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卢苇  张帆 《文教资料》2014,(5):58-59
聋人文化是聋人群体凝聚力与集体归属精神的重要基石.聋人的自尊得到尊重和维护是推动聋人文化健康发展、缔结聋人群体凝聚力的动力,有利于聋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本文对聋人和听人交往时在文化与自尊上面临的挑战和发展对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随着特殊教育的演进,美国对聋人的认知与聋人教育出现了文化取向的趋势。听力损失不再被当成一种残疾,而被看成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作为文化存在的聋人也被当事者本人及其所属团队欣然接受。同时,手语作为聋人文化语言的载体,逐渐取得了语言属性和语言地位,逐渐取代超越本国语言,而被认为是聋人的第一语言。在此基础上,在聋人教育方法上,也超越手语教学和口语教学的对立,发展出综合沟通教学法,并逐渐加以扬弃,走向双语/双文化教育教学潮流。  相似文献   

3.
有关聋人文化的论战时起时伏,支持者认为发扬聋人文化有助于形成群体与文化间的宽容,有助于提高聋人的文化地位和身份认同;反对者则认为,大力倡导聋人文化将对我国聋儿康复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随着争论的起伏不断和对聋文化的关注,聋文化发展过程中遭遇的困境也不可避免的显露出来。通过对这种困境及其原因进行讨论来推进聋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特殊教育的演进,人们对聋人的认知与聋人教育出现了文化取向.作为文化存在的聋人被当事者本人及其所属团队欣然接受.同时,手语作为聋人文化载体,逐渐取得了语言地位.并且聋人文化表现出独特的文化价值、认知活动与行为方式.在此基础上,在聋人教育方法上,也超越手语教学和口语教学的对立,发展出综合沟通教学法并逐渐加以扬弃,走向双语/双文化教育教学潮流.  相似文献   

5.
《中国残疾人》2012年第2期发表了张宁生文章,从以下方面提出了对聋人文化的见解。首先,聋人文化是存在的,你先得承认它,至于它到底是什么,如何来定义它,就需要认识它,研究它。研究是无禁区的,我们应趁势打开聋人文化这扇门,试着做点研究。其次,聋人文化有什么作用,消极的还是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语言学和文化学的角度 ,根据聋人的语言特征 ,分别围绕聋人的文化特征和聋人语言教育的文化思考等方面来探讨聋人语言教育的问题 ,认为 :缺少文化学的关照 ,对聋人的语言教育可能成为教育者一相情愿的空想 ,在教育日渐走向以人为本的今天 ,要求我们正视聋人的个性 ,尊重聋人的文化。  相似文献   

7.
“聋人文化”观之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参照有关资料及分析的基础上认为“聋人文化”观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目前国情下,大力倡导“聋人文化”将对我国聋儿康复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教育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依赖于教育,因此在聋校教学中探讨聋人文化就具有了积极的意义.在聋校教学中渗透聋人的文化形式,是聋人文化与主流文化交融的必然趋势,是尊重聋人学生的体现,可以增强聋人学生自信心,帮助他们顺利进入主流社会.  相似文献   

9.
作为聋人最古老的文化现象之一,手语舞蹈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宝藏。手语舞蹈的文化价值在于点亮聋人的生命文化,提升聋人的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0.
聋人手语的语言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聋人双语双文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在我国聋教育中的实验与尝试 ,为我国手语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本文就对聋教育中手语认知 ,聋人手语语言学研究的背景、社会意义 ,手语语言学的结构分析 ,以及语言学家参与手语研究及其意义展开的论述 ,旨在通过对聋人手语语言学的研究 ,来促进中国聋人手语 (CSL)作为一种语言地位的认可及其在聋教育中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1.
聋校课堂和媒体中出现的手语翻译多是对汉语的翻译,即使用的是文法手语,而现实的情况却是大多数的聋人对手语翻译的信息接收不畅。文章旨在论述手语翻译与聋人文化的关系,认为手语翻译是手语和汉语之间的信息转换,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相似文献   

