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提出的"权能分治"理论,主张国家的权与能要分开,人民权利可以制约和影响政府的权力。由于国情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归纳整理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对于弥补国内对孙中山"权能分治"理论研究的不足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此研究能为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化又被称之为欧化、西化或工业化。它并非一个简单的向欧美国家的认同过程。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站在学习古今中外思想的基础上融会创新,在探求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构想了具有“中国特色”政治蓝图:以“全民政治”为核心的“权能分治”体制。今天,我们重温解读孙中山宪政理论的思想内核.从中或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孙中山“权能分别学理”是国际国内矛盾冲突和孙中山本人化素养相结合的产物,是为解决本国政治权威危机,创建驾驭欧美之上的新型良善政制而创造出来的。该学理是孙中山宪法思想的核心与基石,其基本内涵包括:权能分治、人民有权、政府万能、以权驭能和九权平衡四项原则,全方位体现了中西政治化共同尊崇的宪法基本精神-和谐。  相似文献   

4.
五权宪政思想是孙中山三民主义学说中民权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是孙中山对西方政治制度深刻认识的产物,其理论来源是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政体分权制衡原则和中国封建政治制度中某些合理性因素。孙中山在革命实践中将其逐步完善,最终形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孙中山五权宪政思想的提出及实践是对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政治思想的重要发展,是中国政治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的变革,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方面,也是推进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巨大杠杆。孙中山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提出并不断完善了“民族建国”、“民主建国”的现代国家政治学说,阐释了“直接民权”、“权能分治”、“五权分立”的不同于西方国家的新型的民主政体。这是他集中外政治理论之精华创立的中国现代政治发展和国家建设最具特色的学说之一。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7.
孙中山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是其开创者。在进行革命,开展革命中,他借鉴欧美国家政治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而其独特的政治思想逐渐形成,主要包括:主权在民、权能分治、五权宪法、地方自治等方面。孙中山的这些思想对于我国思想史的发展以及近代民主革命的壮大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同时为正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中国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和理论家,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权能分治理论,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一理论是他在在总结西方宪政的经验教训和对本国的历史和现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其内容是把政治权力分为"民权"和"治权"两部分。这一理论对我们今天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宪政建设是有借鉴作用的,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背景的变革,经历了从“排满反清”到“五族共和”再到“反帝爱国”的发展.然而,无论怎样发展,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都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10.
张睿  陈莹 《华章》2013,(25)
“五权分立”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之一民权主义的重要内容,它是孙中山借鉴西方的“三权分立”学说,并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合理的因素,在中西文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五权”不等于西方的三权加上考试权与监督权,而是以“权能分治,以权制能”为基础建立的“万能政府”的理想政体。  相似文献   

11.
张学强 《文教资料》2009,(16):112-114
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个方面,他主张全体青少年都有平等地享受教育的机会,应创造条件实施免费义务教育;主张成年国民要接受革命理想教育和科学教育以提高自身素质。孙中山的“普及教育”思想具有超前的真理性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政治宣言;是指导我们党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是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强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先生的民生思想受西方学说和我国传统思想之影响而产生,其内容包括土地、资本、实业和教育等方面,贯彻民生主义的方法主要有平均地权、节制私人资本和发达国家资本、实业救国与教育立国,该思想对当代中国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梁启超、孙中山都是在游历欧美大陆之后,才开始注重社会主义学说传播的,梁、孙二人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一方面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儒家的“均平”、“大同”观念的烙印,另一方面,又受到形形色色近世西方社会主义流派的影响;从其内容本身来考察,梁、孙二人的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双重性和层面性,即均是“大同社会主义”与“国家社会主义”的统一结合,这是二者之共性;而梁启超、孙中山社会主义思想的唯一分歧,即在于梁启超的社会主义是避免一切暴力革命的社会主义,孙中山的社会主义则是避免社会主义革命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实践家,孙中山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辛亥革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论家,孙中山虽创造了一套社会革命理论,并以之指导革命,但他在革命对象、领导力量和革命动力以及其革命程序论都存在着局限性,对辛亥革命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革命程度及革命影响大打折扣,并论述了其社会革命理论的局限性对辛亥革命的影响给当代中国社会带来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在对20世纪初欧美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进行揭露和批判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社会历史观作为理论依据,提出了以“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经济纲领,这一经济纲领是一种主观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孙中山对社会主义的误解,但是,这一思想中“反对封建土地制度”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合理内核”是应该肯定的。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关于“政治家办报”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具有强烈的指导性,并不因为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而改变其价值。  相似文献   

18.
作为探索宪政"中国化"问题的第一人,梁启超主张学习西方的宪政制度必须充分考虑中国国情和自身文化传统。在比较差异的基础上,他借重、重述中国文化传统,发掘宪政主义的本土资源,并站在现代性与民族性之间,致力于重构西方传统宪政观并使其"中国化"。  相似文献   

19.
本论述了孙中山关于“兴学养才”的教育思想。早在上个世纪初,孙中山就将教育列为“立国根本”。他不仅提出要废除封建私塾教育,建立欧美新式教育,而且强调成人职业教育。还要求学生要体、智、德全面发展,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20.
契丹作为一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都相对落后的游牧民族,人口数量不多,散居在偏僻落后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而能迅速崛起成为一个疆域辽阔的中国北方民族政权,统治中国北方200多年,确实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但契丹之所以能建立这么长久的统治,有着复杂的政治经济原因,但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契丹有着一套特殊的治安机构和制度。而治安机构与制度的建立,与其吸收历史经验教训和本朝的治安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但与中原的汉族政权相比,辽统治阶级的治安思想特别突出的一点是:民族分治。本文也将围绕这一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