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左图德国的埃斯勒本地方。1483年11月10日,马丁·路德诞生在这所房子里。上右图马丁·路德所在的奥古斯丁修道院。左上第一窗即为马丁·路德的密室。 1520年8月,马丁·路德的《致德意志民族的基督教徒贵族书》问世,他通过此书向德意志皇帝、诸侯和  相似文献   

2.
<正> 由马丁·路德发端的宗教改革,在其早期之所以很快成为席卷整个民族的运动,与德意志民族特定的历史环境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宗教改革前德意志民族主义的思潮为宗教改革运动奠定了深厚的往会基础。本文拟对此作一简略探讨,以求正于同仁。一德意志民族主义一开始就把主要矛头指向罗马教皇。最早明确地表达这一思想的是一批宗教人士。他们要求:教皇应停止对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教会与世俗事务的千涉。班贝克的  相似文献   

3.
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大学深陷困境。无休无止的宗教纷争使得德意志大学精疲力竭;世俗权力的过度干涉限制了大学的发展;这引发了德意志大学在此过渡转型期间举步维艰。虽然近期的研究在很多方面扭转了大于此时大学衰落的负面印象,但是此时德意志大学陷入危机是毫无疑问的。  相似文献   

4.
1517年,马丁.路德(Martin Luther,1483-1546)首先在德意志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运动对德意志有全方位的影响。在宗教改革时期,德意志的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鲜明的特色,诸如注重对中世纪传统的继承、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色彩和宗教实用主义色彩等。在此期间,一些伟大的历史学家也应运而生,诸如弗拉齐乌斯.马蒂亚斯、约翰.斯来丹等,这些历史学家的著作和思想对于近代史学的发展,有其独特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5.
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会对德意志教育的垄断,之后在德意志出现了新教大学、天主教派大学与双信仰大学三分的大学教育格局.大学教育的发展在各个邦国内进行,从属于地方势力,大学的威信和声誉不高.新教大学更早地适应了社会发展,为主导的现代教育改革中率先垂范,成为德意志大学改革的榜样.教派的隔离,先自天主教派大学开始有所松动,但直至20世纪初教派的限制才被取消.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宗教改革是德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事件,是一场反封建的社会变革运动,它引起了德意志普及性国民教育运动的兴起、民族主义的兴起,对德意志民族的教育观、职业观等,以及德国的工业现代化都产生过深远影响。在大国崛起中,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影响着历史发展的脉络,把握好其时代特征,总结、借鉴各国历史发展的经验,可以更好地体现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民族的勤奋敬业、诚实可靠、服从纪律的民族特性是世人皆知的。这一民族特性造就了第二帝国时期德国的辉煌,使它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国家;之后又使德国在二战后的复苏中再创经济奇迹。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种民族特性,为德国暴君威廉二世和希特勒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国民基础。这种矛盾的、令人不解的民族特性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时期的宗教普及和教育普及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六十年代前期,学术界对农民战争问题进行过热烈讨论,许多问题分歧甚大。目前史学界对此又开展了讨论。我认为,研究农民战争问题,首先要解决的第一个大问题,就是封建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这个问题解决了,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战争,这个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而发生的人类互相残杀的奇特现象,是阶级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最高的、最集中的、最激烈的斗争形式。封建  相似文献   

9.
宗教改革是欧洲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它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在思想上,中世纪西欧的文化思想领域受天主教神学思想的统治,广大群众要求冲破封建神学思想体系的束缚而获得解放.这是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在政治上,14—16世纪英、法、西等国先后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而独立于世俗权力之外的天主教会成为其它分裂国家、尤其是德国走向统一的严重障碍。在绎济上.教会通过出卖赎罪券搜括民财.  相似文献   

10.
一次官方聚会,碰到一位很有事业心的校长。他本人也是学历史出身的,还是同门师兄。酒酣耳热之际.他没有想到去泡澡、K歌(这已经属于当下很难得的校长了),却和我谈起了宗教,最后竟然非常“出格”地邀请我去他们学校上节历史课,并大包大揽地把课题定在了《欧洲宗教改革》,说要延续今天晚上我们关于宗教问题的论争与言说。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晚年为历史唯物主义的纯洁性和完整性所作的始终不懈的努力是十分感人的。1890年,恩格斯在给柏林大学学生约·布洛赫的回信,鲜明而又精确地揭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实质,其中开宗明义的一段话,对我们的印象一向是深刻的。他写道。“我们自己创造我们的历史,但首先是在非常确定了的前提下创造的。在这里面,经济的条件是最后决定的东西。但政治条件之类,乃至于在人类头脑中作祟的传统,也起着某种作用。”①被恩格斯称之为世界历史上的“第一号资产阶级革命”②的十六世纪德国宗教改革运动,  相似文献   

12.
陈胜、吴广、项羽、刘邦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武装斗争,它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促使西汉政权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农民和手工业者的要求,促进了社会生产的  相似文献   

13.
十六世纪下半期,印度莫卧儿帝国的缔造者阿克巴大帝,曾对宗教实行过一些改革。究竟如何评价?国外史学界对此历来存有争议,褒贬殊异。为了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本文试图对阿克巴宗教改革的背景及其主要经过,作一概略的介绍和评述。  相似文献   

14.
宗教改革时期英国社会生活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这首先表现在其民众的宗教生活逐步沾染上新教的色彩。其次,在经济领域,其人口的增多与物价的上涨共同导致了社会贫困化现象的产生,都铎政府也为此出台了相应的济贫法令。再者,虽然新教与天主教在一些基本的社会思想文化观念上并无太大的差别,但在对诸如性、家庭和妇女的看法上还是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判断农民战争最后结局为“总是陷于失败”这种看法,是只符合典型封建社会历史及农民战争一面实际的不够科学的结论。世界上完全相同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对衣战结局不能用固定统一标准判定。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变化原因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的运动。作为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皆是以人为核心构成的,但它们却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任意选择和决定二者的发展变化。故此,人类社会中的各种事件、现象,不管是同时空的,非同时空的,只有在某些方面较近似,完…  相似文献   

16.
略论中国旧式农民战争对毛泽东新式农民战争理论的影响李珍珠,张历凭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民占全国人口80%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度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除了必须解决革命的动力、领导者、对象、性质等问题外,还必须解决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战略战术、...  相似文献   

17.
16世纪英国爆发了宗教改革运动。本文旨在于分析英国宗教改革的第一阶段(1529—1536年),英国议会对宗教改革的影响,指出议会立法是怎样确立王权高于教权的,以及议会在宗教改革期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19.
托马斯·莫尔(1478—1535年)是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空想社会主义的先驱。莫尔学识渊博,“是一个智力视野极其广阔的人”,具有“很好的古典教育和丰富的实际经验”,他对“周围社会生活具有高度的敏感性”。他出生于英国伦敦市一个富庶的家庭,父亲是精通英国法律的律师和法官。莫尔早年曾进入牛津大学学习文学,接受人文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5,(55):180-181
人类历史上每次出现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就会伴随巨大的历史进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传播。在世界史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因此如何突破本课重难点显得非常重要,文章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