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8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材中古文失注一例康苏《游褒禅山记》有云:“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这里的“往往”一词,教材未注,容易被误解为“常常”之义。因为,“往往”一词,在古汉语中有两个主要含义,一是表时间,意即“常...  相似文献   

2.
释“往往”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高中语文教材试验修订本第二册)里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一句。句中的“往往”教材未注,其它教学参考书学习辅导书,要么未注,要么注成“常常”或干脆还译成“往往”,如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李宝芝主编的《文言课文全解全释》。我认为,这里的“往往”不能解释成“常常”或“往往”,而应当解释成“处处”。先从文意看,句中列举了“天地”等观察对象,表达的意思当是古人观察、求思的空间之广泛,“无不在”当指“无处不在”而非“无时不在”。古…  相似文献   

3.
慎用“最”字刘瑞琦目前,不少学校在教育活动中往往以“最”字来激励学生的进步。教室中张贴着一张张表格,有“看谁成绩最好”,有“看谁最守纪律”;评比活动中的称号有“最佳能手”、“最佳队员”、“最佳方案”;在对学生的评语中也往往用“最”字作为激励,如“希望...  相似文献   

4.
王乔  周美玉 《教师博览》2023,(18):40-42
诗歌是凝练的艺术,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是有些一线语文教师在古诗文教学中往往不得其法,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往往构不成一条文化传承的路径,学生在课堂上所得甚少。基于此,文章提出语文“课前五分钟”环节力图循序渐进,探索如何在古诗文学习中利用好“课前五分钟”,以多种形式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文。  相似文献   

5.
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新接触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细观察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在现实教育教学活动中,“中等生”学习成绩一般,很少违反校规校纪,不易引起教育的注意。有些教师往往注意了“尖子生”与“后进生”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材中安排了“名著推荐与阅读”这一部分。既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又不能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作为教材中一大亮点的名著知识的考查,往往是命题者颇费脑筋的事。特别是如何在名著考查中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命题者们往往是八仙...  相似文献   

7.
台独,一般指的是“政治台独”,如“一边一国论”“公投制宪”等往往容易引起台湾多数民众、祖国大陆和国际社会的注意和坚决反对。因此,台湾当局便在“化台独”上别出心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我们在政治课教学中往往对“台  相似文献   

8.
所谓的数形结合,往往考虑的是数与形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形”中觅“数”、“数”上构“形”当中,通过相互转化,能够有效的解决高中数学中存在的问题,如函数、向量、集合等等.  相似文献   

9.
切莫重“管”轻“理”江苏沈从峰,吕从坤目前,学校管理越来越被摆上突出的位置。然而,据笔者调查,不少学校在内部管理中.往往重视对物、钱的管理,轻视对人的管理;在对人的管理中,又往往重‘”管”轻“理”,不仅没有发挥管理的积极作用,反而带来一系列的消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邹万全 《中学物理》2012,(10):11-13
“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台好戏,往往拉开序幕就能引人入胜,一堂好课,往往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心牢牢地牵住.“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第一个环节,属“开场白”,可见“新课导入”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好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唤起学生的认知体验,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望,点燃学生创新思...  相似文献   

11.
解相似三角形问题的一个重要思维模式关立,周嘉华在解决“相似:三角形”的问题中,往往会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和图形。在解题过程中,并不是每一次都用到整个图形,而只是涉及到其中的一部分,而这部分图形往往是开始研究过的“基本图形”和“特征图形”。复杂图形是这些...  相似文献   

12.
史峰 《教育文汇》2007,(10):25-28
在中小学班级中,“优等生”往往会得到老师的格外垂青,“差等生”会受到老师的耳提面命。相比较而言,中等生犹如透明的空气,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老师也认为这部分人大都“没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鸿羽 《家庭教育》2008,(12):28-29
我国儒学的“中庸之道”里也包含掌握尺度的问题。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调和折中。这在阶级斗争中当然不行,要给以批判,但在教育孩子时却是非常正确的。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教育时就急躁,一急就失去理智,说得越狠越解气,往往失度。同样因为爱得过分,教育时往往下不了“狠心”,没有狠劲,往往又不够力度,也是一种失度。  相似文献   

14.
一、新课程背景下的评课现实问题 1.评课功利色彩严重 在评课过程中,教师的课堂教学往往带有较强的功利性。教师往往从常规的课堂教学评价指标出发,为了迎合评课者的口味而设计、安排课堂教学环节;评课者往往也是依据评课指标,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课堂提问”、“多媒体运用”、“学法指导”、“能力培养”、“板书设计”等方面评估整堂课的教学。有的评课只注重课堂教学的观赏性,表面上的热闹与形式上的花哨,哗众取宠,旨在赢得别人的欢心。在功利化思想的主导下,很难有教学方法的改进与创新,很难进发出新的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很难真正深入下去。  相似文献   

15.
有关调查表明,教师往往更多的是一种接受心向,往往将一些外来的价值与规范“奉若神明”,感到“一切好的来源都在外边”,满意于甚至满足于“被领导”,心甘情愿地充当教育行政部门的“传声筒”。  相似文献   

16.
实际生活中,一切的数量都在不断地变化着.在千变万化的问题中常常隐含着某个“不变量”,而这个不变量往往成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对于一些数量关系复杂多变的物理习题,里面往往隐含着这样一个不变量——“投影”,这往往是解题的切入点,抓住了这个不变量,也就有了突破口和解题的思路.解力学物理习题,在没有思路的时候,我们可以突破思想的...  相似文献   

17.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无画处皆成妙境”,给人以广阔的想像空间;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意趣无穷,尽“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诗文中更有“味外之味”之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往往含蓄蕴藉,  相似文献   

18.
客观事物往往具有多元性,对同一事物,由于观察者的角度不同,观察者的情感各异,往往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由思维的多向性才带来了文章立意的多向性,也才带来了文章的异彩纷呈。以柳为例。柳者留也,也许因为“柳”与“留”谐音,才演绎出古人“折柳”相赠话别的习俗。在古人送别诗中,自然也少不了“柳”的芳影。“无意插柳柳成荫”,好一个“无意”,十分贴切地写出了柳旺盛的生命力和极强的适应能力。东西南北中,神州处处都能见到柳的芳踪。也正因为如此,柳、小草往往成为文人托物言志的首选之物。见柳枝随风飘拂,贬斥它…  相似文献   

19.
以往的常规教学中,老师严肃的表情,往往压抑了许多有益、有价值的观点,使课堂气氛“活而不跃”、“生而不动”。  相似文献   

20.
在高考试题中,经常碰到含有常量、变量或参数等多个“元”,这类问题学生往往感到很棘手,若我们选择其中某个元作为“主元”,其他元当作常数,则问题往往变得很简单.下面以几道高考试题为例说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