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孝经》是一部重要的儒家经典,被尊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对“孝”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阐释,融合了伦理、道德与政治统治秩序,是先秦儒家思想智慧的结晶。今天,传统孝道的内涵已发生了变化,但作为人伦价值的道德观,仍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
《女孝经》是唐代郑氏所作,是当时女子孝道教育的书籍。全书的结构模仿曾子的《孝经》,宣扬女子应遵循的孝悌观、夫妇观、母仪观等女德思想。《女孝经》确立的女德规范,通过儒家思想教化、榜样示范、奖罚结合等方式在实践中得到大多数女性的信仰与尊崇。其女德思想对于培养传统社会家庭生活中礼教有序、长幼尊卑、和睦相处的社会风气具有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女孝经》在禁锢女子实现自我价值及人生追求方面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孝经》在汉代地位的上升与《孝经纬》的宣传密不可分,同时《孝经.感应章》中的"孝感"理论也为《孝经纬》的造作提供了指导思想,使其既符合汉代解经原则,又不偏离阐发孝道的宗旨。《孝经纬》对《孝经》中孝道思想的阐发,也体现了《孝经纬》的创造精神。  相似文献   

4.
清代的《孝经》研究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一是清代的帝王加强了对《孝经》的宣扬和研究,另外,清儒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于训诂一途又作了多方面的发展;二是此期出现了几部有影响的学术著作;三是《孝经》的辑佚在此期产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孝经》乃七十子后学之作,自汉始,《孝经》今古文问题纷如聚讼。其实,《孝经》今古文只是字数、章节稍异,大意本相同。尤其入清代,对二者的分歧作了弥合的努力,主要反映在清世祖顺治皇帝作《御注孝经》和《四库全书》的编纂上。  相似文献   

6.
陈澧早年秉承乾嘉考据之学,中年以后治学会通汉宋、以回归孔孟为旨归,力致于通经致用。他的《孝经》学思想集中体现在《东塾读书记.孝经》及《孝经纪事》两文中,具体表现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孟子》与《孝经》多所发明;孔子为《孝经》之作者;《孝经郑注》的作者为郑玄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7.
8.
《孝经》是儒家学派阐述其孝道思想的一部经典文献。其作者及成书年代历来有所争议。本文从人名称谓不符、思想内容相悖及先秦孝道观发展流变等角度出发,认为《孝经》非曾参所著。  相似文献   

9.
《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蕴含的孝道精神不仅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而且"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也依然适用。但是在《孝经》中,除去父母之孝,还包括君臣之孝,国家之孝,所谓"孝"之思想蕴含众多。  相似文献   

10.
孝是中华文化与中华伦理精神的核心与根本,是中华传统伦理体系的起点与诸德之首.<孝经>内容丰富、深刻,<孝经·三才章>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对孝的地位的一个重要判断是"夫孝,德之本也",本文从中华传统道德结构入手,试图解读这一判断的内涵.  相似文献   

11.
在总结训诂学在中国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通过对元代贯云石《孝经直解》与通行的《孝经注疏》进行对比分析,从训释的内容、方法和语言方面总结规律,可以发现用白话直译经学著作的方式更容易被群众接受,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训诂的宗旨,彰显了训诂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12.
《孝经》是儒家思想家论述孝思想的重要著作,论述的是入世之孝,认为孝有差等,主张移孝于忠,是社会上每个人的立身之道。《孝论》是佛家思想中关于孝最系统的的论述的著作之一,论述的是出世之孝,认为孝无差等,主张移孝于戒,是社会上每个人的守身之道。  相似文献   

13.
汉代盛行“《春秋》与《孝经》相表里”的观念,这一观念的流行实与西汉董仲舒对这两部典籍内在义理的解释有关。过往的研究者多认识到董仲舒与河间献王对话的《五行对》是解释《孝经》的重要篇章,但除此之外,《为人者天》《立元神》亦堪称是两篇“《孝经传》”,其中对儒家的德政教化思想做了精彩阐发。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也贯注于他对《孝经》的理解中,以此为基础,他对于当时所争议的尧舜禅让、汤武放伐之间的冲突做了有效的调和,为汉家政治合法性做了论证。他以《孝经》的“博爱”贯通《春秋》和《孝经》之义,对儒家仁学做了进一步发展。但其以五行思想为基础提出的“圣人之行,莫贵于忠”,不仅歪曲了《孝经》“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而且其形上化色彩使得忠君思想也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在某种程度上遮蔽了孝的真义。  相似文献   

14.
侯辉 《文教资料》2010,(36):109-110
《孝经》是专门论述儒家孝道、孝治思想的典籍,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孝经》中所阐述的孝道观,我们需要结合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更好地发挥其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孝经>是专门论述儒家孝道、孝治思想的典籍,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于<孝经>中所阐述的孝道观,我们需要结合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更好地发挥其现实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杨佳 《考试周刊》2015,(30):15-16
《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虽然篇幅最短,内容最浅,却是我国儒家孝道思想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关于"孝道"的问题上重视程度与理解方式存在差异,由于中国今日社会与古代封建社会对"孝"的要求和标准不同,在将《孝经》进行英译时,教师应采用新的社会价值标准,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孝经》所阐述的孝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重其对现代生活的启迪作用,更需承认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一事实,用崭新的观点和恰当的翻译技巧,实事求是、公正公允地将中国孝文化精髓传播到西方国家。  相似文献   

17.
《孝经》的研究至魏晋六朝时期趋于全面繁荣,其主要特点有三:一、帝王研究《孝经》的第一次兴起;二、出现(孝经》百家注;三、《孝经》研究出现郑学和王学,南学和北学的区分。  相似文献   

18.
<孝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孝经译注>为其作详细注解,这在弘扬孝道和传播传统文化方面很有意义,但个别训释有失偏颇,如因,丑、复等.经过考察发现,"因"当释为"凭借",而非"由于"; "丑"并无"卑贱"之义; "复"意为"再、又",而非"重新".  相似文献   

19.
文章主要阐述的是《孝经》中"庶人之孝"的概念内容、古代人践行"庶人之孝"的表现,以及遵行"庶人之孝"的当下价值。  相似文献   

20.
"孝"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中心概念,历代君王多倡"以孝治天下",同时孝道思想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所谓"万恶淫为首,百善孝当头",可以看出孝道思想在我们这个民族中的地位。《孝经》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反映儒家孝道思想的著作,《孝经》在其成书之初便取得了"经"的地位,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孝道思想的重要性。但是在先秦时期有著述不留名的习惯,致使许多先秦的著作不知其作者是何人。《孝经》亦是如此,对于《孝经》一书的作者前人和时贤从各自的角度做了大量的考辩,但是到现在都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意见。本文在充分吸收前贤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用社会史和思想史相结合的方法,对《孝经》的作者做一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