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集体备课是实现教师交互式教学及进行教法研讨的一种新型备课模式.集众人睿智,取长补短可令自己的工作锦上添花是众所周知的道理,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2.
教师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备好课。实践证明,传统的"单打独斗"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笔者根据多年的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经验,本文主要介绍高中英语集体备课策略。  相似文献   

3.
这篇论文主要根据平时的教学经验的反思和总结,对集体备课的作用、内容及可行性进行探讨。集体备课是实现教师交互式教学及进行教法研讨的一种新型备课模式。集众人睿智,取长补短可令集体的工作锦上添花,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体备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曹旭 《考试周刊》2009,(1):128-128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于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增进教师之间的相互了解: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本文对如何避免低效或无效备课形式.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实现英语集体备课的有效乃至高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新课程理念的提出,已经使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跟不上课程改革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可以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更好地发挥优秀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6.
在学区集体备课活动中,优秀教师的人格影响我们,优秀教师的经验指导我们,优秀教师的思想引领我们,使我们少走了许多弯路。我们在参与学区集体备课活动的过程中快乐地成长……集体交流:教学技能的精彩汇集集体备课中的集体交流环节,让我体会到了"沟通出思想、合作出精彩"的道理。  相似文献   

7.
集体备课作为教师合作探讨的一种有效形式,对发挥教师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集体备课可以有效地避免教师个体研究势单力薄的情况发生,发挥集体智慧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学中的不足和失误。因此,集体备课备受青睐,并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然而由于教师对集体备课还缺乏足够的思想认识和理解,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集体备课演变成了轮流坐庄。许多学校为了落实集体备课,作出了"四定""三统一"等规定,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统一教学目标、统一教学重点、统一教学进度。  相似文献   

8.
周春燕 《教书育人》2012,(35):20-21
集体备课是学校的一项基本的教研活动,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受到了学校的高度重视。在平时的集体备课活动中有不少学校存在着注重形式、简单应付、实效性不高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浪费了教师的大量时间,同时也严重影响了集体备课作用的发挥。针对这些现象,笔者提出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四步曲"。  相似文献   

9.
备课在教学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即使是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也要在课前充分备课,而古语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集体备课使优秀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得以分享,为教师的共同进步成长提供了保障,本文笔者将结合自身的实践教学经验,对加强集体备课,促进初中化学教师共同进步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黄淑萍 《成才之路》2012,(33):66-67
在教师备课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教材,教学设计应该怎么搞,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应着力开展整合集体智慧、发挥团队作用的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中力求做到三级完善,备教材、备学生、备评价,发挥综合智慧,追求高效课堂的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集体备课是指以备课组教师集体智慧为依托,以新课程理念为参照,以学校多年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为基础,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备课过程呈现更大的生成性、过程性的一项集体性的教学研究活动。它有利于发挥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深入推进高效课堂建设,创新教学研究模式,积累集体经验智慧,整合优质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2013年,定西市安定区教体局制定并下发了《全区高效课堂建设"大集体"备课活动实施方案》,确定22个主备学校,对义务教育阶段3~9年级和高中1~2年级的51门学科实施"大集体"备课"导学案"资源共享.其目的是通过"大集体"备课活动,有效克服和遏止备课过程中的以量为本,形式主义,以本为本,本本主义,以我为主,自我主义等应付检查式的备课、抄教案甚至补教案等无效劳动现象;通过"大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有效解决高效课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通过"大集体"备课活动,充分发挥实验基地和龙头学校的示范作用,促进校际交流,城乡交流,推动全区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3.
传统式的“孤军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集体备课活动增进教师之间信息沟通;让教师形成一种交流、合作、研究学术的氛围;可以充分开发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已经确立了"十六字"集体备课的模式流程,并在小范围内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如何将这种集体备课的模式转化为有效的校本教研活动机制,继而进一步推广"十六字"集体备课校本教研活动,就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浅谈新课改理念下的集体备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集体备课的意义集体备课是基层学校学科教研的基本形式。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其优点主要表现在:(一)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弥补单个教师备课的不足,取长补短,将集体的智慧与个人的特长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脑力资源共享,提高教学的整体水平。(二)有助于教师在整体上把握教材及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提高设计教案的层次。(三)能够及时推广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有助于年轻教师快速提高业务…  相似文献   

16.
集体备课是一种校本研修活动,是一种以"同伴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研讨活动,是教师群体集体智慧与个性特色整合的结晶。集体备课的前提是教师的个性"研读";核心是教师之间的同伴"研讨";以"动词"起步,以"名词"收官。  相似文献   

17.
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将教师的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的智慧优势,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现在,很多学校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集体备课。然而,在推行中也出现了一些误区,那就是集体备课流于形式.不但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教师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鸡肋”。  相似文献   

18.
正目前,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集体备课在各地备受青睐,已成为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重头戏"和"亮点"。如何正确认识集体备课,提高教学质量,已摆在我们每位教师的面前。通过一系列的理论知识学习及教学工作经验,笔者对集体备课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集体备课的好处1.教师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实现教学高效化。以往,教师备课时各自备各自的课,有时会出现理解的错误和思路狭窄,而集体备课真正集中了各位教师的教学智慧,可以引发所有备课者思想和智慧的碰撞,优化教学  相似文献   

19.
王益民 《江西教育》2010,(11):14-14
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将教师的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的智慧优势,共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然而,一旦集体备课流于形式,就不但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反而成了教师积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鸡肋”。如,备课目的是应付检查。学校之所以进行集体备课是迫于教育局的统一要求,是做给上级领导看的,因而对集体备课认识不到位,准备也仓促。  相似文献   

20.
策划人语“星多天空亮,人多智慧广”、“树从泥土里吸收养料,人从群众中获取智慧”、“众人拾柴火焰高”,诸如此类的谚语表明,互助能激发、点亮彼此的智慧,集体的力量远大于个体。教师教学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备课也是如此。集体备课是集思广益、发挥教师集体智慧,形成同伴互助氛围,彼此点亮对方智慧之光,快速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措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很多学校都将集体备课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形式。放眼校园,集体备课俨然已经成为校本教研中的一道风景线。然而,因为有些教师认识不到位,或因为学校缺乏科学管理,或因为教师对集体备课方法没有掌握,本应“资源共享、智慧碰撞、互利共赢”的集体备课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集体备课成了一言堂,成了个别教师的舞台,一些教师集体备课时出工不出力;集体备课形成的教案成了大家相互拷贝应付检查的范本;在一起美其名日为集体备课成果……一人一课“分工”的教案最后拼凑……集体备课因“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纯粹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如何让集体备课返璞归真,真正发挥其优势,点亮群体教师的智慧之光,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助推?[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