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经常说要吃"五谷杂粮",那么,你知道"五谷"指的是哪几种农作物吗?通常有两种说法:一说是稻、黍(shǔ)、稷(jì)、麦、菽(shū),另一说是黍、稷、麻、麦、菽。这几种都是我国传统的农作物。稻就是水稻,经过加工后就是我们平常吃的大米。它是我国人民最主要的粮食之一,全世界也有一半的人口以大米为主食,所以又被  相似文献   

2.
谷子 谷子的故乡在我国黄河流域,是由野生的狗尾草培育而来的。大豆 大豆的故乡在我国。有人认为在长江流域,有人觉得在黄河流域。甘蔗 甘蔗的故乡在中国。洋葱 洋葱的故乡在亚洲西部,据说我国的“葱岭”就是因盛产野生洋葱和其它葱类而得名的。  相似文献   

3.
4.
《课外生活》2008,(10):16-16
<正>粮食作物在古代统称五谷或六谷。但"五谷"所包括的品种,历来说法不同。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指黍、稷、麦、菽、麻。"六谷"是"五谷"再加上稻。黍是如今北方的黍子,又叫黄米。稷是今天的小米,现在北方称其为谷子。  相似文献   

5.
五谷是粮食作物的统称。五谷之说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但解释却有不同,一说是黍、稷、麦、菽、稻;一说是黍、稷、麦、菽、麻。这二种说法的主要区别在于稻麻的有无,之所以出现分歧,是因为当时的作物并不止于五种,百谷六谷和九谷说的存在就是一个明证,而各地的作物种类又存在差异所致。五谷说之所以盛行,显然是受到  相似文献   

6.
超级农作物     
农民伯伯每年都要种菜种粮,很辛苦。我想发明一种超级油菜、超级稻谷、超级玉米。只需要种下一次,以后不再需要播种,年年只管收割,像山坡上的野草一样,收了又长、枯了又生。有了超级农作物,农民伯伯再不用那么辛苦就可以年年大丰收,供给全世界人民优质的蔬菜和粮食啦。  相似文献   

7.
史峰 《科学启蒙》2014,(7):24-25
战争的目的是将对手“征服”,而不是“杀死”。所以,现在的战争手段开始放弃“狂轰乱炸”的杀戮,继而用一些“悄无声息”却“效果显著”的征服手段来替代。像控制敌方的“农业生产”,让敌人吃不上饭,就是釜底抽薪的征服上策,因此有人将生物武器瞄准了农作物……  相似文献   

8.
在现代汉语中,"十恶不赦"一词形容罪大恶极、不可饶恕,其中的"十恶"借指重大的罪行。但是,在我国古代的刑法律令中,"十恶不赦"中的"十恶"却实有所指。"十恶"最初是一个佛教用语,而其作为中国古代刑法中的罪名,最早出现于《齐律》中,史称  相似文献   

9.
词语“千金”现在一般用于尊称别人的女儿,相当于“令爱”。但在古代“千金”也可用于指男子。如《梁书&;#183;谢厣邑传》:谢肚聪慧善文,其父赞之日:“真吾家千金。”词语“千金”中“金”在这里指黄铜,当时黄铜很少,所以千斤黄铜也是很贵重的,故有“一诺千金”、“千金之裘”的说法。词语“千金”由珍贵之物引申出指人时,并不仅限于指女子。其实我国古代虽然有“男女授受不亲”的传统,  相似文献   

10.
认真反复品读林庚先生的《说“木叶”》一文(见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再仔细翻检古代诗文,则会发现其中似有一些明显疏漏。笔者不揣鄙陋,在此列举浅析,敬请方家指教。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体坛周报》第2812期上,看到了这样一句话:"全场补时第2分钟,拉菲塔梅开二度为赫塔费扳成2比2,这两分一丢,巴塞罗那舆论一片哀鸿,将帅纷纷认输谢罪。"其中把"哀鸿"作"哀声"意用,我内心马上有了疑惑,这个词能这样使用吗?鸿,众所周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指的是大雁。因其失群之后鸣声悲唳,故诗人常借此表达孤寂凄冷之情。如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可见,"哀鸿"  相似文献   

12.
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会经常听到这样一些词语:五谷杂粮、五谷不分、五谷丰登。那么“五谷”分别指的是哪些作物呢? 关于“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黍、稷、麦、菽;另一种指麻、黍、稷、麦、菽。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相似文献   

13.
10月1日国庆节时,新中国就60岁了。为了这次生日,我准备了两份特别的礼物。 第一份礼物是“粮食增产液”。它是一些由营养粒子组成的液体,其中大部分含有“营养复制细菌”和“抗虫细菌”。“营养复制细菌”能复制农作物中的营养精华,  相似文献   

14.
有一只叫做小顽皮的鳄鱼特别爱洗澡,可在他获得洗澡水的过程中,总有一些“大麻烦”会找上门。在游戏《鳄鱼小顽皮爱洗澡》中,你得化身解决麻烦的高手,破解各种难题,让洗澡水顺利流进管道中。当然,想要成功过关,首先你得了解你的敌人——那些可怕的大麻烦们。  相似文献   

15.
在近年的古诗词鉴赏阅读中.出现了一种备受命题人青睐的命题形式,那就是对诗歌进行二次鉴赏与评论。什么是二次鉴赏与评论呢?这指的是在诗词阅读中,题目涉及了前人关于这首诗歌的评述,要求考生对前人所评发表自己的看法。这种题不但能考查学生对该诗词的理解。而且能考查学生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下结合试题谈谈如何解答这一种题型。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古代,儒家学子常被要求掌握六种基本才能,这六种才能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礼:礼节,即我们现在所倡导的德育;乐:是指音乐、诗歌、舞蹈等;射:射箭技术;御:"御"就是驾驶,但是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它都包含交通工具的"驾驶学"和政治层面的领导、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7.
在文言文板块,“分析综合”是必考的一个点。所谓“分析综合”是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对于文言文,高考定位在“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上。而“分析综合”能力的考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相似文献   

18.
通过回归教材重构必备知识、紧盯高考培养关键能力、原创试题发展核心素养以及情境教学树立核心价值的二轮专题复习策略,帮助学生建立基于高考评价体系的学科能力,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相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现行人教版选修教材之《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收录了屈原《九歌》中的《湘夫人》。教材对第二自然段中的“公子”一词的注释是指“湘君”。如果照这种理解,那么“思公子兮未敢言”写的是湘夫人对湘君的思念。  相似文献   

20.
在马克思笔下,亚细亚所有制是原始公社所有制的残余形式,是古代的、日耳曼的所有制的原型,具有普遍意义。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在形式上不同,但本质上相同。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与奴隶制和农奴制有本质差别。亚细亚的、古代的、日耳曼的这三种所有制不等于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生产方式。同时,亚细亚所有制没有被奴隶制和农奴制败坏,且长期存在,直到19世纪,这与古代的、日耳曼的所有制被奴隶制和农奴制很快败坏的那种社会形态有明显差别。因此,古代东方社会与古代西方社会在马克思笔下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