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英国剧作家兼诗人马洛的牧歌情诗《多情牧童致爱人》是英国文学史上最优美的田园抒情诗之一。诗人通过牧羊人对爱人的爱慕和山川景色的赞美肯定了现实生活的珍贵和美好,表达了此时期人文主义者理想的爱情境界。透过诗中纯朴的爱情和优美的田园风景可以发现,诗人所要力图构建的是现实世界的伊甸园。  相似文献   

2.
<正> 东晋诗人陶渊明开我国古典山水田园诗的先河;唐代诗人王维、孟浩然祖述陶渊明,成为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笔者浅见拙识,试比较他们之间在艺术风格上的异同如下。 陶渊明是我国第一个专力写作山水田园诗的诗人。诗人生活在极端黑暗的社会里,却坚持高远的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这种志趣和品格,使他同统治阶级上层社会完全决裂,回到田园中来,写下了大量的山水田园诗。他的诗充满了对污浊的现实的憎恶以及对纯朴的田园的热爱。如《归园田居》第一首“少无适俗韵”,诗人把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身处其中比作“羁鸟”、“池鱼”,把归园田居说成是冲出“樊笼”,重返“自然”,表现了他对丑恶社会的蔑视。同时,作者在此类诗歌中,刻意描绘了清新、优美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了作者由衷的喜悦.在诗中,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喧嚣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相得益彰的艺术力量。而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则缺乏这种深刻的批判意识和进步的思想境界。他们虽然也赞美了田园风光,但没有揭露上层社会的黑暗。王维亦官亦隐,对现实抱着“无可无不可”的漠不关心的态度,到了晚年竟虔诚地皈依佛门;孟浩然虽然间或也对当朝的权贵表示不满,“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归故园作》),但由  相似文献   

3.
牧童形象自唐代开始逐渐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中特定的文学意象和理想化身。唐代诗歌中生活化的牧童形象有时也成为诗人揭露社会现实的代言者;而诗人理想中的有短笛、老牛相伴的牧童意象,所描摹的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所追求的最高理想,也逐渐成为唐代文人的梦想和理想人格的优雅化身。"牧童"意象是唐朝繁荣稳定的社会现实和农耕技术空前发展的表征,是唐代社会儒、释、道三教合一社会思想观念的诗意投射,是佛教宣传教义的直接展示。  相似文献   

4.
古诗中的牧童实际上已经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 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一边悠闲地骑牛漫步,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不论是南方还是北方,牛是生产劳动中不可或缺的工具。牛性情温顺,吃苦耐劳,也是孩童的忠实伴侣。在文人墨客眼中,牧童是一个极好的题材,常被写入诗文,画入画中。这时的牧童已不再是单纯的现实再现,而是成了诗人理想的化身。清代诗人袁枚写过一首牧童捕蝉的诗《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诗歌写一个牧童悠闲地骑牛漫步,还一边唱着嘹亮的山歌,歌声在林中传响。忽然,他停住了歌唱,静悄悄地立在那里。啊,原来他是想捉那树上鸣叫的蝉呢!诗歌朴实凝练,只用了二十个字,一个天真活泼的牧童便跃然纸上。最后…  相似文献   

6.
陶渊明和华兹华斯是中西两位伟大的田园诗人,两位诗人的田园诗作如同一座艺术桥梁沟通了中西田园诗歌艺术之流。本文试从“浪漫主义风格”、“语言特色”两个方面探讨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同之处。并试从“思想内涵”、“美学境界”两个方面分析两位诗人田园诗歌艺术的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7.
教学清代诗人袁枚的诗《所见》,诗句内容是:“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课末。我设计了一道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想象力的问题:牧童是怎样捉蝉的,他能捉到蝉吗?学生纷纷发言,交流了很多捉蝉的方法。之后我继续激发他们:“同学们想当诗人吗?(生:想。)今天老师给你们提供一个做诗的机会,看看你们像不像一个小诗人。  相似文献   

8.
“所见”赏析及教学建议杨希水小学语文第四册课文(所见)是一首五言绝句,描写诗人偶然见到的一个牧童活动。全文仅二十个字,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牧童悠然自得,天真活泼的神态,表现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全诗四行共两句。第一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秘。...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20,(90):11-12
山水田园诗是中国古典诗词的精华之一,它寄寓着诗人的情感操守与人生理想。总体来说,山水田园诗的情感境界,从浅到深大致可以分为四重:第一重境界是合情,美丽的自然山水与恬淡闲适的田园生活契合了诗人主体的情感需求;第二重境界是寄情,诗人将自己的情感操守寄托于自然山水与田园生活;第三重境界是同情,诗人的情感理想与自然山水同化;第四重境界是无情,诗人在山水田园中悟到自然之道与生活之道,无所谓情、无所谓景,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山水田园诗派是以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于世的诗派,它以平淡、朴实、清新、自然的诗风在众多诗派中独一帜,自成一派。山水田园派诗人用他们恬静、清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静谧、安逸的田园诗画,陶渊明和王维就是其中的代表诗人。 陶渊明是东晋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是他开创了山水田园诗歌,而王维则是盛唐时期一位继陶渊明之后成就较大的诗人,可以说他是一位集山水田园诗派之大成者。陶渊明与王维的诗歌格调高雅、清新,诗中都充满了二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如: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  相似文献   

