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阮忠是近年来在古代散文研究领域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之一。围绕古代散文研究,他先后出版了《散文概说》、《庄子创作论》、《汉赋艺术论》、《先唐散文论稿》、《唐宋散文创作与批评》等著作,内容涉及广泛,视角观照独特,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理论阐释,无不体现了他缜密的思考和宏博的学识。在对先唐散文的系统观照中,阮忠善于打破固有的认识,提出自己富有建设性的意见,从文化与文学的通感中挖掘古代散文的艺术灵性,  相似文献   

2.
《文化苦旅》中的一组(17篇)散文,记他西到阳关,东到江苏狼山,游历祖国名胜时所作的文化思考。由于所游历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烙印的所在,他又一处处艰苦跋涉,所以称之为苦旅。17篇中,有写敦煌文化群体的4篇,写因古代名人有所作为、地因人传的8篇。多写自然景观但却表达其给予作者感受的5篇。概括地说,这些优美散文,发掘了中国自然与人文遗产中的文化内涵,从文化递传意蕴方面启发了读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文化苦旅》以大气磅礴的姿态,开创了我国现当代散文的新范例。与其说余秋雨的《文化苦旅》是一部山水题材的游记散文,不如说作者通过对我国山水的深入探寻,实现了对我国文化的探究。本文主要分析了《文化苦旅》的语言艺术和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张晓珍 《考试周刊》2011,(78):32-33
大学者章太炎说过:读《百家姓》不如读《三字经》;读《三字经》不如读《唐诗》;读《唐诗》不如读古代散文;读古代散文不如读诸子百家:读诸子百家就读其中一本—《论语》。但是对于《论语》的教学,老师们却是想爱你不容易。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文化哲学视角切入人文精神与文化精神框架下的价值层面,在文化坐标系上系统地阐析与归纳了《文化苦旅》的文化主题及其特征;审视与观照了秋雨散文在客观层面上对理论界定散文本质属性的质疑,凸现了其创新特征;以期补白《文化苦旅》研究中系统梳理、整体建构与微观透视的扇区。  相似文献   

6.
什么是“文化”.如今学术界尚无定论,故而“文化类散文”也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但大家可以参考现代散文名家余秋雨先生的文章.他的文章体现了文化类散文的特点。课本上选有他的《信客》,有条件的同学还可以阅读《霜冷长河》《文化苦旅》两本书,相信对大家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7.
余秋雨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艺术理论家和散文家,他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出版的《文化苦旅》一面世,便在读者群中造成空前的轰动效应。可以说,《文化苦旅》的出现,打破了传统散文的一元化创作模式,使散文走向多元化、复调化。更重要的是,余秋雨把对历史和文化的思考融人到散文创作中,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化散文系列。本文试图从《道士塔》一文出发,管中窥豹。简要谈谈余秋雨在散文创作手法上的一些革新。  相似文献   

8.
心存敬畏     
黄明 《山东教育》2005,(1):20-20
最初喜欢上余秋雨,是在《新华文摘》上读到他的散文《一个王朝的背影》,后来又读了他的散文集《文化苦旅》,大呼过瘾;而后又读了他的《文明的碎片》,逐感到一个新的散文时代来临了。自此我对余秋雨一直心存敬畏,以致对自己涂抹的那些“散文”惶然不忍再读。后来我渐渐理解了,我对余秋雨的敬畏,其实是他用敬畏的心情所描述的那些更令我敬畏的中国文化——那山、那水,  相似文献   

9.
廖俐 《柳州师专学报》2014,(2):13-15,21
《文化苦旅》作为中国新时期"旅行式文化大散文"的代表作,是余秋雨朝圣中国历史文化故地发回的记录。从旅游人类学视角,引用"旅游仪式阈限三段式"理论解析《文化苦旅》中余秋雨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著名学者、作家,以文化散文而闻名,在台湾、香港等地亦有很大影响,代表作有《文化苦旅》《霜冷长河》《千年一叹》等。  相似文献   

11.
在一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史的专著中,谭家健先生的《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又是一部力作,全书在对中国古代散文史发展规律及散文史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体现出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左传》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它是研究我国古代社会特别是春秋政治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丰富的祭祀活动记载为研究古代的祭祀提供了可靠资料。试对《左传》中的祭祀及其祭祀活动体现的祭祀观念作了初步的文化考察,从一个侧面呈现出古代礼文化的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思想中蕴藏着浓厚的生态观念.我们发现,佛教传人中土以前,中国上古时期的生态文化根性呈现为三种模式.这三种模式很难用现代语汇来称谓,《庄子》、《黄帝内经》、《春秋繁露》,略可成其楷模.这里意在从文本入手,通过对这三种模式之间理论结构的横向比较,来探寻中国古代生态文化早期成长的范式.  相似文献   

14.
古代游记散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始得西山宴游记》,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苏轼的《石钟山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相似文献   

15.
《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字典,是我国语言文字史上的不朽名著。《说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古代文化信息,可以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大观园”。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对《说文》与兵器文化的研究尚不多见,已有的资料也较零散。基于此,笔者选取《说文》中与兵器有关的汉字进行详解.从中分析出其所映射出的古代兵器信息,并辅之以上古文献进行佐证,力求能对古代兵器文化有一个大概的反映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作为当代京派散文的代表人物,汪曾祺被选入新教材的作者名目。汪曾祺优美的散文很多,《胡同文化》是其中一篇代表作。《胡同文化》较全面地反映了汪曾祺散文的审美思想、取材特色和语言韵昧。下面就从这三个角度品味一下汪曾祺的“胡同味”。恬退隐忍的审美思想。文中说:“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连用三例证明北京人这种隐忍,一是老舍《茶馆》里王利发的“顺民”说,一是自己《八月骄阳》  相似文献   

17.
高中时,初读秋雨老师的《文化苦旅》就成了他的书迷。秋雨老师擅长以灵动的散文书写厚重的历史文明,从《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借我一生》、《历史的脸谱》到《中华文化的四十七堂课》等,廿载光阴转瞬而逝.秋雨老师从不惑之年而过甲子,他的历史散文早已成为了经典。  相似文献   

18.
[单元概说] 与试验教材相比,修订后的教材,这一单元是新增设的单元。编者将两篇古代文言散文与两篇古代文言小说组成一个单元,意在培养学生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的欣赏能力。要注意在第三册第六单元曾经训练过的目标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立意、形象、语言方面入手欣赏本单元的文言散文与文言小说。其中《逍遥游》、《促织》可以重点从立意入手;《促织》、《柳毅传》  相似文献   

19.
音乐节奏是建构中国古代诗歌与古代散文互通的桥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以《小石潭记》为代表的古代散文,在音韵节奏上具有平仄协调之美、用韵呼应之美、句式灵活之美、情韵跌宕之美。体味中学古代散文的音韵节奏之美离不开诵读,教师需要以诵读为媒,指导学生掌握音韵节奏,依文行调,读出全文情感之调,并且创设氛围,引领学生徜徉文境。在大单元视角下,从音韵节奏切入,不仅能够引导学生体会古代经典诗文的美,领会古典文学的内涵和感情,而且能够强化学生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相似文献   

20.
马静 《现代语文》2010,(6):153-15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三册收录了余秋雨先生的散文《道士塔》,这篇文章选自浙江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的《秋雨散文》。时隔八年之后,在东方出版中心2002年1月出版的《文化苦旅》中,余秋雨先生也收录了这篇《道士塔》。细心研读之后,笔者发现,二者存在着些许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