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黄一诺 《华章》2011,(5):46-46
“知易行难”,“知者”可贵,“行者”更可贵。如果一个人仅仅靠纸上谈兵,干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这恰恰符合了莱特兄弟的那句话,“鹦鹉是惟一能说话的鸟类,但它是飞不高的。”是啊,只有行者,才能领悟人生的真谛!  相似文献   

2.
《同学少年》2010,(4):24-24
倘若可以,我愿做一个“行者”。静静的夜,我一人独坐,架起二胡,缓缓地拉弓。木的香气缭绕鼻间;有些锈却仍旧紧绷的弦重合着,任我轻轻猱,重重滑过。松香落在裤上,我不介意。抛开身外的一切,在悠扬的音乐中,我仿佛来到另一个世界。我深深迷恋二胡。  相似文献   

3.
我们不要小看个人的力量,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个动作可以跌出一个人的品质与人格。不做空头思想家,做一个实干的“行者”,会尽显个人的内涵和修养。  相似文献   

4.
随着培训的结束,学习时的澎湃逐渐沉淀为冷静后的淡定,一种深深的感觉是:必须做一个思考的行者。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如果不能独立思考,不是在随波逐流中被淹没,就是在人云亦云中失去自我,进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而且还必是一个"行者",空思无益,行者无疆。路是走出来的,立足讲台,扎根课堂,且思且行,且行且思,不断耕耘,才能不枉此生此行!教育是一场修行,"自度度人"是修行的道路,也是修行的  相似文献   

5.
仲玲 《课外阅读》2010,(11):76-76
思想昭示着一种生存状态,人,正是因为有思想才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帕斯卡说:“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以芦苇喻人,象征着人性的忍耐和坚毅。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为人师者,要想让学生能够“亲其师,信其道”,首先要让自己成为一棵会思考的芦苇,成为一位行走着的思想者。如何才能让自己闪耀着思想的魅力和光辉、成为一个思想者呢?我觉得要从这样几个方面做起:加强实践、注重积累、学会反思、探索科研。  相似文献   

6.
题记:人只是一根芦苇,是所有生物中最脆弱的生物,但这是会思想的芦苇。——帕斯卡尔  相似文献   

7.
葛淑芬 《中国教师》2010,(23):26-26
<正>开学前的全体教师会开过了,我有幸继续拥有一个班。夜里,我琢磨着新学期该如何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好对得起学校赐予我的那些"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之类的光荣称号。还没想出什么来,竟然迷迷糊糊睡着了。梦中,周围的人众声喧哗,每个人都在很努力地向我表达,企图告诉我什么,全是声音,我却什么也听不到,也或许是不想听,我被巨大的孤独感包围着。  相似文献   

8.
看到一个崭新的银白色的台历静静地躺在桌角,我才猛然意识到:旧年已去,新的一年也翩然而至。时光匆匆,来不及整理纷繁复杂的思绪,却又要拾起曾经熟稔的岁月。岁月积淀,有些记忆如风中飘零枯黄的叶子随风而逝,而另一些却亘古不变,历久弥新,  相似文献   

9.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以项目、任务为载体的“做中学”教学方式获得广泛应用。其为教学注入活力的同时,也遇到“做”的设计与“学”的内容疏离、“做”的成果与“学”的目标疏离、“做”的实施与“学”的方式疏离的问题。研究认为,走出“做中学”的困境,有必要理解其中所蕴含的“知行合一”思想内核,并对其做进一步基于学科的诠释。界定“行”的方式——学科实践,锚定“知”的内容——概念性知识,设计“知”与“行”的媒介——驱动性问题。在学科教学中实现“知行合一”的可行路径为:以行促知,在教材教学中镶嵌项目;行以融知,在活动中包裹教材知识;行知互促,在真实生活中融通学科素养。  相似文献   

10.
我曾经思考过,优秀的语文教师是怎样的人。听了许多专家的学术报告,看了许多名师的成长故事,我忽然明白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定是一个思考着的具有浪漫情怀的行者。  相似文献   

