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住——“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
诗歌翻译是艺术的再创作,是美化之艺术,其最高标准是力求实现音美、形美及意美的结合。《春晓》两译文用词简洁、自然流畅,贴切地传达了原诗的“意美”,其意境表达毫不逊色于原文。译文二以散体诗译诗,“弃形求意”侧重于“意”;译文一以韵律诗译诗,侧重“音、形、意”的结合,并达到了“三美”的齐备。两译作中原诗意美、音美及形美再现的比较分析,进一步说明了诗歌翻译美化之艺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许渊冲的“意美、音美、形美”翻译思想对日本俳句翻译具有—定的指导意义.“形美”是俳句翻译的首要前提条件,音韵是体现俳句“音美”的必要因素,而揣摩诗歌的意境、达到传神效果是使俳句升华到“意美”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4.
在文学翻译这一再创造的过程中,为了更准确地再现原著的风格和内容,为了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忠实,应该在充分理解原文作者的创作意图的基础上,在语言形式上有所改动和添加,这种改动和添加是形式上的“叛逆”却是意义上的“忠实”,是为着最大意义地实现诗歌这一典型的文学形式的“音美、意美、形美”。  相似文献   

5.
王莹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1):99-101
翻译的本质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诗歌作为文学作品中最为纯粹的艺术,是通过韵律语言来表达思想内容的,其翻译本事就是一种美的创造,是语言符号的艺术性再现。我国著名翻译理论家许渊冲先生经过长期的诗歌翻译实践,提出了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三美论"(意美、音美和形美)。旨在以其英译的"黛玉葬花辞"为对象,分析研究其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体现,为译者从事诗歌翻译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6.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诗是“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统一体。翻译诗歌时,要尽可能地传达出原诗的“三美”。本文通过对《回乡偶书》的三个英译本的分析,证实了诗歌翻译时要保持原作的艺术魅力,得尽可能地传达原诗的“意美、音美和形美”。  相似文献   

8.
诗歌是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翻译中国古典诗歌要体现“意美”“音美”“形美”。“意美”属于深层审美,传达诗歌的意韵之美就要深入挖掘原诗的意旨,这是翻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实现“三美”的完美结合是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9.
“三美论”是中国古诗词英译大家许渊冲先生总结出来的古诗英译美学追求。三美之中,作为内容的“意美”本应是翻译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作为形式的“音美”和“形美”次之。但是,在许先生的翻译实践中却表现出一种对形式的极端追求,以“音美”和“形美”作为翻译时先入为主的前提条件,从而导致了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10.
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外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的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而习语的翻译更是要求“准确而完整的重新”。本文作者就如何把握住“准确而完整的重新”的度,达到音美、意美、形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翻译诗歌要尽量做到“三美”,即音美、形美和意美,三者既相关交叠,又有主有次。该文从讨论‘三美”的关系着手,从音美与意美、形美与意美和意美三个方面比较李白《将进酒》的两个英文译本,从中看出翻译的目标就是将原诗之美与译文之美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如此才能对原诗的理解与译诗的学习产生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田力 《文教资料》2006,(30):164-165
文学翻译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选择的艺术。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艺术之一,是各民族文化的精华,诗歌存在不可译性。本文比较了两首耳熟能详的唐诗的不同翻译版本,探讨了唐诗翻译中的意美、音美、形美之间的关系,主张唐诗的翻译应努力做到用另一套语言形式来忠实地传达原诗的“意美”,并力求做到三者的兼顾。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诗歌的翻译要尽量做到“三美”.即意美、音美和形美,“三荧”之间既有主次之分,又有相互交叠的关系。本文从讨论“三美”的关系着手,从音美与意芙,形美与意美,意美等三个方面比较杜甫《蜀相》的三个英文译本,从中可以看出,译文能够体现出原诗之美,才能使读者不仅知之,而且好之、乐之。进而为两种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传播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华文化的精髓藏于诗歌这一被打着“抗译性”标签的艺术形式中。许渊冲打破传统翻译界公认的“信、达、雅”准则,提出一套以“意美、音美、形美”“三美”原则为基础的“语言竞赛”文学翻译理论。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性将《丑奴儿》三种英译版本与原作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许译与其他译本翻译上的得与失。  相似文献   

15.
张密 《双语学习》2007,(11M):196-197
“三美论”,即意美,音美和形美,是许渊冲先生提出的诗歌翻译的最高境界和标准。中国的古诗用字凝练,言简意赅。这一方面体现了古诗的博大精深,另一方面又给译者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不过诗虽难译,还是可译的。本文旨在以其英译唐诗《枫桥夜泊》为对象,分析诗歌翻译中“意美,音美和形美”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姚懿  廖海 《英语广场》2023,(20):12-15
杜甫晚年所作的《登高》沉郁顿挫,哀转久绝,被誉为“七律之冠”。然其意蕴内涵,实难译出。翻译界泰斗许渊冲先生提出译诗“三美”原则,并翻译了《登高》,他的译文字字精准,句句含情,完美符合“三美论”倡导的“形美”“音美”“意美”。本文以“三美论”为指导,综合探析英译唐诗《登高》中的形、音、意之美。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英美文学作品名称、作者名字及作品中人物名字的汉译谈起,论述文学翻译中译者的创造性叛逆,认为在文学翻译实践活动中,译者把忠实与创造相结合,直译与意译相结合,发挥主体性进行创造性叛逆是最佳翻译方法和手段,以此说明文学翻译达到形似、意似、神似或意美、音美、形美即是成功的翻译。  相似文献   

18.
许渊冲的“三美论”及“优势竞赛轮”在我国文学翻译界引起极大反响,而许氏本人的翻译实践给这一思想提供了最好的支持。本文以许译的《兰亭诗之三》为例,阐释“音美、意美、形美”的内涵,剖析“优势竞赛轮”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诗歌翻译以“意美,音美,形美并最终达到传神”为圭臬。分析唐诗《江雪》的四种英译,能够明确实现“三美”从而达到译诗“神似”的具体要求和衡量办法,“三美”的有机统一是“传神”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在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一般诗歌的翻译都被视为“难”,而有着中国千年文化底蕴的古诗词的英译可谓是“难上加难”。将古诗词译得通畅已属不易;更何况,要译出原诗词的美,真可谓是“难于上青天”。本文从意美、音美和形美这三个方面,来看古诗词的英译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