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王朝在河西、陇右、关中和西域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了长期的争夺.本文主要梳理唐王朝与吐蕃在西域的争夺战争的历史背景、史实,以及唐与吐蕃在西域争夺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2.
刘斌 《考试周刊》2015,(2):22-23
唐朝作为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其疆域辽阔,政治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但是自"天宝危机"以来,唐朝的政治经济开始从向衰落,天下没有不亡之国,在种种因素的促使下,唐朝最终走向衰败直至灭亡。在唐朝的衰败过程中有多个因素的作用。本文就唐王朝衰败的原因作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燕 《甘肃教育》2008,(3):59-60
唐朝时期.西北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复杂的民族成分因而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地位。它不仅对拱卫关中、牵制突厥、吐蕃、吐谷浑等少数民族政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保证了丝绸之路三道的安全与畅通。另外.河西、陇右地区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缓冲地带.这一地区的军事策略是否得当.政局是否稳定.不仅关系着整个西北地区的命运.同时也关平着大唐王朝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河湟诗不仅反映了唐王朝和吐蕃交好时的“舅甥”关系,也记录了为利益而产生的战争与矛盾。通过对近六百余首的河湟诗分析,探究诗歌中蕴含的大一统思想和对和平的向往。  相似文献   

5.
安史之乱后.唐朝迅速由盛转衰,内有藩镇割据,独霸一方,不受朝廷帝制,外有吐蕃、南诏等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的侵扰。面对内忧外患的局面,唐朝还能够维持近一个半世纪,这其中,剑南道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对维系唐朝统治起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吕刚 《语文知识》2014,(5):55-56
《登高》这首诗是大历二年(767年)杜甫在夔州时所作。当时安史之乱已过四年,大唐王朝已是千疮百孔,杜甫贫病交加。一日,杜甫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想到自己,想到大唐,想到百姓,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引起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于是,百感交集间就写作了这首被后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的旷世之作。  相似文献   

7.
唐廷以逾于常时的军赏奖酬军功,加速了"安史之乱"的平定。其后,唐廷为了在藩镇林立的政治局面下维护统治权威,将与复杂政治、军事局面密切关联的军赏拓展为经济利益输送的工具,利用军赏着力建设中央嫡系武装——神策军,并在以"两税法"削弱了地方财权后,倚之加强对藩镇军政的控制。此外,唐廷还尝试以军赏配合政治运作绥靖河朔骄藩,并在强藩坐大时,以其维护朝廷的安全。  相似文献   

8.
唐玄宗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曾经风云一时的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皇帝),他在位的前半期,用人唯贤,不求边功,积极进取。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前所未有的最繁荣、最鼎盛时期(即开元盛世);但在其统治后期(即天宝年问),日益走向专横自负,骄奢淫逸,沉湎于酒色之中,政治日益黑暗。致使爆发了空前的地方对中央的大叛乱——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强盛走向衰落。鉴于此,我们该如何认识和评价唐玄宗李隆基呢?  相似文献   

9.
蒙舍诏本是位于今云南省巍山县一带的地方政权,因处于诸部落之南,又称为南诏。在其统一六诏逐步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出于自身利益和对具体形势的考虑,和唐王朝的关系呈现出一种时战时和的状态。而与唐及南诏同时存在的吐蕃,也是影响唐与南诏战和关系的重要因素。本文将试着探讨在这种时战时和的历史现象以及在现象背后发挥作用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0.
唐朝的西域防御体系自唐初建立以来,逐步发展,完善,在开元、天宝年间达到鼎盛。但是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为了平叛,抽调防御西域的边兵边将,使得西域防御一度空虚。后由于唐朝的国势日渐衰微,在西域的争夺中逐渐出于下风,吐蕃占据了主动,并最终将唐军赶出西域,唐朝的西域防御体系瓦解。  相似文献   

11.
布达拉宫     
《初中生辅导》2012,(20):F0002-F0002,F0003
布达拉宫屹立在西藏市区西北的红山上,始建于7世纪吐蕃王朝松赞干布时期。1300年前的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迂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  相似文献   

12.
《同学少年》2010,(3):16-19
我试图复制那样一个时代。 战乱已经爆发,连皇帝也逃出了长安,对抗叛军似乎就是在做绝望的反抗,没有几个人选择死守。大唐王朝的半壁江山已落入叛军之手。  相似文献   

13.
自唐贞观十四年起,吐蕃首次进攻唐朝藩属吐谷浑和唐西南重镇松州,到唐广德元年的百二十余年间的军事扩张,吐蕃已经占有河西、陇右及安西四镇,“诸胡之盛,莫与为比”。吐谷浑、突厥、回鹘、沙陀、党项、南诏、汉人和包括吐蕃在内的西部各族,他们在吐蕃贵族的武力威迫下颠沛流离,造成罕见的民族大迁徙。伴随着民族大迁徙出现的汉化与胡化现象,对北宋已降我国西部民族的种类及其分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吐蕃王朝由藏族祖先吐蕃人于7世纪的唐王朝时期所建。该王朝与唐朝结成了"和同为一家"的关系。它的建立者是吐蕃的杰出赞普(吐蕃人对王的称呼)松赞干布。松赞干布生于617年,死于650年。他的父亲是西藏高原吐蕃雅隆部落的赞普。据说,少年的松赞干布曾经剽杀狂  相似文献   

15.
吐谷浑作为中国古代西北的少数民族之一,在其立国的350年间,是一支与中原王朝相抗衡的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唐代之后,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关系对吐谷浑的良性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相反,唐王朝正是看到了吐谷浑的价值所在,因而对吐谷浑的这种策略予以恰当的回应,这种策略反映在吐谷浑与唐王朝之间的和战较量当中,可以说直接导致了吐谷浑最终的归宿。  相似文献   

16.
本从政治、经济两个互动角度探讨了吐蕃王朝成立前藏族社会的性质。其时限上起藏族的起源时代,下迄朗日伦赞被弑之季。对这一漫长的历史阶段的藏族社会表现出的诸多性质做出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通过分析认为吐蕃王朝成立前的藏族社会是一种跨入阶级社会的部落联盟。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生逢"安史之乱"前的全盛时期,又经历了唐王朝衰落的开端,饱经忧患的一生和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使得其诗作深刻地再现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备了"沉郁顿挫"的主要风格,也使他的诗歌获得了"诗史"的美称.  相似文献   

18.
说“安”     
柳生 《中学文科》2006,(1):15-15
提起“安”字,你多半会想到国人微笑的脸,有谁不喜欢“安”呢“?安”就代表了稳定,代表了幸福,至少,国人多是如此看的。这时我想起了一个王朝的都城——长安。这座都城,古老却蓬勃,清淡而辉煌,它是大唐王朝历史的见证,它有着动人的寓意——“长治久安”。在我看来,历史不外乎乱  相似文献   

19.
唐朝时期,河东地区包括现在山西全境。当时中央政府在这里设置了中都、北都,并花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河东地区南部的黄河边修建了蒲津桥。政府如此重视河东地区,是因为河东地区不仅是唐王朝的根基,而且当地有优良的粮食生产条件,有丰富的盐业资源,是政府的“粮仓”与“钱柜”。  相似文献   

20.
闻一多先生曾说:"一般人爱说唐涛,我却要讲诗唐,诗唐者,诗的唐朝也.懂得了诗的唐朝,才能欣赏唐朝的诗."唐诗以其博大精深、包容万物、璀璨夺目的姿态出现在文学史上,史称其为"盛唐气象".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士人们都失去了盛唐时昂扬的精神风貌,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痛定思痛,平心静气的孤寂与散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