,全市只有3所传统的普通高校和2所成人高校,高层次、高素质人才明显匮乏。宁波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高等教育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同时,富裕起来的宁波人民对于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有着迫切的愿望。但由于宁波市高等教育的相对落后,导致供…  相似文献   

18.
一、纺织、玩具类 1.中国服装之都--宁波 宁波是中国"海上丝绸路"的起点之一,是中国著名的"红帮裁缝"故乡,在中国服装史上有着辉煌的一页:中国第一件中山装、第一套西服、第一家西服店、第一部西服理论专著都出自宁波人之手,中国第一所服装学校也是宁波人创办的.  相似文献   

19.
作为全国副省级城市制定的第一部民办教育地方性法规,《宁波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以"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为立法主旨,把着力点放在加大政策扶持上,在国家现有法律法规框架内,根据宁波实际情况和特点,结合近年来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出台了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富有创新意义和取得突破性的政策,为宁波民办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20.
论近代宁波经济与上海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口被辟为中国首批对外开埠通商的城市。五口中的宁波和上海,在开埠后经历了截然不同的命运。前者是对外贸易逐渐式微,农、商、工、交等各业发展缓慢。后者则迅速发展成为全国对外贸易中心,继而又成为全国的贸易、金融、科技和信息中心,交通运输枢纽和轻纺工业基地,远东最负盛名的国际大都会。为什么这两个同处东南沿海地区,又同时期对外开放的城市,在近代化过程中会形成如此强烈的反差呢?近代宁波经济的发展与上海之间又有何种内在的联系?这便是本文探索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