11.
唐代独特的庄园文化,是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理想人文境界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成因。庄园文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歌得以盛行的重要现实基础,也是诗人灵感的重要来源,更为诗人提供了避世逃禅的心灵归宿,从而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的文化心理、审美意象和艺术境界等多个层面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所以,与魏晋时期“逃禄归耕”的归园田居相比,唐代的庄园生活才真正成为一种“诗意的栖居”,从而影响着诗歌创作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陶渊明《归园田居》句:“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教材释为“长久关在樊笼里,如今又回到大自然里来了。”“大自然”《现代汉语词典》释为“自然界”。尽管这首诗用了大部分诗行描写田园风光,但陶渊明笔下的“自然”是人化的“自然”,体现了诗人的审美理想和生活趣味。诗人所讴歌的田园生活,有盈室的“幼稚”,欢迎的“僮仆”,还有鸡鸣狗吠,茅舍庭园,远村墟烟,充满人间烟火味。诗人把官场比作“樊笼”,但他并没有把自己比成禽兽。“归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只是诗三百以来诗人们常采用的比兴手法。诗人虽曾写过“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桃花源诗并序》),希望世界返朴归真,但这也只能表明诗人愿社会回复到庄老所宣  相似文献   

13.
“质性自然、任真自得”的人格理想与“采菊东篱,躬耕南山”的生存方式的完美契合,使陶渊明与当时的魏晋文人迥然有异。“爱丘山”的性格,与世俗相违,却与“自然之道”相契。山川田园之美与诗人的心灵交通,与他的生命融为一体。将田园生活带进诗中,开拓了全新表现领域,丰富了文学艺术宝库。  相似文献   

14.
在英国学史上,许多作家都通过自己的创作来缅怀古朴的宗法制社会,寻觅梦中的伊甸乐园。英国田园学多借“牧羊人”意象来阐释作家们对“爱情生活”、“田园世界”和“人品修养”的体悟,寄托他们的人生理想,表现他们对尘世纷争的厌倦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张振富  钟志昌 《课外阅读》2010,(12):199-199
前人分析陶渊明诗歌中表现的“田园乐趣”,往往多从陶渊明从田园中享受到的乐趣人手,以此反证官场的腐败与黑暗,这样当然不无道理。但我认为:尽管陶渊明从山水田同中找到了一些乐趣,但由于其根本的政治理想和宏伟抱负难以实现,这就决定了他的所谓的“乐趣”不可能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乐趣,而只是诗人在政治上失意后,从山水田园中寻找安慰的一种郁闷、酸涩与无可奈何的“乐趣”罢了。  相似文献   

16.
素有“田园第一诗人”之称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脱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做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在读陶渊明的田园诗时,为什么…  相似文献   

17.
唐代独特的庄园文化,是形成盛唐山水田园诗理想人文境界和独特艺术风格的重要成因。庄园文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歌得以盛行的重要现实基础,也是诗人灵感的重要来源,更为诗人提供了避世逃禅的心灵归宿,从而对盛唐山水田园诗歌的文化心理、审美意象和艺术境界等多个层面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所以,与魏晋时期“逃禄归耕”的归园田居相比,唐代的庄园生活才真正成为一种“诗意的栖居”,从而影响着诗歌创作的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8.
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诗歌界群星璀璨,沃尔特·雷利爵士( Sir Walter Ralegh)便是其中一位。其诗《少女拒绝牧童》中的少女针对克里斯托弗·马洛的《多情牧童致爱人》中牧童热烈的田园爱情,并没有唱和顺从,反而以讽刺态度来发出属于女性自己独具一格的声音,这种声音在以男性为主体的文艺复兴时期是难能可贵的。从雷利背后最重要的两位女性和时代背景入手,以《少女拒绝牧童》的文本分析为基础,并回望这一时代不同阶层女性所传达的声音,以证实英国文艺复兴不仅是男性诗人的时代,也有女性声音的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三册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一诗注释有三处值得商榷。其一,“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之“一去三十年”,教材注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诗人于40 5年当江西彭泽县县令,八十多天后辞官,挂印归田园,作《归园田居》。”将“一去三十年”释为“从少年到41岁诗人辞官,大约有三十年”,不当。要弄清“一去三十年”是什么意思,当先弄清“误落尘网中”指的是什么。一般情况下,“尘网”指的是尘世、人世。此处的“尘网”是否也指“尘世”“人世”呢?诗人是否有从“少年”时代起即“误落”此“尘网”中的悲叹呢?他是怎样看待…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6,(Z1)
戴嵩是我国唐代一位著名的画家,擅长山水田园风景画,特别以画牛著名,与韩干画马,并称“韩马戴牛”。一次,他画了一幅斗牛图,许多人见了无不拍手称好,但一位牧童见了哈哈大笑起来,问他笑的原因,牧童有根有据从容不迫地说:“牛斗力时,尾巴是夹在两股之间的,你这里却画成摇着尾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