11.
按要求写作文。(52分) 已学课文《散步》中的“我”既是“妈妈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文章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尊老爱幼的颂歌。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角色”指生活中某种类型的人物),例如,有的同学的妈妈在单位是一位敬业的好员工,在家里是一位慈祥的好母亲。  相似文献   

12.
“温州精神”正在年轻一代的温州人中渐渐消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家长不重视“温州精神”的传承是其中的重要原因。学校有责任承担起强化“温州精神”的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张承志这位文化混血儿的“寻父”既与先锋派们的审义甚至弑义有别,又和少数“寻父”者们有异:因宿命的前定,注定他要在“寻父”之中追根溯源、确证自我。他由崇拜而寻找继而追随父亲,亦即,由对世俗权威的赤子之情的纵情投放到江河山岳的大自然的“泛父化”再到母族血缘的情感认同……其间充满了追寻的艰辛与人格塑就的自我努力。而望见父亲“庞然后背”的精神浪子,便心怀崇拜而追随其后:在人生上,力倡“清洁”;在艺术上,力主“规避”。孤行者颇具深意的“寻父”更是精神视域里一道有力的参照风景线  相似文献   

14.
“八八战略”提出以来,温州始终坚持以其为总纲,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找准并利用自身优势,取得了多方面的突出成就:以体制机制创新优势续写温州创新史,以民营经济发达的核心优势打造民营经济发展示范城市,以民间资本优势为国家金融改革提供温州经验,以人文优势打造更高水平的全国文明城市,以温州人敢闯天下、善闯天下的优势推动“温州人经济”与温州经济互动发展,以山海优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生态优势打造山水温润的生态文明城市样板,以民营企业党建优势打造民营企业党建温州样板。“八八战略”的温州实践,不仅把温州经济社会发展推向新时代,也为全省乃至全国贯彻落实“八八战略”提供了鲜活的温州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左传》提出"立德、立功、立言",佛洛依德提出"本我、自我、超我"。要想成就一个优秀的广告人,在"三立"、"三我"之后还可分别加上"二立"和"二我",成为"五立"和"五我"。"五立",即"立德、立功、立言、立业、立人"。"五我",即"本我、自我、超我、新我、非我"。  相似文献   

16.
一、活动目标1.通过成果展示、现场报道,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20多年来温州的巨大变化。2.通过自由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寻找温州巨变的原因,以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建设家乡的决心,认识到肩负的神圣使命。3.通过展示蓝图,让学生畅想美好未来,进一步深化主题。二、活动过程(“东方时空”片头音乐)主持人: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大家走进我们今天的“东方时空”节目,我是主持人徐奏凯。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东方巨龙再次腾飞,祖国大地处处洋溢着激动人心的气息。今天,我们的直播现场来到了在这20多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的城市——…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温州精神”?温州精神和温州教育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温州精神在教育中如何体现?本文试图从温州精神的解读入手,根据笔者三个月挂职的所看、所听、所感,用局外人的视角解析温州精神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温州商业经济的发展给温州教育所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提出“温州教育对温州商业文化的局部修复”观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人作诗文,特别讲究炼字,追求得一字而境界全出。诗圣杜甫的“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古人炼字的一面旗帜。孟郊“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苏轼“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贾岛和韩愈之间的“推敲”,都是讲究炼字的最好写照。我国古代诗论中所说的“诗眼”“句眼”“一字眼”等,都是对诗歌创作中炼字的理论概括。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三这个万众瞩目的高台上,高三班主任建构好系统的心理体系,将看似压力、应试的工作艺术化,也能成为艺术的管理智者。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朝阳区劲松第四小学是一所普通小学,却有着不普通的追求一一让每个学生“做最好的我”。我们认为,每一个“我”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有梦想的孩子都了不起。在这个校园里,教育的真情滋润着每个学生的心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