12.
This small-scale, qualitative study invited deaf adults to reflect on their schooling and to consider the ways in which placement decisions impacted their educational opportunities, achievement and identity. It aimed to document the experiences of deaf adults who had attended special schools for deaf children and to elicit their thoughts on the current state of education for deaf children and their hopes for the future. The findings, based on the participants’ narratives, alluded to current debates about the growing numbers of young deaf children in mainstream schools and the impact of this trend on the changing nature of Deaf culture. They also explored a tension around the balancing of the need for deaf children to access Deaf culture and sign language, whilst maintaining the positive achievements of inclusive practice, including raised expectations, family and community belonging, and high academic achievement. This article advances a possible solution to this tension in the form of deaf-centric community hubs.  相似文献   

13.
聋生青春期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对上海市聋哑学校的部分12~19岁共92名聋生进行了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聋生青春期性生理发育的年龄与正常学生基本相同,男生首次遗精的平均年龄为13岁,女生月经初潮的平均年龄为12.6岁;大部分聋生都认为性生理上出现的一些变化如男生首次遗精、女生月经初潮以及出现第二性征是正常现象;青春期聋生已经对男、女性别角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看法,已经能对男,女性别以及男、女应具备的气质进行区分;多数聋生偏向与自己同性别的聋生交往,而比较疏远和回避异性聋生。  相似文献   

14.
从手语法,口语法到综合沟通法,聋教育语言沟通法伴随着激烈的急诊走过了200多年的发展历史,今天,面对国外双语教学法的冲击,我国聋教育该作如何选择?本在描述及分析沟通法的发展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认为创立符合汉民族语言和化特征的聋教育沟通法体系,才是我国聋教育语言教学的发展和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5.
Deaf students often differ from their hearing peers in written language development. Providing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instruction is ideal, yet current methods of writing assessment do not provide teachers with sufficient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written language (i.e., syntactic) development of deaf students. In this research, we use a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SFG) approach to language analysis to provide teachers with a new way to evaluate deaf students’ writing. This project consisted of two studies. The first study focused on determining whether SFG analysis could be helpful for teachers of the deaf. The second study focused on mapping a trajectory of the written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deaf student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ritten language inventory for teachers of the deaf. This inventory, along with additional evaluation tools, has the potential to impact both objective setting and instruction.  相似文献   

16.
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理论的研究是心理学中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心理理论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聋儿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很大,探讨聋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聋儿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聋儿对错误信念的理解和其他心理状态的发展等方面。研究结果一致认为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落后于正常儿童,主要原因是语言交流障碍、早期家庭环境不良、学校教育不够重视等。对聋儿心理理论的培养应从注重早期诊断和语言训练、促进家庭中有效的语言交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扩大聋儿人际交往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采用自编聋生青春期情感发展趋向调查问卷,从自我情感趋向、亲情趋向、友情趋向以及异性交往趋向等几个方面对63名在校聋生进行了青春期情感发展趋向的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在自我情感方面,大多数青春期聋生对自己的身体形象、学业成就和个人能力等呈现更加重视的趋势;在亲情方面,随着青春期聋生独立性的不断增强,两代人隔阂有加重趋向;在友情方面,青春期聋生更加看重友情的质量;在异性交往方面,青春期聋生对美好的爱情更加憧憬和渴望,但是也发现有部分聋生对异性交往的看法存在一定误区。建议学校和家庭应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青春期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试论聋校学生的社会化——以社会适应心理的发展为线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社会适应心理发展的角度分析认为 ,在父母、老师、同学和聋生本人这些基本社会化力量的共同作用下 ,聋生社会适应心理获得独特的发展 ,而聋生是否在心理上适应主流社会 ,则是检验聋生社会化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构建学前语言系统促进聋童语言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聋童在语言学习方面所表现出的接受困难、理解片面、表达混乱的问题是目前聋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着的问题,这一问题不仅严重影响着聋童语言学习的纵深发展,而且制约了聋童在其它方面的学习。本文分析了造成聋童语言学习现状的根源,认为建立聋童学前语言系统能从根本上解决聋童的语言学习问题,并阐述了如何建立聋童学前汉语语言系统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