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真题回放傅雷在《傅雷家书》中写道:赤子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一个人孤独了,思想集中,所发的感情都是真情实意的。艺术表现得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相似文献   

2.
我读傅雷先生给远在异国的儿子傅聪的信件里就有这样的话:"生活中崇高的事物,一旦出自庸人之口,也可变得伧俗不堪的。"对于艺术,他强调要有赤子之心:"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  相似文献   

3.
在翻译路线上,傅雷的翻译中现实主义大师巴尔扎克的作品占压倒性优势;傅雷采用了传统白话为语体,他的后期翻译(1949-1966)受到了当时主流意识形态和出版体制的控制,呈现了傅雷苦闷孤独的心境。  相似文献   

4.
马艳 《华章》2011,(30)
雨果笔下的吉利亚特是一个孤独的人.作者通过刻画他心灵的孤独、在孤岛上的孤独、爱情的孤独以及他面对这些孤独时所作出的反应,为我们塑造出了一个饱满鲜明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5.
独行与众行     
<正>漫漫人生路,就似一场万里长征。你知道起点就在脚下,却不知终点究竟在哪儿。人生,终须你一步步践行。独行还是众行,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独行,让人走得更快。独行,需要一个定义。它指的是肉体上的孤独,而不应是心灵上的孤独。心灵上的孤独对人的要求太高。即便是绝五谷的得道  相似文献   

6.
陆蠡的内向在朋友圈子里是出了名的。他是一个人群中的隐匿者,拙于交流,甚至抗拒交流,时刻沉溺于自身的幻境之中,有着丰富的孤独体验。一个终生孤独的人,注定是一个习惯于自我反省的人,但自我反省倘若无法使其从孤独中振拔而出融入人群,就会陷入更深的孤独,如此往复,每一次自我反省,都意味着一次无例外的更深的陷落,那种心灵创伤是难以言说的。然而,这心灵的痛楚却也是孤独者最为极致而难得的快乐,他需要不断失败的自我反省,  相似文献   

7.
享受孤独     
孤独是皓月当空时,登高望远,遥寄一份思念;孤独是灯红酒绿的喧嚣中,独守一份心灵净土;孤独是在追名逐利的纷争中置身事外,权作一个逍遥的旁观者;孤独是寡居一室,面对孤灯,心无旁骛地思索人生。  相似文献   

8.
《傅雷家书》中的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孤独产生爱、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  相似文献   

9.
14岁的孤独     
14岁的我们,有着太多的蓝色的忧郁,难言的感动。都渴望倾诉,忙忙碌碌的人群,有谁在意我们的生活?夜幕降临,一切隐入不可知的深渊。站在属于我们自己的角落,任孤独侵蚀和嘶咬,而我们却拥有一个不肯面对世俗的灵魂。孤独使人深刻,使人摆脱心灵的依附。孤独中的欢乐是淋漓而又真正的。孤独的心灵是蓝色的时空,丰腴的是天上闪烁的星星。其实,每个人都是孤独而始,孤独而终重要的是立于孤独而不被它压倒!14岁的孤独,淌下我的泪水14岁的孤独@覃伟斯  相似文献   

10.
<正>冰之召唤想到世界有一个角落能安放真实的我并且有人听见这已经是莫大的安慰再遇时光机一个人是孤独,两个人还是孤独前者的孤独很纯粹,后者的孤独不够纯粹盖上星空唯有真正的爱以及触动心灵的事物能让人感到温暖、有力量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傅雷先生的百年诞辰,我首先想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傅雷先生留给今天的我们究竟是一份什么样的精神遗产?我是属于上世纪50年代出生的,并且亲身经历过让我们失去傅雷先生的那一个特别的时代。与我相似年龄的这一代人,或者比我更年轻的一代人,大约都知道傅雷先生这个名字,因为我们读过傅雷先生翻译的巴尔扎克、罗曼·罗兰的作品。  相似文献   

12.
铁凝在《大浴女》中将其叙述视角转向了自我心灵的深处,展示了浩漫人生布景下个体生命无论如何都无法摆脱的孤独,为我们"建构了一个关于人类从孤独到寻觅,寻觅失落而更加孤独的宿命隐喻结构"。  相似文献   

13.
李晓峰 《教育教学论坛》2011,(18):251-253,226
很少有人能理解和体会到真正的孤独和寂寞,孤独,就是本我、自我、超我三者的统一。孤独时刻是学习、思考、修炼、创造的最佳时刻。当一个人真正懂得了什么是孤独,孤独就会成为生命的一部绚丽乐章。人生就由此成熟。  相似文献   

14.
文言阁     
义猴一个孤独的老人,养了一只猴子,爱如赤子,五年中形影不离。一天,老人暴死,猴子竟做出了惊人的举动,真是人有情,猴有义——某山隅有一老圃,早失偶,惟一女远适他乡。猎者怜其孤,赠以猴。老者爱如赤子,每出必从,不链不掣,而不离不逸。如是者五年。一日,老者暴卒,猴掩门,奔其姐,泪如雨。  相似文献   

15.
孤独是后现代作品的一个主题。在《伤心咖啡屋之歌》中,作品突出再现了爱的无能为力和心灵的无法沟通,用肉体的畸形来再现精神上的孤独是这篇作品的一个特色。作品虽写的是关于美国四十年代的故事,但它的社会意义远远超过了时间的限制。  相似文献   

16.
孤独的夜     
金色的月牙落在漆黑的夜里一个人独卧床上,不要思索,不要喧闹。孤独并非寂寞,它,是一种凄凉的悲伤,总让我泪流不止;孤独并非空洞,它是一种心灵的财富,在孤独的夜,我收获到人生的真谛;孤独它总让我思索,  相似文献   

17.
在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家书》中,通篇展现了作者作为教导者的广博而精深的艺术造诣,丰富而博大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流露在字里行间的亲子之情,赤子般拳拳爱国之心,读后,令人感慨万分。《家书》的作者具有纯洁、正直、真诚、高尚的灵魂。十年浩劫使他陷入“不齿于人群”的绝境饮  相似文献   

18.
至美是孤独     
此文有一个很特别的好题目,也有一个特定回答"至美"的角度--"孤独的人是心灵上的活跃者",还有符合这个角度的两个材料--是中国古代的庄子,二是现代外国的爱因斯坦。如果文章只就如前所述展开写,就能很圆满地得出结论:"中外古今的孤独者因其心灵活跃--为人类思考--而至美。"遗憾的是,还写了一些同此角度无关的材料,即使是同此角度有关的材料--爱因斯坦--却放错了地方。还写了另外一个角度--"孤独的人精神世界很丰富"。这样就把一块好玉变成了璞,须重新琢磨。  相似文献   

19.
学法指导贵有恒在《傅雷家书两则》的教学中,我有意识地三次给学生学法上的指导:1.在“读其人——一句话品评傅雷”环节中,学生读完全文,对傅雷的评价往往局限于“一个XXX的父亲”。于是我先作演示“:我认为傅雷是一个可以信赖的知己。如文中的‘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这几句话就可以看出来。”如此引导,学生很快能解读到“傅雷是一个和蔼慈祥的父亲、一个真挚的朋友、一个严谨的学者、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一个有思想的教育家”,而且都能从文本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对傅雷其人有了全面而深刻的…  相似文献   

20.
是什么使你的生活充满美和感恩?是什么让一个母亲冒着生命危险营救自己的孩子?又是什么使赤子为祖国献出自己的生命?是爱!是爱的力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读了《爱的教育》,我发现:爱是无处不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